“北上消费”热,港珠澳大桥变“山姆大桥”?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当港澳客到深圳买买买、度周末不再是新鲜事时,港澳居民向大湾区内地城市自然流动、深度融合,步入了加速期。
自2023年“港车北上”和“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珠海山姆的停车场几乎被港澳车牌“占领”,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23年,珠海山姆会员店新注册的会员中,香港游客占比高达35%,人均消费额突破6000元。珠海山姆以25亿元的销售额,在全球800多家山姆会员店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七,成为了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的热门选择。
这个占地1.7万平方米的美式仓储超市,背后隐藏着港澳零售业的衰退、内地消费吸引力的提升,以及两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深度交融,正成为观察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脉动的最佳样本。
1
港珠澳大桥变“山姆大桥”
自“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超过15万宗车辆备案量背后,是港澳居民涌向内地的消费热情。2025年首季数据显示,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突破750万人次、车流量达156万辆次,同比增长23%和31%,港澳车主用轮胎轨迹勾勒出大湾区生活圈的全新半径。
而距离大桥口岸仅20分钟车程的珠海山姆会员店,已成为港澳车主的主要消费目的地。2023年,珠海山姆会员店新注册的会员中,香港游客占比高达35%,人均消费额突破6000元。2023年,珠海山姆甚至以25亿元的销售额,在全球800多家山姆会员店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七。有人开玩笑称,港珠澳大桥几乎成了“山姆大桥”。
港澳居民为何对珠海山姆如此情有独钟呢?原因主要在于两地物价的显著差异。以卫生纸和白菜为例,珠海山姆的价格仅为香港的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左右,这种价格优势让港澳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此外,山姆的仓储式购物体验、全球供应链的商品优势以及超大的购物空间,都为港澳居民带来了全新的购物感受。对于生活在逼仄城市空间的香港人来说,山姆的“大”不仅拓展了他们的物理空间,更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山姆甚至还催生了“山姆团”这一独特的旅游模式。香港旅行社推出专车服务,载着港澳居民前往珠海购物,并顺道游览珠海的旅游景点。这种“购物+旅游”的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也成为了珠海吸引港澳游客的新亮点。
事实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零售消费都因“港车北上”变得火热。据云闪付统计,2024年1-10月,银联外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内用笔数达322万,同比增长57.1%。银联外卡在大湾区城市的支付规模已达64亿元,其中珠海市支付占比达17%,金额近11亿元,同比增幅达102.80%,在珠海支付笔均客单达3068元。深圳福田山姆店则连续15年位居全球单店销售冠军,港澳消费者的贡献功不可没。深圳的COCO Park的客流结构也因“港人北上潮”发生质变,2023年香港客人占比从往年的3%-5%飙升至17%-18%,2024年最高点时达到了25%。
2
港澳零售业的衰退与内地的崛起
而港澳居民“北上消费”的热潮,也折射出了两地零售市场的此消彼长。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2024年全年零售销货总额按年下跌8.9%,4至8月均录得双位数跌幅,至2025年1月,已连续11个月录得按年下滑。疫情期间本港零售销售总值就算偶有跌至负数,但都很快重回增长,本港零售业真正走下坡,是在两地恢复通关之后。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坦言,香港人的消费意愿正在减弱。与此同时,内地城市如珠海、深圳,凭借更低的物价、更高的性价比,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消费者。
这样的背景下,珠海也正在积极抓住这波“北上消费”浪潮的机遇。据“珠海商业评论”统计,2024年首进珠海的零售品牌有23家,其中,包括珠海首家盒马鲜生。同时,还有LAMER、索尼、NEW BALANCE UCC、GAP等国际知名品牌,以及CAMEL、JOYCODE、Bike Work等国内知名品牌,首度入驻珠海。2024年珠海新开商圈多达8个,遍布主城区、横琴、斗门三大区域,合计新增商业面积约57万㎡。
2025年,珠海计划加速推进山姆二店和盒马二店的落地,进一步巩固其在大湾区消费市场中的地位。同时,本地商场如华发商都、环宇城等,也在通过引入品牌首店和网红业态,吸引更多的港澳消费者。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内地零售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在吸引港澳消费者的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是珠海需要解决的课题。此外,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商业创新,将“北上消费”转化为长期的经济增长动力,也将决定珠海在未来大湾区竞争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