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缅甸地震之后的政坛地震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实皆省发生了一场7.9级强震,不仅让缅甸损失惨重,而且中国和泰国也有一定损失。
相信前几天倒塌的曼德勒王宫、断裂的阿瓦大桥、曼谷在建高楼的废墟,已经震撼了很多人,也让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缅甸的灾情。
不过,眼下除了抗震救灾,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地震后的缅甸政坛变局。
1 巨大打击
说实话,缅甸实皆发生地震,并不奇怪。
因为这里,恰好处于实皆断裂带(Sagaing Fault)上。
实皆断裂带是缅甸的一条主要断裂,主要是印度板块和巽他板块之间的大陆右旋走滑断裂。
它将安达曼海的离散型板块边界与喜马拉雅逆冲前缘大陆碰撞带连接起来。
全长约1200多公里,是缅甸活动性最强、规模最大孕震断层。
1800年至今,7级以上的走滑型强震多达十余次。
不仅实皆、曼德勒,就连现在的缅甸首都内比都都处于断裂带上。
事实上,这个断裂带的南段北段都发生过很多强震,这个区域却比较少,成为区域地震风险最高的区域。
果然,不震则已,一震就是一串。
3月28日实皆地震后,3月29日,缅甸首都内比都发生里氏5.1级地震,谁也没跑掉。
不得不说,这次缅甸地震的位置,太“寸”了。
咱们都知道,地震的位置越靠近城市,损失越大,越偏远,损失越小。
以2023年土耳其南部的7.8级大地震为例。
震中城市至少都有30公里距离,地震波经过传递,已经发生了一定衰减,但仍然造成了5万人遇难。
这次缅甸地震呢?
震中在曼德勒省首府曼德勒与实皆邦的首府实皆之间!
两个都是大城市,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
这次地震,震级7.9级,属“毁灭性”级别。
震源深度30千米(后更正为10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破坏程度会严重。
你看,这次地震震级高,震源浅,震中位于人口稠密区,这能造成大量伤亡的buff几乎叠满了。
稍微有点判断力的都知道这次缅甸要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曼德勒的很多受灾信息没传出来,但没消息就是坏消息,说明曼德勒受损绝对不轻。
不得不说,这次地震这对缅甸来说,绝对是个足以动摇国本的巨大打击。
为啥?
因为曼德勒的地位太重要了。
——曼德勒是缅甸过去的王都,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 人口有200万。
——曼德勒是缅甸佛教圣地之一,有许多寺院、宝塔和纪念碑。
——曼德勒是缅甸中部军区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抵御民地武攻势的前线。
——曼德勒是为缅甸中部物资集散地和内地最大的交通运输中心,是沟通上缅甸和下缅甸的关键通道。
上面这随便一条,都不得了,更何况叠加在一起?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预测模型估计:
死亡人数1万以上的可能性有70%+、10万以上可能性35%+,预计损失将超过缅甸一年的GDP。
按道理来说,既然处于断裂带上,那就应该做好抗震工作吧?
并没有。
受限于缅甸孱弱的经济,缅甸工业制品非常贵。
所以在曼德勒,60%的房屋都是采用未加固的砖木结构的居民自建房,基本没啥抗震能力,甚至大量房屋为了省钱,竟然用竹筋替代钢筋!
这种房屋,不地震还好,地震就要出大事。
而且缅甸军政府长期忽视的防灾体系,自2021年政变以来,军政府将50%的财政投入内战。
导致地震预警系统形同虚设,救援物资调配机制趋近于无。
考虑到缅甸军政府与国际社会关系紧张,无论是救援物资还是救援资金都难以顺畅、足量地进入缅甸。
所以真实伤亡数据恐怕还会更大。
2 敏昂莱的困境
说实话,这次地震,有点“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的意思。
让本身就内乱不断的缅甸,再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连带着敏昂莱政府,也遭遇了巨大打击。
首先,从军事上看,这次地震彻底扭转了缅甸内战的局势。
还记得去年下半年的时候,缅甸军政府腹背受敌的状态吗?
那时候,在缅军西北线,实皆省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分散驻守,也没啥战斗力。
所以被克钦独立军一个一个据点地啃了下来,占领了实皆省大部分地区,已经可以用火箭弹袭击曼德勒城区了。
东北方向的昔卜呢?
是德昂军在打。
在民族团结政府NUG的协调下,德昂军一战而下昔卜。
昔卜一丢,北掸邦除了中缅边境的木姐以外,就再也没有一个缅军了!
东北和西北方向都被克钦军、PDF和德昂军控制,曼德勒事实上就已经处于一座孤城了。
还好,敏昂莱很懂事,抓紧时间访问了中国。
以全面配合皎漂港和中缅铁路建设为条件,换取了中方发动自己的影响力,说服了果敢同盟军与缅军停火。
中国还在边境举行了大演习,震慑德昂军和克钦独立军。
靠着中国的帮忙,缅军才在今年稍微缓过来一些,得以把兵力从掸邦调到主要作战方向,才慢慢夺取了战场上的优势。
比如,在北边,缅军死守八莫,把克钦军打得伤亡惨重。
在若开邦那边,缅军也收复了大量失地。
还有一支缅军已经打到了德昂军控制的瑙丘,德昂军已经快妥协了。
总的来说,形势对敏昂莱是有利的,再给敏昂莱两年时间,差不多就能平息内战。
但万万没想到,现在突然来了个大地震!
而且不偏不倚,刚好震在了缅族的核心区——曼德勒!
曼德勒是缅甸中部的铁路枢纽,所有北方战事现需要调拨的物资,都要从这里往北运。
实皆省的铜矿和翡翠矿(缅甸军政府的财源),需要从这里往南运。
现在好了,曼德勒的铁路枢纽被拧成了麻花,甚至连伊洛瓦底江上的阿瓦大桥都塌了。
这也就意味着缅甸军政府根本没法再有效向北部缅军提供足够后勤补给。
现在打仗就是打后勤,补给一断,别说上缅甸的几个师了,就算曼德勒的中部军区司令部,都难以为继了。
如果北边民地武趁机发动反扑的话,缺粮少弹的北部缅军可能面临整体崩溃的局面。
到时候,缅甸政府没准会彻底丢失上缅甸,只能龟缩到下缅甸与民地武南北而治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交通断绝,缅军军政府处于军队主力孤悬在外、内部空虚的局面,一时半会前线的部队根本没法调动。
如果神出鬼没的PDF发动攻势直插首都,缅甸军政府就有覆灭的危险。
想当年果敢同盟军一支小力量都敢试探进攻曼德勒,谁知道有没有哪个PDF部队想趁机建奇功?
其次,从政治上看,这次地震会极大影响缅甸军政府的执政合法性。
这次地震,毫无疑问,是对缅甸军政府的一个大考。
为啥?
因为就在地震前一天的3月27日,缅甸军政府举办了缅甸国防军建军80周年阅兵仪式。
敏昂莱大将在检阅地面受阅部队的同时,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
预计在今年12月开始举行多党民主制大选!
说实话,敏昂莱之所以遭遇现在内外交困的局面,得位不正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毕竟当年他政变的时候可是承诺半年就大选的。
现在呢?6个半年都过去了!
现在,民族团结政府NUG和民地武勾结在一起,已经占据了全国一半的地盘。
缅甸军政府无论是财力还是军力,都已经撑不住这场内战了,所以才出了个大选的主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敏昂莱认输,而是维持权力的另一个手段罢了。
在敏昂莱的计划中,先通过军事打击,压缩民地武的控制区,然后利用NUG(缅族)和民地武之间的矛盾,来坐收渔利。
最后“合法”地赢得大选。
但是这次地震,打乱了敏昂莱的计划。
既然是民主选举,那肯定是谁能赢得民心,谁就能赢得选票。
所以,背后有美国支持的克钦独立军第一时间宣布介入救灾。
派遣携带携带卫星电话与液压设备进入灾区,比军方救援到的还早。
克钦独立军在霍马林镇设立临时医疗站,并向国际社会传递灾情影像,呼吁国际援助。
还有最擅长舆论战和造势的NUG。
通过Telegram频道发起“公民救援”行动,不断曝光军政府救灾不力的现状。
某种程度上来说,军政府这次表现得的确不太好。
地震发生5小时后,军政府才发布首份声明,内容也乏善可陈,显然对地震信息的了解和掌控有很大不足。
随后,对救灾力量的调配上,效率也非常低。
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眼看就要过去了!
3月29日上午,敏昂莱搭乘直升机抵达受灾严重的曼德勒省视察地震灾情,并要求当地加快搜索、救援和救济行动。
但光命令,没人没物资,也没法救灾啊!
在NUG的造势下,外网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仰光医院伤员躺在露天广场、而敏昂莱穿着整洁衣服慰问的对比视频。
这种撕裂式的传播,彻底点燃了民怨。
所以,最近这一个月非常关键。
如果敏昂莱能调集全部力量参与救灾,自己的政权可能还有救。
如果再像过去那样拉胯,那12月份也别大选了,直接认输流亡算了。
第三,从文化上来看,这次地震可能导致敏昂莱政权在意识形态的溃败。
咱们都知道,缅甸是以佛教意识形态立国。
缅甸宪法就规定,缅甸是以缅族为主体,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缅甸历经千年,九成民众信奉小乘佛教。
坚守正统,赋予缅族人独特优越感,这是大缅族主义的深层心理基础,也是缅甸军政府打压少数民族的“心理合法性”来源。
所以,作为代表缅族基本盘的军政府,哪怕再穷,也要扶持佛教。
每年支出预算中不少于5%的款项作为对佛教事业的财政援助。
即便在内战最激烈时,敏昂莱仍耗费巨资在内比都修建99米高的巨型佛像。
但是,扶持宗教的好处是可以拉拢人心,但坏处就是容易遭遇反噬。
在地震中,曼德勒的Ma Soe Yane佛寺坍塌、因瓦古城黄寺化为废墟。
这些被视为“国运象征”的宗教建筑倒塌,再加上NUG的推波助澜,“敏昂莱暴政遭天谴”的消息不胫而走。
说起来也不怨老百姓瞎想,3月27日阅兵,3月28日就地震了,这也太巧了!
不是天谴是什么?
要知道,缅甸也属于中华文化圈辐射的一部分,中国的“天人感应”理论,在缅甸也有不少人相信。
当年,董仲舒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所以在此后的两千年,哪怕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发生重大火灾等灾害后,也要发布“罪己诏”,检讨自己的言行。
那么问题来了,缅甸这次遭遇这么大的地震,是不是敏昂莱导致的?敏昂莱应不应该下台?
虽然这属于迷信,但对于信教的老百姓乃至军队来说,毫无疑问会进一步加剧信仰体系的崩塌。
更严重的是军队。
本身缅甸军队薪资就少,而且最近一直欠发,地震后的补给中断更让军队陷入普遍饥饿状态。
如果PDF和NUG再大肆宣扬“天谴论”,那缅甸军队还有没有心思作战?
如果敏昂莱忽视这个问题的话,恐怕缅军倒戈也不是不可能。
第四,从外交上看,这次地震给了美国渗透的好机会。
地震后,孤立无援的缅甸军政府罕见地请求了国际社会提供帮助。
对此,中国的动作非常快,地震13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
东航MU9003航班搭载37名救援队员和5吨物资,于29日清晨抵达仰光,成为首支抵缅的国际救援队。
此外,中国还提供了1亿元的救灾资金。
云南边境储备的234顶帐篷、3330张折叠床迅速调拨,还有数支地方救援队和民间救援队奔赴缅甸。
这更体现了应对灾难的中国速度。
但问题在于,仅靠中国自己,是不够的。
目前,不仅联合国已经提供了援助物资,就连一直缩减预算的美国,也宣布要提供援助和救援。
那么,以美国人的作风,是绝对不会放过在这次地震中浑水摸鱼的。
比如,借着援助物资的借口,向克钦独立军和NUG提供更多的物资、器材乃至武器装备。
甚至在救援地点的选择上,也一定会倾向深入军政府的基本盘统治区。
原来这些地区针插不仅水泼不进,现在总算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进入了。
对此,缅甸军政府很头疼。
不让他们来吧?会被扣上一个阻挠救灾的帽子,丢失人心。
让他们来吧?谁知道美国人来了之后会干什么事情?
本身缅甸已经够乱了,再把美国人放进来,还有没有好了?
3 中国的应对
说实话,中国之所以下这么大力气去缅甸救灾,主要也是因为这次地震,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这种影响,并不只是地震波波及了中国,更关键的是其引发的政治地震,可能影响中国的西南战略。
首先就是民地武趁势翻盘。
其实对中国来说,中国对缅甸的想法很简单:
第一,西南你要给我搞个出海口;
第二,不能反着来,西南方向有个印度已经够糟心了,绝对不能再增加一个缅甸;
第三,你要稳定,不要影响我做生意。
这才是中国对缅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在这个出发点的指导下,无论是受美国遥控指挥的NUG,还是缅北那帮只知道搞电诈的民地武都靠不住。
所以中国只能支持敏昂莱。
你看,并不是中国喜欢缅甸军政府,主要是别无选择。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费了那么大力气,说服缅北民地武与缅甸政府军停战的原因。
可是现在呢?
地震一来,局势剧烈变化。
缅甸军政府遭受重创,北部民地武却基本完好无损,双方实力对比必然会产生变化。
过去,中国能压住民地武的野心,现在嘛,可就不好说了。
哪怕现在,NUG已经明确表示将重新审查中缅油气管道条款,并要求中方支付“历史环境补偿费”;
克钦独立军也公开要求重新谈判中缅油气管道过境费;
德昂军则在中缅边境设立“特区海关”,对跨境货物征收5%“安全税”。
那么,一旦民地武趁乱席卷上缅甸,使得地方武装获得前所未有的议价权,就会给中国带来很大麻烦。
过去中国和缅甸军政府一家打交道就行,现在要跟无数个势力打交道,他们也必然提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要求。
那么中国怎么办?难道还真要出兵打吗?
第二,敏昂莱可能扛不住巨大压力,选择下台。
说实话,政变以来,敏昂莱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权力,但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内战极大消耗了缅甸的国力。
为了筹集军费,缅甸军政府又不得不滥发钞票,导致严重通胀。
根据缅甸自己的数据,缅甸外债占GDP比例已经从2020年的12%飙升至41%。
2024-2025财年,缅甸平均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3.65%。
但事实上,物价早已经翻倍了,民怨沸腾。
这也是很多老百姓转而投靠PDF的原因之一。
不仅经济面临崩溃,缅甸内部也不稳定。
去年,缅甸军政府突然宣布抓捕东北军区司令吞吞敏准将,莫乔图准将、55师师长佐妙温、第12旅旅长昂佐林、第14旅旅长埃敏乌、第16野战旅旅长哆兴乌等人。
虽然理由是作战不力,但外界纷纷猜测,这和他们密谋与中部军区司令基凯少将联合发动政变有关。
虽然政变并没有发生,但足以说明缅甸军政府并不是铁板一块,敏昂莱的统治也并不稳固。
内忧外患之下,敏昂莱不得不寻求外国帮助,在去年年底访问了中国,拿到了不少好处。
不过,敏昂莱这个人三心二意。
一边用港口铁路吊着大国胃口,另一边转头又跟俄罗斯签军火协议。
缅甸穷得叮当响,哪来的外汇买武器?
根据初步协议,是让俄罗斯投资在缅甸搞核电站,用核电站的盈利来支付军火货款。
这真是一个智障的操作。
缅甸有着很丰富的水资源,完全可以依靠水力发电。
而且中缅关系还不错,我们完全可以对口支援水利发电技术。
为啥不让中国帮忙搞水电站,而是把俄罗斯势力引进来搞核电站呢?
显然,敏昂莱只是想平衡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而已。
这样既能给自己续命,还不至于让中国一家独大。
但现在这么一个大地震,恐怕就算敏昂莱同意,缅甸老百姓也不敢建核电站了!
前文说了,无论是曼德勒还是内比都,都在实皆断裂带上。
只要建核电站,肯定要在城市附近。
万一几年之后核电站建设好了,再地震,那么就是一个巨大的核泄漏事故。
所以,这次地震之后,核电站项目肯定是完蛋了。
再加上美俄关系回暖,缅甸在俄罗斯眼中的价值大大减小。
中国又专注于和缅甸的经济和基建和做,对缅甸的军火需求响应并不是那么热切。
这样一来,敏昂莱辛苦找来的外援也会大打折扣,政权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
这时候,如果NUG再做个政治让步,表示既往不咎的话,那敏昂莱可能真的会放弃权力。
此前宣布的12月大选,没准就是敏昂莱的投石问路。
但这样一来,中国前期在敏昂莱身上投入的资源不就前功尽弃了么?
如果亲美NUG重新掌权,中国的西南战略也基本上就废了。
第三,难民潮。
长久以来,中国人都习惯了中国救灾的高效率,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拥有中国这样的效率。
哪怕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地震后几个月灾民仍然衣食无着,那么缅甸又能如何?
敏昂莱政府的救灾时间只有一个半月。
一旦进入五月,缅甸将迎来长达五个月的雨季。
如果灾民无法得到有效安置,那大概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人间炼狱。
别忘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潮湿的雨季也为疫病滋生提供了完美条件。
一旦疫病蔓延开,周边的人群本能就是逃难,往哪里逃呢?
周边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国家能有谁?
只有中国!
届时,中国就会面临汹涌的难民潮,边境上那道铁丝网,是根本拦不住难民的。
难道你真要拿机枪扫射难民么?
所以,对于这些地震带来的地缘风险,中国一开始就必须高度警惕,做出应对。
一方面,全力支持缅甸抗震救灾,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中国这次救援缅甸,网上很多人都在抱怨,缅甸人搞电诈,干嘛去救?
说实话,这显然是对缅甸不太了解。
首先,搞电诈的以地方军阀为主,缅甸军政府控制区反而没太多电诈。
其次,电诈园区的建筑质量相对来说普遍较好,大概率不会受很大损失。
相反却可以利用地震带来的困境招揽更多电诈人员。
如果缅甸军政府垮了,各路民地武打来打去的话,无论是边境安全还是难民问题,对中国都是一个头疼的事情。
中国西南出海口战略,还少不了缅甸的配合。
所以,救缅甸就是救中国,救灾也是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好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必要便宜行事。
在过去,中国一直强调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内政什么的。
但问题在于,现在缅甸内政,缅甸军政府已经管不好了!
难道中国要眼睁睁看着局面崩坏,然后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资源去弥补吗?
所以,不等局面崩坏,中国其实就可以提前介入。
比如,曼德勒周围的缅北地区生活着大量华人,曼德勒省有至少30万华人。
中国完全可以以救助同胞的名义,深度入局,在震后灾区建立一定的救援指挥体系。
这样,一方面可以在缅甸北部形成一个缓冲区,把难民潮消除在萌芽状态,减轻中国边境压力。
另一方面,也是拿到一张对付敏昂莱军政府的筹码。
敏昂莱想拿回曼德勒,不是不可以,不过那就必须专心和中国合作,不能再三心二意更不能想着向西方妥协了。
注意,中国的行动,并不是趁火打劫,而是人道主义的光辉闪耀。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中国发生了国家救灾动员体系的全面升级。
这次缅甸地震,或许也会倒逼出中国更为成熟的海外利益保护机制。
对中国来说,真正的政治智慧,从来不是只关注地壳运动,而是将震后的废墟,重塑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更稳固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