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血汗钱再缩水: "三同派费"背后是谁在薅羊毛?
一家加盟制快递发布的“三同派费。截留通知显示,3月1日起,针对广深地区的所有加盟商及网点,凡是签收日期、收件地址、派件业务员均一致的“三同件”,日均签收票数>10票的三同件,进港派费按照0.2元/票进行截留。
2025 年开年,广深地区几家快递头部企业推行的"三同派费",正让一线快递员陷入 "派件越多越亏本"的荒诞处境。
所谓"三同件",是指同一日期、同一地址、同一快递员派送的 包裹。日均超过 10 票即触发 0.2 元/件的超低价派费标准,目前看来主要在广深和河北地区推行。
社媒平台上,一位快递员吐槽:“现在送快递都要倒贴了! ”派送一单仅 0.36 元,而把包裹放到驿站则需要快递员另外支付 0.4 元的存放费用。
那么,为何快递业务量越来越大,但一线工作人员的派费却一 降再降?
>>>>
行业内卷催生畸形规则
这种魔幻现实背后,是快递业的暗流涌动。
业务量逐年突破新高,但单票收入却一跌再跌。
顺丰、韵达、圆通、中通公布的2024财报显示,四家企业的单票收入增速均为负数,其中韵达的单票收入增速均为负数,收入降幅最大,为-9.38%;顺丰的单票收入降幅为-9.06%;申通的单票收入降幅为-7.34%;圆通的单票收入降幅为-5.46%。
足见快递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目前来看,行业增速呈现放缓趋势,近期快递涨价,价格战还 远远没有结束。
河北白沟箱包产业带日均发件量突破 500 万单,义乌小商品城 快递单价跌破 1.2 元。前端市场竞争依旧激烈,头部企业依然以市 占率为第一目标,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当电商件均价以每年 15%的速度跳水,快递总部为了增加自身竞争力,通过低价争夺市场份额,不约而同采用了以价换量的竞争策略,但成本压力转嫁给加盟网点,网点选择向末端转嫁成本压力——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悬在了快递员头顶。
支撑“价格战 ”最根本的还是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企 业降低成本的主意又打到了快递小哥的薪酬福利上。
一线员工体量巨大,每票降低 1 毛派费,每个月就能给企业节 约不小的成本。
>>>>
正在崩塌的“最后一公里”
牺牲快递小哥的利益,就一定能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吗?
极兔某地快递网点最新考核规则显示,客户重复投诉仍按单量累计扣款,但派费却执行"三同"合并计算,这种不对等规则正在激化末端矛盾,快递小哥拿到手的钱少了,工作量却越来越大,在面对客户时,难免心生怨气,导致服务质量下滑。
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才是一家企业赖以长足发展的关键。一旦基层员工的负面情绪大面积爆发,承担恶果的是企业自身 ;
企业臭名昭著,员工的离职率必然飙升,招人的难度也会直线上升。
比如浙江嘉善转运中心曾出现大面积的配送异常情况。据了解,当地快递加盟网点因为年前降本,针对快递员罗列出超700余条扣款事项,其理由涉及未派前电联、客诉质量不达标、遗失、破损/短少/污染、签派超时或超时未派等,导致大量人员离职,直到节后人员缺口还未补齐。
货量积压导致爆仓,货物中转时效受到影响,客诉升高以致客户流失严重。
我们该思考:用透支人力成本换来的虚假繁荣能持续多久?
>>>>
基层的声音
国内企业享受了最好的人口和用工红利,相应地,也应当做 到以人为本,尊重劳动者。快递小哥本就是辛苦的职业,企业在考虑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规划时,更加有人情味一些,而不是一味地压榨。
当然,企业自身往往难以自觉,保障快递小哥的合法权益,需 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在国家看来,快递员也是“灵活就业者 ”, 需要更加灵活的保障政策。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邮政市场监管工作会 议就曾指出,要坚决遏制“内卷式”竞争,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构 建行业和谐劳动关系。
行业持久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宏观调控。
数据显示,每单快递创造的社会价值是派费的 11 倍。
守护住这 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蓝色身影,其实就是在守护整个城市的毛细血管。
这场关乎千万人生计的博弈,需要的不仅是同情和围观,更需要制度性保障的硬约束。
否则,当最后一颗螺丝钉掉落,整个行的齿轮终将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