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化社会不可避免,适应新情况只能新建一个行业,托育诞生了
【本文由“kk1”推荐,来自《众多不想生育原因中的第二条,就是无人看护(第一条是经济原因)》评论区,标题为kk1添加】
- guan_15715746401808
分工细化的同时,生产力也高度发达,但现实反而是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父母的时间去哪里呢,不把父母的陪伴和家庭的教育放在首位考虑,全面幼托,将幼龄儿童推向社会化抚养,反而就是合理的,科学的?若把中青年的生命当做谋私取利的耗材,自然对他们的孩子就可以采取不管不顾的态度了,站在获利者的立场和角度看待问题,的确不现实,也不科学,无论生产力如何发达,都不会增加孩子父母的所得,相反孩子的存在,却妨碍了他们对劳动力的超额获取,属于额外的劳动力再生产成本支出。把独享的利润拿出来补贴他人的成本,这无法接受,不可能的。
一段关系中的既得利益者,都是不愿沟通的,沟通意味着承认存在问题和不满,承认自己在转嫁成本,不负责任地获取更多好处和利益,同时不用承认别人的价值、代价和损失,可以继续免费和廉价地利用他人。背井离乡,不能陪伴和守护儿女,不能照顾和教育孩子,亲情割裂冷漠,亲子关系疏离,这些后果只有当事人承担了,家庭解体,亲子关系有名无实,原子化社会的影响范围和时间,又何止是一个家庭和三代人。国是千万家,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能感受到您对家的重视。
但能不能将托育定义为幼龄儿童社会化抚养,可以探讨,这个词近来似乎不再中性。
从我们国家历史上来说,至少80年代以上吧,婴幼儿的照护在农村,主要是祖辈在做,这个观念是不是到现在还留存着,即使自行看护,在忙的时侯,也会有邻里相助的情况;在城市,各企事业单位会有自已办的托儿所,保育员都算自己的职工的,想一下,是不是到现在几乎每个县级市都会有“机关幼儿园”,群众对这个幼儿园还是很信任。这样的家长与孩子距离近,算不算社会化抚养,不好定义吧。
这种状态现在看来还挺美好。
但人总归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原来的模式不行了,新的模式下与家乡与家长分离大概率不可避免,原子化社会不可避免。回是回不去了,人们还有需求,适应新情况只能新建一个行业,托育诞生了,而且随着时间变化,托幼一体化建设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