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译解之“女子无才便是德”

按:

之前写了几篇关于《道德经》里面文字的译解和体会。虽然有阅读量,但是,涉及到修行实证的问题,真正能有感应的人毕竟是少数。今天决定从一些传统的观点,一些儒家的教条入手解读传统的文化思想。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儒家学说近年来备受诟病。在某些人的眼里,甚至到了要批倒批臭的地步。而反过来,因为一些传统的思想的弱化,大量的社会问题涌现,却又没人拿得出有效的办法解决。因为现代社会的很多问题在美国也没有解决。

那么是儒家过时了,还是我们对先贤的思想理解的不够准确甚至有误解?就算是圣人们的思想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不适应了现代社会,由于中华文明是一脉相承下来的,圣人们的观点是不是还有借鉴的意义呢?

我今天就来试一试。

以是

原文: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译文:男子如果品德好就是才干,而女子没有才干就是有品德。

意解:对这两句话的理解的关键在于对“德”的理解。这里不能把德字解释为道德,而是理解为两性的根本品德。

男人的根本品德是什么?《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如果一个男人有这样的品德,在任何情况下都积极进取,自强不屈,假以时日,没有什么事情干不好,也就是有做事的能力,所谓的才干是也。

女子的根本品德是什么?同样是《周易》坤卦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虽然,也是在说君子厚德载物,但是女子的根本体性是坤,因此,根本的品德就是如大地一样安忍沉静,厚德载物。一个女子,如果没有十分突出的特殊的才能,就会有很大的机会选择安于家庭生活,不轻易抛头露面,也不会轻易地与人争锋,会更容易安忍沉静,自然显现出了女性的阴柔的品德。

前一句因为没有什么争议,很多人都不再提起。连我也是现从百度搜索验证的。不过,如果从男性的根本品德出发,其实这句话还是要好好向现代的男孩子去宣讲。好在《易经》里的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很有名。

另外一个角度看,选择人才的标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对于一位男性候选人而言,锐意进取是很优秀的品质。唯有始终自强不息的人才有可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时不屈不挠,在事业进展顺利的时候不骄不躁。自强不息,关键在于不息。

关于女性的这句话,自从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以后,一直被当做旧社会传统思想是歧视妇女的例证。其实呢。大谬不然。

首先,这句话没有直接说女子是没有才能的。表明说这句话的人是承认女性也有才能。但是呢,相对而言,女性的在体力,胆气,进取性等方面是普遍弱于男性的。那么如果女性不用自己的弱点去与男性争锋,是不是女性的生活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呢?每天我看着地铁里和马路上行色匆匆的上班女子,特别是起早送孩子,还要去上班的女士们匆忙的脚步和脸上的紧张,都觉得当今的社会实际上在无形地压榨女性。而陷于职场和家庭夹缝之间的女性又会因为这份压力出现各种精神和情绪上的不稳定,于是她们的丈夫和整个家庭都会被这种不稳定所波及。是不是因为没有了女性的阴柔的如大地一般的沉静,于是家庭就承不住事情,于是离婚率就越来越高。恶性循环下,结婚率和生育率也就越来越低。在这里我还没有触及到因为大量女性角色出现在工作场合给社会劳动风气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和上个世纪初的美国一样,女孩子同样接受教育,但是,一旦结婚或生育以后就回归家庭,专心承担持家和教育后代的任务,会不会降低全社会的就业压力,减少因为夫妻都出去上班而产生的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各种困扰呢?当家庭日常的压力减少了以后,女性的心理舒展安稳,整个社会的风气可能也不一样了。

其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根本不是歧视女子的,而是为广大的女性在开脱。不要因为自己在能力上的不足而苦恼。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只要能做到安忍沉静,能减少因为竞争而产生的焦虑,就已经具有了地势坤,载物的厚德了。而且更不是在说什么压抑女性的才华才会使女性拥有道德。一个人的才能是藏不住的。女性如果把有限的经理用在家庭假设,用在子女教育上,一定会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

也许会有很多人列举出很多的例子来反证我的意解,但是,大家不妨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周围,甚至观察自己的家庭,是不是幸福的家庭都是女性比较安忍,是不是男人事业成功,孩子学习优秀的家庭都是女性比较稳定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理想的机制让广大的母亲们不再焦虑,不再被挤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煎熬,那将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而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