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琼州海峡风特别大,不适合跨海大桥,海底有断崖不好修隧道,我想了两个设计

【本文来自《“新能源车彻底进不了海南了”?警方出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爸妈是长租海南过冬,今年去海南的人确实少了很多。核心问题是进岛容易出岛难,北方游客还是飞机为主,但是出岛机票卡着时间,贵的吓死人。南方自驾游又被渡海轮渡卡住。等于是内陆的游客除非自己开船,否则进出岛屿都不方便。反正最近几年需要基建扩大内需,不如修一条海底隧道,提前给台海海底隧道练练手。听说琼州海峡风特别大,不适合跨海大桥,海底有断崖不好修隧道。我想了两个设计,

一:海面下索桥隧道。就是按照悬索桥结构设计,但是桥面不在海面上而是在海面下40米。40米深度保证轮船正常航行,海面上只有桥墩顶部就不怕台风巨浪,也便于跨国海底断崖,维修时只要通过悬索绞盘吊起隧道箱体就可以还海面上维修,节省维护成本,只要桥墩不坏隧道箱体可以更换。由于是固定桥墩,可以通火车。

二:浮动船墩桥。造30万吨级的船壳当桥墩,只安装注排水系统,16个锚和为其供电的发动机。用拖船运输到桥墩位置,下锚注水。注水后相当于一个自重近30万吨的水泥桥墩,根本不怕台风,要是还不够50-100万吨也可以,反正就是个铁壳子。甲板就是路面,两座船墩路面连接部位用给桥面设计电磁悬挂,实时校准桥面水平位置。30万吨船长度就超过300米,外飘设计能到450-500米长,60米宽。琼州海峡只有20公里,就是最多40-45艘船就能连通。这种只有船壳的铁盒子,造价极为低廉,路面就是钢甲板不用额外铺设路面。这个方案的优点就是极其廉价,维护性超好,不怕地震,海底地形和台风。即使台风风浪太大导致连接处路面不稳定,只要路面水平校准系统提前预警,车可以临时停在船体上不会出现事故。缺点是船墩相对位移大只能通汽车,不能通火车。而且能源供应也没问题,那么大的船壳铺点光伏都用不完。甚至每艘船都可以提供充电。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