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战略中,对于贸易及经济数据的分析还非常原始,定价策略也非常的原始

【本文由“江宇舟”推荐,来自《江宇舟:“中国制造正四面楚歌”?大可不必陷入“关税焦虑症”》评论区,标题为江宇舟添加】

       一、贸易战常态化是今后世界贸易格局的主要特征,中国人要适应,心态要放平,贸易战是双输的结果,要绝对相信中国人的承受力要比欧美高,在比拼耐力的角力中,先败阵的一定是欧美人;

       二、中国企业出海战略中对于贸易及经济数据的分析还非常原始。不管是电动汽车还是三蹦子,成本少则是欧美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有的甚至夸张到几十分之一的地步,但尽管如此,还是遭遇到了反倾销制裁,给了对手相当华丽的理由。为什么会这样?中国企业对欧美的成本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吗?什么样的定价会触碰到对方的反倾销条款?中国的国际法法律团队给了中国企业家中肯的法律意见了吗?这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国际法方向的法律团队建设还任重而道远;

       三、中国产品的定价策略也非常的原始。不少产品的成本非常低,可以说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和企业是中国的对手,但这样的定价有些又是无限压缩人力成本换来的,是违反中国劳动法律换来的。如果人力成本不极限压缩,哪怕是上涨50%,企业利润保证的了吗?当然能,因为可以将出口产品的定价适当提高就可以。中国产品内卷,搞恶意竞争,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甚至是亏损,就是没有背后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在经济学上,叫均衡,价格线和成本线,成本线和利润线如何均衡,达成合理的点,中国的企业家要会这个最起码的经济学常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