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不是「认知战」,什么才叫「认知战」?!

   「反认知战」,这是民进党当局在每次公职大选中「战无不胜」的「犀利武器」。

所谓「认知战」,原本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指的是人类对于注意力、语言使用、记忆、感知、问题解决、创造力和思考等心理过程。但民进党当局却将之「改造」转化为选举语言及选战策略。蔡英文在二零二零年「五二零」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将「认知战」端上正式文件的桌面上。她声称,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在「超限战」领域,已经进入「资讯战」与「认知战」的交锋,且是现在进行式。因而可以说,蔡英文是继在「二零二零」大选过程中,充分利用香港的事态及所谓「王立强事件」,大打「抗中保台」牌而骗取选票获得成功后,「总结经验」,进而提出「反认知战」,让民进党在此后的公职选举中运用。果然,在「二零二四」大选的过程中,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就将「反认知战」与「反介选」等手段综合运用,以「国安五法」和《反渗透法》为「法律依据」,在虽然有六成民意渴望「下架民进党」之下,充分运用这些「武器」,在设法破坏「蓝白合」的同时,也以各种「罪名」追杀其竞争对手,因而只有四成名义的赖清德,居然也可以「有惊无险」地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对此,台湾当局「国防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在研究报告中总结指出,「认知战」在军事上属于「灰色地带冲突」,难以区分平时或战时,虽时都可以发动,并可从官方与非官方、军方与民间等协同进击,不受限平时与战时,并善用敌方、我方、国际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当前新型态的战争发展迅速,敌对国家也已逐渐避免武装冲突的热战,转而在网络世界进行无声的交锋。其中「认知战」则是中共对台新型的战略之一。台湾也将网络世界的认知战,视为两岸间已开打的战争领域。所谓的「认知战」是意图夺取一般民众,对于资讯的认知,还有对事件的诠释的话语权,也就是一般俗称的「带风向」。「认知战」呈现出来的方式有「藉由捏造、散播虚假、争议讯息,以达到影响大众的认知,让接受资讯的人对身处的体制的产生质疑、不满,进而改变他的行为」,藉此扩大社会分化与对立。

    为此,当年国共内战时期「中统」的后身「法务部调查局」,曾经举办「认知战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民进党「立委」沈伯洋等作演讲。随后于今年一月十七日成立「认知战研究中心」,统合调查局两岸情势研析处、国内安全调查处及资通安全处,下设认知研究、资料分析、应处反制三组,引入认知作战背景源起、策略手法、趋势态样等学术理论,辅以搜集、分析境外「敌对势力」传散影响台当局「国家安全」、扰乱社会安定、破坏友盟关系等争讯即时通报,并使用软体工具溯源清查异常帐号、协请社群平台业者下架、发布新闻揭露。另聘请学者专家担任谘询委员,提供专业分析意见,并举办研讨会或与国内外智库、执法机关交流合作,透由工作研讨或经验分享,提升因应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认知作战能量。

     就在此背景下,台湾当局也「不受限平时与战时」,逆用「认知战」,搞了许多鬼名堂。最新的一宗,是于上星期透过有「民进党官媒」之称的《自由时报》放话称,大陆国台办在今年初陆续接触台湾数家电视台,以「在中国商业利益」为诱因,要求为中国政府制作带状政论节目。为了让节目符合北京所想传达的讯息及其效果,中国新华社记者从节目规划、谈话脚本高度参与,甚至在录影棚现场盯梢,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台办要求。新节目从制播起,就在国台办要求下,每周选定时间与制作人召开会议,并将国台办指定角度及特定主体置入对话脚本与议题,这视角多为批判民进党政府,带风向极为明显。不仅如此,每次开会时都有一位操着中国口音的人出席相关讨论,大家原本以为是合作的制作公司人员,但他在会议中多次提醒一些特定角度,甚至还在录制第一集节目时,进棚监视来宾是否按照脚本来做,以及其他方面是否有按照计画安排。而后来几名资深员工向公司高层打听,才发那个人是中国新华社驻台记者赵博。由于赵博参与节目制作之事已被传开,所以他在日前紧急离开台湾,新华社也改派另一名记者来台驻点。

    这真是「讲大话唔抹嘴」。凡是与新华社驻点台湾记者有接触过的人士,尤其是台湾地区的记者都知道,赵博是一位女生,而造谣者居然为她「变性」,指鹿为马地以「他」标示。而且,赵博是于今年二月派驻台湾地区的,台湾当局发出证件的期限是三个月,因而已经于五月间离台返京,这又怎能说是「由于赵博参与节目制作之事已被传开,所以他在日前紧急离开台湾,新华社也改派另一名记者来台驻点」?!。单是这个细节,就知道「喂料」给《自由时报》的「国安」人员,是在充分运用「认知战」的策略之时,竟然忽略了情治人员必须谨记的「严谨反复求证」。

     其实,又何止如此?根据台湾地区经常上电视台谈话节目的名嘴指出,政论节目不是「拍戏」,因而不会有脚本,只会给一个主题,由大家各自发挥,有时甚至会滚动式调整内容,因而根本不可能发生《自由时报》所指之时。实际上,,倘是在节目录影时有人盯场、指手画脚,即使此人是台湾人,名嘴们也强烈感到不受尊重,即时「劈炮唔捞」。何况,在台湾当局严厉执行《反渗透法》等恶法下,新华社记者才是被严密盯视,如要采访和原先驻台目的不一样的题目时,就必须向「文化部」申请,因而不要说进入电视台的摄影棚进行「指导」,就是去采访,也将被视为「违规」。如果真有此等情形发生,岂不暴露了连鸡蛋也可钉出缝的台湾情治机构,竟然失职失能,对所谓相关事态竟然一无所知;在赵博都已经正常轮替离开台北一个月之后,才「敲锣打鼓」地报告「城门失火」?

     其实,这个事态,倒是折射了赖清德当局对大陆「两院三部意见」的懊恼及焦虑,因而抛出系列「反制」措施,这个所谓「监盯」电视台节目就是其中一项。但既然有此「事实」,检调机构就必须对新华社驻点记者「拉人封艇」,却因不是事实,没有「证据」,而不敢轻举妄动,因而就拿了已经离台的赵博来「说事」,一副色厉内荏的丑态,比「向心夫妇间谍案」更为荒唐无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