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特IPO:“银牙”赛道的国产替代,要抓住什么?

“金眼银牙铜骨头”精准概括了医疗板块最受投资者看好的赛道。而近日“银牙”赛道也迎来了今年第一个口腔IPO——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迪特”)。

据天眼查,爱迪特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氧化锆陶瓷原料及制品的技术开发、加工、销售。6月26日,该公司已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开盘价为99.99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2%;收盘价为84.02元/股,较发行价上涨86.92%;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达到63.95亿元。

结合赛道现状来看,爱迪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稀缺标的。

首先可以看到,口腔医疗赛道长坡厚雪。据沙利文、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数据,2018-2028年,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从1229亿元增长至2429亿元,复合增速为7.1%。

其中,爱迪特所深耕的氧化锆口腔修复材料市场,基于产品的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备较大发展前景。赛瑞研究发布的《氧化锆陶瓷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早在2020年,我国义齿用氧化锆陶瓷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0亿元。

500

不过,相关企业要取得显著发展成果也并不容易,主要在于国内氧化锆瓷等高端口腔修复材料主要依赖于进口,海外品牌占据较大优势,国内自主品牌较难突围。

但爱迪特可以说是一个成功案例。据了解,在CN10/CNPP数据研究及十大品牌网联合推出的十大牙冠材料品牌榜中,爱迪特成为唯二两家本土牙冠品牌之一。另外,据招股书,近年来公司业绩稳定增长,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6.03亿元、7.8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9.63%;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1.16亿元和1.4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2.95%。以2023年收入规模计,在本土四大口腔材料企业(爱迪特、爱尔创、翔通光电、沪鸽口腔)中,爱迪特位列第一。

500

深入来看,爱迪特的发展主要抓住了“创新”和“出海”这两个关键词。

创新方面,加码技术研发。其实,此前国外厂商能在口腔修复材料市场占据领先的一大原因是其以技术构筑了竞争壁垒,这也意味着本土企业要想形成国产替代,还是需在产品研发层面下更多功夫。

从数据来看,爱迪特对产品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以此构筑了增长基底。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爱迪特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70.21万元、2789.79万元、4006.71万元,各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0%、4.63%、5.13%,而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4.46%、4.21%、4.11%。

出海方面,开拓境外市场。据招股书,爱迪特产品已经远销欧美、日韩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1-2023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44.49%、57.61%、58.80%,这也是基于相关市场的需求广阔。具体而言,当前义齿消费仍然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地,对比国内,氧化锆义齿渗透率更高。这一背景下,本土企业出海,无疑能探寻到更大发展空间。

综合来看,爱迪特已经初步破解了增长密码,但考虑到国内口腔行业还未真正迈入成熟阶段,爱迪特在国产替代这条路上还要走很久,市场竞争、需求变化等都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

当然,爱迪特也正在积极消除发展中的不确定因子。比如,考虑到单一业务的风险性,其正在搭建覆盖口腔修复材料、数字化设备、产业链赋能的多元齿科生态。招股书显示,2020-2023年,爱迪特口腔数字化设备销售金额从0.93亿元增长至2.04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0%。可以看出,新的增长曲线正在形成。

500

而从单一产品走向产业生态的发展故事,或许也是市场最愿意听到的。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