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影迷不需要这种「保护」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上海电影节回来好几天了,有件事,始终拿不准该说不该说。

说了容易得罪人。

许多人也许会嚷嚷着,“你行你上”,“有的看就不错了”之类的话,质疑Sir“吹毛求疵”,“何不食肉糜”。

不说呢。

好像心里始终有那么一根刺,拔不掉,以至于时不时想起,一阵生疼。

那就是“字幕篡改”。

不是说,电影节是最原汁原味欣赏各国电影的渠道吗?这里还有和院线片一样改字幕的事?

Sir不理解。

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客观的态度,Sir特地去请教了一些上影节的字幕组志愿者,去细究这个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

避免了自说自话。

也避免,让这个问题一直陷入情绪的漩涡,把炮口对准不该对的方向。

01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本届上海电影节,对字幕,其实是相当重视的。

一个例证。

上海电影节开幕前,主办方还特地换上了新的字幕机。

500

从之前体验较差的绿色字幕,换成了不会晃眼睛的白色字幕。

这当然是个进步。

但。

我们同时也知道,字幕能不能看得清楚是一个问题,有没有翻得对又是另一个问题。

最早让Sir产生疑惑的是一部墨西哥电影——

《厨房》。

500

Sir非常推荐这部电影。

但其中有一场戏,却让Sir对上影节的“保守”皱起了眉头。

那是男女主角在仓库里的调情。

男主说,你就是迷恋我。

而女主则用英语回答道,“yes,I like your little penis”。

如果直翻译出来,是非常直接的一句话。

但,在字幕里,却显示是“我喜欢你的身体”。

这样翻有什么问题?

有人或许会觉得,所谓“信雅达”嘛,大概的意思翻译出来就行了,咱中国人不讲求那么直接。

错了。

如果联系起影片你就会知道,此时女主对男主,其实带有着挑衅的味道。

男主是个打黑工的墨西哥移民,而女主则是漂亮的金发美国女人,虽然两人同样做着底层的工作,但女主的“社会地位”其实要高出男主不少,她的这句话,半开玩笑,其实也带有打压男主盲目自信的意思。

500

所以,一句和谐了“penis”的台词,也去掉了这句话的力度。

但仅仅是这一处吗?

不不不。

在一则关于上影节的删减片段统计的表里,有影迷记录了这部电影的翻译与字幕的不少问题。

500

可以这么说。

整部电影的台词被“和谐”之下,让这部电影的辛辣味儿直线降低。

这样类似的问题在本届上影节里比比皆是。

有的翻译过于和谐——

Sir在上海电影节影迷群里,也看到有网友说在《出租车司机》里,一名皮条客在说到“pussy”时,被翻译成“下面”,感觉在当时的语境里,过于含蓄。

有的翻译篡改歌词——

Sir的小伙伴@妙汉种子 说,在《武状元苏乞儿》里,林子祥演唱的主题曲《长路漫漫伴我闯》里,两句歌词也被改了。

“笑揖清风洗我狂”和“宁愿锈蚀我缨枪”这两句被改成了国语版本的歌词——“心清风洗我和狂”,“不再动我刀和枪”。

Sir在腾讯视频上找到的粤语版本字幕,一如电影节上放映的版本。

500

为何要将国语版与粤语版《长路漫漫伴你闯》毫不相干的歌词拼接在一起,Sir着实不明白。

有的翻译异常混乱——

Sir在看《精疲力尽》时,就遇到了字幕的时间轴与演员台词对不上的问题,对话内容只能靠猜。

而这样的问题,在上影节里比比皆是。

500

△ 资料来自vowys的公众号

有的翻译缺失字幕——

字幕组的小南跟Sir说,她的朋友在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放映里做字幕员,片子做了大幅度改动,字幕完全不一样,最后(观众)直接退票处理了。

500

而有的翻译,则直接“改变”了国家——

比如《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里,Sir的小伙伴发现,字幕居然将Switzerland翻译成了“瑞典”。

原本的台词应该的“我们是中立的,就像瑞士一样”。

500

△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截图

但,一字之差,就会发现变成了另一个含义——

500

△ @雁城

为什么会这样?

怪字幕组成员吗?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字幕组成员是这些问题出现的直接关联人,出了问题,理应归责于他们才对。

但。

当Sir去仔细了解字幕组志愿者们的工作后发现。

好像。

也并不能这么武断。

02

字幕,似乎是年年都在提,但,年年都还有问题。

作为一年一度的上影节的重点部门。

上影节对于字幕员以及翻译组的关注,向来都不会少。

在2016年,东方卫视还特地报道了上影节开幕前,字幕员的准备工作。

500

这个工作是如何而来的。

要花多少天上手的。

字幕员小南告诉Sir,每年4月份,上影节会在公众号有报名链接,有很多岗位,填完申请表后,会有电话询问你是否能去线下面试,或是通知你什么时候去培训。

500

△ 字幕员小南的工作证

字幕员与其他岗位相比更复杂一些,会有一个字幕机实操考试,只有通过了才能上岗。

难度不大,加上培训会在三个小时左右(有人说北影节培训仅仅30分钟),然后会把软件给你带回家,自己练习。

练习什么?

敲得准确。

没错,上影节很大一部分的电影,不是像你电脑里那种,使用可以给字幕文件设定时间轴,自动播放的软件。而是每一行,都需要手动去敲。

万一你手忙脚乱没跟上对白?

接下来就会是一片混乱。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

字幕员手里的这些字幕的来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

根据Sir的观察,上海电影节的字幕来自多家翻译公司,比如创译天下等,不同公司在翻译的质量上也参差不齐。还有些字幕,是由翻译组的志愿者署名。

你说为什么不找那些有口皆碑的字幕组来做?

抱歉。

Sir只能告诉你,这是电影节的制度问题。

所以。

想要让翻译组或是翻译公司能做出“信达雅”又真实反映台词内容的字幕,与我们曾经的不同垂类的字幕组大神相比,还是有点难度。

上海电影节里,关于字幕的工作也是由几个部门合作完成,通过翻译组在将字幕翻译好,校对完成后,分发给各个字幕员。

字幕员,不过是离观众最近,也是距离“炮火”最近的一群人。

500

字幕员的工作要顶着巨大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保证电影字幕不出错。

而且,这也并不是一项去那能享受看电影乐趣的工作。

必须在电影的放映前,就把负责的电影看个好几遍,才能知道对话的节奏。

500

尤其是有内嵌字幕的。

准确度要求更高。

就像字幕员小钟说,“字幕工作会跟着内嵌字幕出现的时间,一行行按回车发送字幕。”要将时机卡紧,让字幕能准时出现,而,节奏又不可以太快,使观众看不清字幕。

这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应聘这样志愿者的,有在校学生也有在职人员,要求是需要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字幕员kuroe就是一名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在校学生。

有时候他们在敲字幕的时候发现字幕的翻译问题时,也会及时与翻译组沟通。

小南回答到,“字幕员在看样片的时候发现翻译翻错或漏翻会反馈给字幕组,基本上也会有修改。”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现场突发状况。

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样片与实际放映的并不一样。

根据字幕员卡罗小本罗的反馈,样片可能是网上的资源,真正放映的影片是不会拿出来给字幕员做练习的,虽然大多数情况内容基本一致的,但也有极少数情况下不一样。

怎么办?

“有时候一场电影一大段没有字幕也是这个原因,要放了一场之后才能反映上去。

只能靠随机应变。”

比如在《飞翔吧!埼玉2》里,电影虽没有大幅度删减,但也出现了“基本上都是一段里突然少了几句话,片子前半段比较多,后半段就只少了两句话”,对此,小南心里也感觉到委屈——

“看到字幕和成片对不上的时候,我们也很懵”。

他们只能尽力去弥补。

“映后反馈上去,第二天就给后面放这部的字幕员发了新的样片和字幕包。”

所以啊。

字幕质量的把控,在各个翻译公司、翻译小组的手里;电影版本,也在电影节主办方的把控里。

字幕员们遇到突发情况,也只能是等待下一行字幕出现,能接上台词对白就好了。

只能说,都不容易。

03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整件事里,只有受害者,而没有加害者?

观众是受害者。

字幕员是受害者。

就连那些翻译字幕的人也是受害者(他们大多是临时聘请的大学生,该和谐什么不该和谐什么他们做不了主)。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好像,不可说?

这也是Sir一直拿不准,该不该把这个问题搬上台面来聊的原因。

当一件事无法解决。

似乎,说了也会是无用功?

但前几天。

Sir在看《头脑特工队2》的时候,意识到,问题不在于它究竟能不能解决,而在于,我们是否要表达自己的不满。

即便顽疾根深蒂固。

我们也不应放弃表达。

《头脑特工队2》有这么一段,是厌厌与莱莉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人物,冷月刀客对话。

500

冷月刀客的角色设定就是一个浮夸又爱耍帅的笨蛋。

所以,他也不怎么会跟人聊天。

当他在赞扬厌厌的时候,台词说的是“what a disgusting girl ”,其实是在表扬厌厌身上极致的品质,非常动人。

可,这句话又有“多么恶心的女孩”的意思。

本是一句双关的表述,一是,想要让冷月刀客的“笨”变得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以此埋入一个笑点。

但,在Sir看的电影字幕里,却翻译成了“多么可爱的女孩”。

编剧们的巧思,就被翻译字幕粗暴地一笔带过。

说到底。

对国人来说,一部电影的字幕对于国内观众的重要性,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它们早已成为国内观众早期在互联网里接触国外电影、电视剧的唯一桥梁。

一个好的字幕,可以让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一部电影,以及它内在的情绪价值。

它可以起到一种脚注的作用。

500

△ Sir在看《女儿王莲香》时的字幕介绍

它也是两个不同文化,最直接、最快捷产生共鸣的捷径。

500

△ 来源:《美国往事》豆瓣截图

最简单的例子。

为什么香港电影总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现象。

它的字幕(与国语配音),少了粤语片里特带的语气词与俚语。

《九龙城寨之围城》里,古天乐的台词:“进来城寨的,全都是麻Q烦”。

其中的“Q”也就是粤语的粗口。

但,字幕干干净净,再怎么凶,也不像是那个时代的黑帮老大了。

500

没错,一句字幕的事,可大可小。

它虽然时常被我们忽略。

可有时候,它的“一字之差”,也能改变这部电影的情绪走向。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对字幕,尤其是电影节的字幕吹毛求疵的原因。

就像Sir前一篇上影节的文章里说的。

在中国,我们去电影节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看新片,见明星。

而是看老片。

而我们到了电影节,却发现字幕还不如之前自己保存在硬盘上的电影时,可想而知会是怎样的心情。

大老远在上影节看完,还想回去再看一遍盗版?

那,这电影节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

Sir也知道这些只能发发牢骚,我们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

但牢骚就不该发吗?

尤其是,当Sir在一名字幕员小伙伴的某书上,看到两张字幕员打出来的、让人很感动的留言时。

500

500

不禁会问:让这些人承受着炮火,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

要知道,无论是去电影节的观众,还是志愿者,我们背后的原因,只有热爱。

是对电影的热爱。

因为热爱,我们可以连轴转,看个电影累成狗,也因为热爱,我们可以日以继夜,紧盯字幕不放松。

同样因为热爱。

我们可以原谅一些瑕疵的出现,而不至于大动肝火。

但。

热爱同样无法构成我们无限容忍的理由。

我们希望有一天。

可以在电影院里,可以最大可能地去享受电影,而不用去做一个,被“为你好”的名义,不断被篡改与歪曲着现实的可怜观众。

只是不知道。

这一天,我们还要等多久。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