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之世,世界恰恰需要回归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00

(图片摄于北京天坛公园)

1)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70年前,周恩来总理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

2)几十年前,基于五项原则,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将这一原则从亚洲扩展到世界。历史和实践证明,五项原则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支持,成为超越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3)随着中国重新在国际舞台上崛起,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蕴含的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的精神显得愈发重要。我们甚至可以说,世界越动荡,世界各国越有必要回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化解国际和地区危机,走出困局,重返和平、合作与繁荣的正道: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悬而未决。美国由于担心霸权衰落,持续“拱火”,肆意挑起“代理人战争”,炮制“新冷战”氛围,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国急需通过重拾和平、合作的精神,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过去几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国单方面发起的“贸易战”等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带来冲击,对世界能源和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美欧发达国家内部危机重重,导致反全球化思潮迭起,保护主义频频抬头。世界如何走出困境,如何走向繁荣,成为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东升西降”的世界格局变化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南方”在经济、政治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全方位崛起,展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迫切期待,国际关系能走出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逻辑,能够走上一条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道路。

4)中国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走的特色大国外交,恰恰回应了这些迫切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中国追求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

5)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一员,始终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全球南方”的共同利益,积极引领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合作,在世界舞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6)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回答了当今世界之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既继承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更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升华。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种种举措,受到了广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认可。

7)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外交政策之所以能够广受认可,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心愿,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8)大争之世,国际社会对“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期盼进一步上升。反过来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与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面对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不断做出中国贡献密切相关。

9)202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2024年中国外交工作时说:

“我们将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履行负责任大国应尽职责。我们将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我们将始终坚持公道正义,倡导建设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我们将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积极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这是中国外交的自我追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

10)真正的智慧,总有一种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力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后,就有这样一种真正的智慧。在当今大争之世,我们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就是为了告诉全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可以休矣,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关键在于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否则,世界将永无宁日。今天,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谈论“第三次世界大战何时爆发”,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而回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旗,才能让全世界、全人类在21世纪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才能让人类文明真正在文明与进步之光中不断向前。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