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大健康新棋局:125亿收购上海莱士想做什么?

 

500

文 / 九才 

在一般人看来,家电巨头海尔与血制品行业似乎完全搭不上界。所以,当近日海尔以125亿元人民币的大手笔,完成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20%股份,正式成为上海莱士的新实控人后,很多人才恍然发现,原来,海尔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已经走了如此之远。

500

其实,海尔对大健康产业的布局由来已久,而且已经取得了相当引人注目的成绩。就在几天前,其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 主办的第21 届世界品牌大会上,以405.26 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度上榜,成为连续4年唯一上榜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品牌”。    

此次,随着入主上海莱士尘埃落定,海尔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又落下重要一子。而据节点财经了解,最近一个时期,不只上海莱士,整个血制品行业并购频频,比如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等先后被国资收购。

那么,海尔为什么要选择此时入局,又打算如何将上海莱士带出困境呢?

 

01 “海尔系”125亿投入值得看好?

节点财经认为,对已经组建起庞大产业阵营的海尔来说,这似乎没有太大问题。

之所以有这个判断,首先在于海尔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从管理能力到资金实力,从影响力到信用力,整体实力已经无需多说。而节点财经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海尔拥有丰富的通过外延并购拓展能力圈的成功经验,被证明有能力盘活资产。

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海尔收购美国GEA。在并入海尔后,这家公司连续4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一举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家电公司。

500

目前,据节点财经统计,海尔集团持股比例超过5%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6家,除上海莱士以外,还有海尔智家、海尔生物、盈康生命、雷神科技和青岛银行。从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上,海尔有能力带给上海莱士更高的维度和更多的资源。

而且,在上海莱士之前,海尔在血制品行业也并非新手,旗下海尔生物已经涉足血液产业链。

早在2021年,海尔生物就落地了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青岛血液网”,实现从采血、制备、存储、发血、配送到临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并快速在湖北、浙江等地复制推广。

此外,据节点财经了解,从原料采集到生产销售,血制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其必须满足血浆管理制度以保障血制品安全。在这个过程中,血制品必须进行低温存储,要求达到零下30℃,且过程管理必须严谨精确,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

众所周知,低温存储是海尔的看家本领,在这方面其拥有雄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且,近年来,海尔生物围绕血制品产业,已经做了一系列的延伸布局。在节点财经看来,正是拥有这样的资源和实力,才给了海尔豪掷125亿拿下上海莱士的底气。

 

02 为什么是上海莱士?

另一方面,上海莱士作为被收购方,确实也有着获得海尔青睐的资本。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血制品,其是指由健康人血浆或特异免疫人血浆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份或血细胞组份制品,可以分为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微量蛋白制品等不同种类,主要用于诊断、治疗或被动免疫预防。    

从行业整体来看,血制品属于刚需性药品,整个行业是持牌业务,具有天然的高政策壁垒特点。而随着国内政策的支持重视,“十四五”等浆站规划逐步落地,我国采浆规模将持续提升,2023年采浆量超12079吨,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18.6%。

500

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企业不足30家,而上海莱士创立于1988年,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其目前拥有44家浆站,数量位居全国第二。2023年其采浆量创下历史新高,突破1500吨,全年自产血制品收入达到43.17亿元,增长率达14.5%。

所以,从整体规模看,上海莱士在国内位居行业头部。具体业绩上,2023年财报显示,上海莱士的血液制品生产及销售实现收入78.21亿元,核心产品白蛋白实现营收49.35亿元,占营收比重61.97%。

其中,其独家代销基立福的进口白蛋白实现收入35.04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分别为44%,是支撑上海莱士营业收入规模的核心产品。    

与基立福的合作能否持续,是决定上海莱士业绩的关键因素。而据节点财经了解,此次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规定,上海莱士将锁定基立福现有进口白蛋白独家代理权十年,十年后仍拥有优先续约权。

节点财经认为,这一协议保证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上海莱士的业绩基本盘都不会出现较大波动,确保了标的资产的价值不受损。而另一方面,基立福在股权上并未完全退出,大家仍是利益共同体,其仍将继续扶持上海莱士。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就好奇,既然上海莱士如此优质,为什么会被出售股权。其实这也无须讳言,这主要在于原控股股东在资本运作中多次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又因违约被动平仓,导致逐步失去了对上海莱士的控制权。

客观上来说,在这期间,上海莱士的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海尔又能祭出哪些具体的举措,将上海莱士重新走上发展快车道?

 

03 双赢,海尔打算怎么做?

这里要先了解清楚,海尔在大健康行业的战略方向和具体布局都是什么。对此,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表示,战略入股上海莱士,充分彰显了海尔坚定发展大健康产业盈康一生,培育医疗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决心。    

500

所以,从战略上观察,入主上海莱士后,与旗下海尔生物、盈康生命等上市公司的业务将形成协同,继续推进在大健康行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在“海尔系”的六家上市公司中,大健康行业落子超过一半,足以体现海尔在战略上的重视。

此外,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执行副总裁谭丽霞指出,目前,海尔盈康一生有三大领域布局,一是生命科学,主要基于海尔在超低温领域的竞争优势;二是临床医学领域,解决临床上人的健康需求问题;三是生物科技领域,主要解决人们在免疫方面的需求,在海尔大健康的版图中,就定位在这一领域。

对此,节点财经认为,这一板块布局下,上海莱士的经营范围在立足血制品的同时,有望对外扩张,在非血源性药品等领域实现全面升级发展。    

具体举措上,海尔明确表示将与上海莱士全面共享其五个方面的能力,包括与用户交互的能力、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全球化网络能力、全球制造能力及品牌资源,全力支持其实施“拓浆”与“脱浆”齐步走战略。

而在非血源性及更广泛的生物科技领域,双方将共同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展开创新,比如预防和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心血管损伤修复等领域。

综合来看,节点财经认为,海尔将为上海莱士全面“赋能”,125亿元投入也将物有所值。而上海莱士加入“海尔系”后,不仅可以摆脱过去几年的烦恼,更重要的是跨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无论是血制品基本盘还是其它业务,都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对于海尔与上海莱士,此次牵手将有望是一场“双赢”。当然,未来能否达到这样的预期,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值得保持期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