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考’走向科举僵化的死胡同

中华文明里还有一个闪光点是被忽视的。

那就是,我们是人类文明里最早开始‘平民化’的社会国家。

当外部社会还处于原始部落,部落酋长,封建领主制度下,其‘民众’多数是野人、奴隶、或非‘公民’无上升通道权利的身份。

我们的社会,早就私塾教育遍布,发展到了隋唐‘科举制’发明,我们国家权利与民众的联系更紧密了些。

当然,有人脑袋瓦特,会用现代标准批判古代。

真正理性客观的态度,是横向比较世界各地的演化,这样才是科学方法。

不过,一阴一阳谓之道。后世说‘辩证法’

‘科举制’的发明创造打开了底层上升国家权力的通道是极好的。

但任何制度并非诞生就完美,这是其一。

即使设计制定完美了,还要看‘执行层面’落地情况,而这其二。

再然后‘一、二’都做好了,也不能保证千秋万代,因为‘人’是有寿命的,这是常识,却总被容易忽视。

‘科举制’发展到明代,明代的社会结构与生产力进一步提升,许多底层群众也有了教育资源,更多学子纷纷报考‘科举’。

这客观的工作数量和强度,也就使得官僚和皇帝对考试的模式进行调整 ,‘八股文’形式就是为了快速应对暴增的科举工作量而诞生。

后世许多批判‘八股文’总不是不顾前因后果,上来一句‘钳制思想’,不知丢掉了多少历史价值和智慧。

似乎我们古代所有东西,都是恶意创造发明出来的,进行‘专制’,这方面就是‘全盘西化遗毒’,以及中了‘西方话语’的毒而不自知。

客观问题的变化,即科举工作任务上来了,那么‘标准化’、‘流水线’是自然而然运营生的。

这在文明古国早有经验,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建筑工匠制度里都可找到。

只不过,文化传承并非自然规律,后世就能自然接收到,这解释了近现代我们师从前苏联和老美学习各种‘机制、制度’的现象。

许多早有之,但断了传承外学最快,符合现实主义,今人应当懂得这是历史曲折的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八股文化’,科举考试的工作量处理得到缓解,但大的问题来了。

正如有那么一条规律:新生事物一般是比旧有事物、落后但成熟事物要弱。

‘科举制’在诞生确实让我们能从全国吸取人才,但我们面临着一套标准选天下英才,而天下英才有许多‘特征’的矛盾。

‘科举制’变成了天下学子的学习方向,教育领域的指挥棒,这自然而然诞生一项被严重忽视的‘大权力’!

现在的人经常讨论‘教育’,却总是忽视‘科举制’现代化的‘高考’背后对社会绝对改造力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其改造,从小到大,正常人必然经历这十几年的改造,这已然是一种‘伟力’,比一般权力更加加强大。

然而,这么大的‘权力’,却并未足够的‘监督’。

表层问题就是各类‘毒教材’,中间的就是各类缺乏硬标准考试内容占据过大分数,这必然造成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注意是‘必然’。

再深层一点,按照本然理想状态,我们的人口基数,我们的教育历史,我们的勤劳与智商,我们诞生全球最多的人才才是应当的。

但为何,我们没有做到呢?

我们新一代人野心是如此的,这也不算大,而是本然状态。

不过,一切都在向更加偏的方向。

如今的‘高考’走向‘僵化之路’。

500

表层的问题处理,不疼不痒。

中间的问题,世人都习惯,习惯各种教材劣质化,我们熟视无睹,又似乎无能为力,如同看到国足、影视圈的腐烂劣质化无能为力。

而深层问题,在男女本科率上就展现。

我们用两套标准体系进行对比,便可看到问题,不用进行无意义争论。

一则现实、历史标准体系。另一则是高考本科、研究生标准体系。

这里给出一些简单问题,基本就能判断读者思维认知。

是‘现实、历史标准体系’大?还是人为‘高考本科、研究所标准体系’大?

哪一个‘标准体系’指导意义更先进,或者更优越,或者更正确?

我的答案,自然是‘现实、历史标准体系’才是我们人类一切人为设计的‘类标准体系’的母本,复刻拓印补全的本体。

‘科举死胡同’就是锁死一代代天下英才。

所以,历史上上演了许多有趣的草根、草莽英雄上伐终结乱世,而众多状元、翰林院学士却在历史舞台中失去灯光和色彩。

而我们的‘高考’,或者说‘教育体系’也在锁死中

批量创造‘无效学历’,扭曲人才价值表,让本就混沌系统的社会,添上一层混乱迷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