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搭伙做生意,但懂行的却提前跑路,这生意还咋做?

综合以色列时报及耶路撒冷邮报报道,6月16日晚,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与以安全内阁的会议上宣布,战时内阁已正式解散。

500

战时内阁正式散伙,这是什么骚操作?

正常情况下,解散战时内阁无外乎两种情况:

一种是敌人举白旗投降了,战争打赢了;

另一种是自己打不过,战败投降了,被迫解散。

然而,哈马斯并未消灭,以色列自己也没有战败,两种情况都不在选项之内。

500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以色列的“战时内阁”早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名存实亡”。

6月9日晚,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主要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退出战时内阁,并呼吁以色列提前举行议会选举。

500

同时,战时内阁观察员加迪·艾森科特也紧随其后,宣布退出紧急联合政府。

6月9日甘茨就宣布退出内阁,内塔尼亚胡为什么直到17日才正式宣布将内阁解散,中间的这几天他在干嘛呢?

不用想,肯定在忙着进行政治勾兑和规劝。

只不过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根本拦不住呀。

500

现如今,6人组成的战时内阁,有2人“跑路”了,内塔尼亚胡还咋玩?

无奈之下,内塔尼亚胡只能强撑面子表示,“战时内阁是应甘茨的要求与他达成联合协议组建的。既然甘茨已经退出,战时内阁就不再需要了。”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真相究竟如何?

这嗑儿,有理哥还得跟大家好好唠唠。

“战时内阁”的前世今生

以色列所谓的“战时内阁”,是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由6人组成的战时内阁。

500

其中包括3个核心成员:总理内塔尼亚胡,国防部长加兰特,以及前国防部长甘茨,他们三人拥有表决权。

另外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为前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民联创始人之一加迪·埃森科特;前驻美国大使、现任战略事务部长罗恩·德默尔和哈雷迪宗教政党沙斯党党魁阿里耶·德里。

巴以冲突爆发初期,内塔尼亚胡为了鼓动大家支持自己,不惜向以色列所有在野党发出“诚挚邀请”,并最终选择与甘茨一起成立了战时内阁,其目的就是为了高效地进行战争或应对紧急军事冲突。

说直白一点儿,其实就是在战争期间,政府要把权力高度集中起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同样,以色列组建的“战时内阁”就是希望通过战争快速“消灭哈马斯”。

例如,二战期间,英国就曾成立过战时内阁,领军大佬就是首相丘吉尔。

表面上看,这六个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实际上,“各怀鬼胎、面和心不和”。“战时内阁”自成立初期就存在鲜明的立场对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内塔尼亚胡和甘茨本身就是政治对手,而加兰特与甘茨之间因此前竞争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的职位而闹的很不愉快。

另外,内塔尼亚胡为平衡“战时内阁”的权力分配,还特意将自己的两名亲信德默尔和德里纳入观察员成员之中,以数量优势主导战时内阁。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

所谓的“战时内阁”还是逃离不了政治游戏和党派斗争的魔咒,这一点,何其可笑。

内阁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老对于甘茨和艾森科特而言,“战时内阁”也是如此。

纵观整个巴以冲突,以色列现如今已经是“内外交困、自顾不暇”了。

一方面,以色列北有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民兵组织和叙利亚军的袭扰,南有也门胡塞武装封锁红海的困顿。

虽说以色列拥有铁穹防空力量和铁甲洪流,但也架不住伊拉克民兵和胡赛武装的游击战术。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真的忙不过来呀。

500

另一方面,巴以冲突已经让以色列的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日益凸显。

同时,以色列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尤为突出,矛盾正在进一步激化,国内局势极其不稳,随时面临崩盘的窘境。

还有进攻加沙受阻、人道主义危机、军队厌战情绪高涨、国际舆论指责等等,都将以色列陷入众矢之的、难以自拔。

巴以冲突之初,无论是内塔尼亚胡还是甘茨都认为,以色列VS哈马斯,那不是手拿把攥。

所以,当觉得有利可图的时候,以色列的在野党们纷纷加入到战时内阁当中,妄图在此期间能够分一杯羹,为今后的政治博弈攫取资本。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

任谁都没能料到,这场“手撕”哈马斯的计划不仅没能成功,反而形成了“四面楚歌”的局面。

试想一下,本身就是“趋利”的临时内阁,一旦有人见势不妙,必定会打起退堂鼓。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到甘茨和艾森科特的“时局眼光”了。

这俩人都曾担任过以色列的总参谋长,对局势的把握真是准确。

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根据现在的形势,与其一世背负骂名,不如早点儿“跑路”。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嘛,咱也可以理解。

500

反观内塔尼亚胡和加兰特。

按理说,加兰特久经沙场,还是有一定的时局观的,按照现如今以色列的国际地位和外围形势,他心里一定门儿清。

只不过碍于和内塔尼亚胡同属于利库德集团,没办法,只好硬撑着。

另外,前面也说了,毕竟加兰特也与甘茨有过节,着实是“骑虎难下”。

而内塔尼亚胡本人,只是当过普通的兵,对于局势的把握和认识,恐怕还稍稍逊色一些。

游戏时间所剩无几,内塔尼亚胡该何去何从

看到这儿,很多人就要问了。

既然无法让甘茨和艾森科特“回心转意”,换成别人不就行了,干嘛非得一根绳上吊死。

其实,对于内塔尼亚胡来说,不是不想,是不能。

500

本身内塔尼亚胡在执政联盟内部已经受到了掣肘,如果此时重组内阁,自己必定会再次面临人员限牵制,无法行使最大的权利。

最明显的证明就是,在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和财政部长斯莫特里赫要求加入以色列战时内阁后,内塔尼亚胡果断作出了解散战时内阁的决定。

这速度,快的惊人,生怕慢一步就重新组建内阁了。

现如今,加沙战事遥遥无期、战时内阁又被迫解散,内塔尼亚胡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一方面,他受到反对党的攻击,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他还受到极端右翼势力的逼宫。

500

此外,6月15日以色列军方还在加沙地带南部部分地区实施“战术性军事活动暂停”。

所谓的“战术性暂停”,简单来说就是暂时先不打了。

然而,这并不是“战时内阁”命令,是以色列军方的“自作主张”或者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同日,以国内数万人在特拉维夫集会抗议,要求以色列政府尽快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以促成以色列被扣押人员获释。

而类似的抗议活动,在特拉维夫以及以色列全国多地上演。

一些抗议者甚至喊出了“内塔尼亚胡及其领导的政府下台”的口号。

好家伙,场面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内外交困、举步维艰,这就是内塔尼亚胡现如今的状态。

你以为这就完了?

NO!NO!NO!

已经“跑路”的甘茨和艾森科特绝不会善罢甘休。

下一步,甘茨很可能将内塔尼亚胡拉下马,这场在以色列内部掀起的权力游戏,又不知还会呈现什么样的画风。

看到这里,我们只能默默的感叹一句:留给内塔尼亚胡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图片源自网络

点击「有理儿有面」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