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为抢救患者,上课迟到被处罚,下次救不救?

  校方最新回应。

  撰文 | 汪航

  为抢救危重患儿,儿科教师俞莉在南方医科大学一次授课中迟到了29分钟,她最终被学校认定为教学差错,受到了扣发奖金等处罚。

  处理结果公布后,校方的做法受到了广泛质疑。大家普遍认为,医生的目的是救死扶伤,抢救生命比上课更重要,这样的老师应该奖励而不是处罚。更有人直言,对于医生救死扶伤的善举,学校居然不以为荣,反以为耻,竟然横加处罚。

  今日,南方医科大学对此发布情况说明:已关注到有关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师被通报的网络信息。作为医科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生命至上、救死扶伤优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价值理念。学校正在向相关单位了解核实情况,后续将跟进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南方医科大学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也是唯一开设8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连续3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2023年入围全球前400强。

  俞莉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擅长儿科常见病的诊治,如小儿腹泻、小儿缺铁性贫血、小儿肠炎、小儿湿疹等。

  稍早前,俞莉医生因救人导致上课迟到的查处通报引发关注。

  根据南方医科大学此前发布的查处通报显示,2024年5月10日上午第1-2节,2019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班级Pediatrics课程由儿科俞莉老师授课,学生反馈上课铃响但授课教师未按时到达教室。

  经了解,俞莉老师分管的患儿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死亡风险高,遂在授课前到达科室查看患儿情况,期间患儿出现双侧瞳孔反射稍迟钝、颈部置管处渗血等情况,疑似脑出血,遂进行紧急处理。

  通报显示,俞莉老师因情况紧张未能及时报告教研室,最终导致了迟到事件。她在处理完紧急状况后,于8:29分赶回到教室,并做好后续课程教学安排,完成了授课任务。

  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学事故(差错)审定及处理办法》文件规定,“因上课不守时(迟到、早退、中途离场)造成授课时间延误在15分钟-30分钟的,认定为严重教学事故,如因特殊情况发生教学事故(差错),则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校方表示,俞莉老师当日迟到时长为29分钟,但是为了抢救病人并非故意为之,且俞莉老师在问题处理完后及时到达教室,将授课内容妥善安排,顺利完成了授课任务,未造成不良影响。

  最终,经研究决定,南方医科大学对俞莉老师做出以下处理:认定此事件为教学差错,扣发俞莉老师5月奖金2000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俞莉老师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这一查处通报在医疗圈引发热议。医疗大V、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医师凌肯在其个人微博表示,此事暴露出业内相当普遍的现实问题,即“三位一体”(临床教学科研)的大学附属医院,教职工的生活没那么美好,压力倒是很大。

  凌肯称,本职是医生,意味着临床上该有的糟心事儿一件不少,甚至因为大学医学院的品牌效应,一年到头都是看不完的病人。而老师的“兼职身份”意味着备课、上课、质控、监考一样不少,出了差错罚款打板子,“除了教师节会有贴心的学生送花,实际收益就是一个课时几十块钱(科室还要分配)。”

  他还提到,目前的医学教学模式,至少在落地实践上异化扭曲了很多——最忙的人(主治、副高)承担最重的教学任务,很多活都是一线骨干的,而因教学产生的调班、沟通成本无法得到补偿。

  “在手术室经常碰到这种事儿:病人下午才接进来开刀,一问是因为主刀上午去医学院上课了,然后一台大手术做到半夜,患外麻(患者、外科、麻醉)三方都跟着回不了家。”在他看来,临床、教学、还有内卷上天的科研挤占了临床一线医生太多的时间精力。

  医疗大V“肝病梁韬”所在的医疗机构承担了大量教学工作。他在微博发文分析称,在纯教育体系,从业者对内部规章制度看得非常严重,“大家觉得教学事故没啥,不就学生晚上课10分钟嘛,但是对纯教育从业者,那就是天塌了。”

  他表示,医生承担教学,多是兼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医生岗位上从事医疗救治,不太理解教育体系内部的制度,“大多在临床一线的医生,都是以救治患者作为首位事项。甚至,医院内部的很多非医疗会议,都不太重视。”

  而站在大众的角度,“肝病梁韬”认为,学生上课等待10分钟是无法与抢救小孩相比的,这带来的思考是:社会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教育应该以什么为标准。他建议,医疗教育要回归“患者救治”这个真理。甚至,整个医疗体系都应该回归这个真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