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云康赴港IPO背后:互联网慢病医疗何以撑起14亿美元估值?

“中国第一线上慢性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6月10日通过了港交所聆讯,预计将在香港主板IPO上市。

作为一家2015年成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方舟云康此前分别在2022年11月、2023年6月、2024年2月三次递表。从最初的坚持数智化管理模式,打造“H2H”医疗业务体系,估值14亿美元,到如今港股IPO,方舟云康的主营业务有哪些改变?2021-2023年报告期内业绩表现如何?作为“慢病管理”这一赛道的明星企业,方舟云康的未来又该走向何处?

综合医疗与在线零售并进,方舟云康何以成为国内第一慢性病管理平台?

成立以来,方舟云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舟云康”)凭借多年来在医疗资源、慢病管理服务能力、医疗供应链、技术基础设施等搭建的核心优势,已经建立起全方位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为患者、医生、医院、制药公司在内的主要参与者提供全面服务。

根据灼识咨询,以2023年平均月活跃用户计,方舟云康是中国最大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主要开展以下三项业务(其中前两项业务通过智能医疗服务平台“方舟健客”提供):

1.综合医疗服务,包括H2H服务,患者及医生通常可于面对面首诊后进行线上复诊,医生可通过H2H服务平台开具电子处方,并委聘合资格第三方快递公司送货上门。作为数字医疗服务的补充,公司亦在广州景泰医院提供线下医疗服务。

2.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公司的产品种类主要包括处方及非处方药,且特别专注于提供广泛的处方药选择,此外也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及配件、保健及营养补充品及其他保健产品。公司亦经营多家线下药店。

3.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利用健客平台上庞大的活跃用户群满足制药公司的定制化内容及营销需求,包括学术社区服务、患者社区服务,以及搜索引擎优化、提供医学调查、分销商数据直连服务等定制化内容及营销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2023年,平台注册用户约为4270万,同比增长16.67%,月平均活跃用户数达840万,平台注册医生数量达212892名,同比增长3.84%。从这个角度来看,基于庞大的熟人医患关系的H2H服务仍然是方舟云康的主要运营特色,多年来持续增长的用户和医生仍然是方舟云康提供健康服务的基本盘。

此次方舟云康有底气冲击港股IPO,一方面是因为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的兴起;同时国内慢病服务叠加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公司的发展将提供巨大的市场潜力。

线上零售转型线上管理,方舟云康亏损收窄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7.59亿元、22.04亿元、24.34亿元,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10.34%,较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

500

营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的竞争加剧,目前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开发出了“卖药”这一业务模式相对简单的商业模型。随着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美团等互联网龙头对线上药品零售的投入,线上零售业务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其中,京东健康2023年营收535.3亿元,净利润41.4亿元,其中自营医药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85.37%。阿里健康2023年营收267.63亿元,净利润5.34亿元,其中自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就达到了87.84%;而2023年,方舟云康的线上零售业务营收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3.5%,这一增速远低于2022年的23.83%。

而方舟云康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很难与京东和阿里竞争,因此正在逐渐由早期的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平台转型为一家线上慢性病管理平台。从2021年至2023年,综合医疗服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0.9%、39.4%、40.4%;在线零售药店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7.5%、56.8%、53.3%;定制化内容及营销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为1.6%、2.7%、3.6%。

并且,方舟云康的转型,是依据慢性病医疗行业本身特性决定的。本身慢性病药品普遍定价较低,而随着近年来医保在慢性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变大,导致每名付费用户的平均支出由2021年的766.3元降低至2023年的558.9元。但一方面由于价格的降低,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承担得起平价的慢性病药物,方舟云康的付费用户数量2021年的253万增长到了2023年的443万。另一方面,慢性病本身具有单次消费低,治疗周期长特点。方舟云康通过平均90%以上的医生留存率,为患者提供了稳定的医疗服务,最终提高了付费用户的转化率和复购率,2023年,H2H服务和线上零售服务的转化率共计达到53.9%,同时复购率达到84.2%,形成了较好的用户黏性。

这种转型使得方舟云康的综合医疗服务营收从2021年的7.19亿增长至2023年的9.83亿,较线上零售业务有着较大的增幅,最终2021至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3.83亿元、-1.97亿元,23年大幅减亏。

线上线下融合,发挥核心优势才是正解

然而,尽管企业在亏损,慢性病医疗这个赛道依旧美好。据《第六次卫生服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55岁至64岁、65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和62.3%。并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比例将持续扩大。同时,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慢性病也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

慢性病人数的增加,无疑给慢病管理市场和企业的估值带来了想象空间,据F&S数据显示,2020-2025年,我国慢性病的市场空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4%,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增长至8001亿元。目前,方舟云康经历六轮融资后,估值已达14亿美元。

而此前登陆港股的智云健康,上市前经过十一轮融资,估值高达21.84亿美元。尽管此后经历了一轮长时间的下跌,股价从30.5港元跌至2.37港元,但随着相关政策利好的推出,数字化医疗服务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此前下跌带来的低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2021年,我国提出《“双通道药品”指导意见》、2023年广州市首批“双通道”药品过审,允许线上线下同时销售,当线下医院无法提供需要的药品时,患者可以通过小程序线上购买,再由附近药店配送到家。政策的开放让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使用慢性病相关的服务,将会为企业的业绩层面带去回升。

以连年亏损的智云健康为例,在经过几年的深耕之后,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年度净利润的大幅减亏,并且据最新季度财报,公司已经在2023年Q4实现净利润超千万元,单季度扭亏为盈。这种变化也进一步说明公司早期的投入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逐步兑现。

500

而对于方舟云康来说,公司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平台上超过15600家的医疗机构和超过212000名的注册医生,其中约58.8%就职于三级医院、约38.4%已取得副主任医生或以上职称。在医疗资源稀缺的当下,这部分医生以及他们和患者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是方舟云康最核心的护城河。而只有将这部分资源与互联网结合,对线上线下资源进行垂直整合,才能将方舟云康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在整合方面,截至2023年底,目前方舟云康已向超过1400家供应商作出采购,并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第六医院、番禺中心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双通道”外配处方服务。同时,方舟云康还与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云企业签署战略合作,用长期主义的投入描绘数字医疗领域的新蓝图。

未来,随着AI、云计算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公司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转型有望进一步加速。方舟云康此番冲刺港股IPO,能否让投资者重拾对慢病健康行业的关注和热情,时间会给出答案。

来源:港股研究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