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宋清辉:共享充电宝行业野蛮发展导致“易借难还”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还认为,共享充电宝出现“易借难还”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行业无序化、野蛮发展。“该行业因门槛低,且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依,从而导致各路资本一哄而上,乱象频发。这种种乱象也与一些小品牌、小公司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较弱息息相关。”

500

跑50公里归还不了怒砸共享充电宝,当事人称已协商解决 专家:野蛮发展导致“易借难还”

日前,“女子跑50公里还不了充电宝”一事曾引发网络热议。据潇湘晨报消息,5月27日,一女子发布视频吐槽,借了一个品牌名为“来电”的共享充电宝,归还时,跑了50多公里都没有找到一个有空余插槽的机器。一怒之下,砸了充电宝。 6月1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视频的发布者。她表示,“来电”方已联系过她,提出赔偿200元,还在协商中。5日下午,她告诉记者,双方已经私下协商解决了此事。

针对借了共享充电宝却难以归还的情况,“来电”方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如找不到归还网点可以线上咨询客服。“这边(客服)会帮助操作冻结计费时间,或者可以进行邮寄归还的。”至于邮寄的费用谁来承担,该工作人员没有明确回复,只是表示他们会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与需求,提供合适的方案。

女子怒砸充电宝引热议

网友吐槽共享充电宝“易借难还”

5月27日,广东一女子发布视频吐槽,借了一个“来电”的共享充电宝,归还时,跑了50多公里,都没有找到一个有空余插槽的机器。一怒之下,砸了充电宝。视频显示,女子拍摄了一个位于餐馆里的“来电”共享充电宝机器,显示每个插槽都插有充电宝。“跑了50公里,每一个都是满的。”女子一气之下,将充电宝砸了。

据潇湘晨报报道,视频发布者的丈夫侯先生称,在租借充电宝的当晚10点多,他骑电动车出门。“来电科技小程序显示的归还地点相隔都有两三公里,可当我赶过去,要么关门了,要么根本找不到来电的充电宝。我还特地开车赶到了一个距离5公里的、不会打烊的夜宵店归还充电宝。可店家说早就下架这款充电宝了。”侯先生说,不论是地铁站出站口或是各个门店,当天晚上他跑了2个多小时,加起来将近50公里,都未能成功归还充电宝。

“来电”科技高铁专线的一名客服人员表示,城市商铺的机器不多,推荐租借充电宝后,不要带走,直接在租借的地方归还,“如果遇到机器被塞满了,可以用邮寄的方式。客服可以把扣费做暂停处理,邮寄的费用需要自理,但是租借的费用可以全免。”该工作人员提醒,“来电”的小程序上可以检索到附近可归还充电宝的门店,但是存在一些更新不及时的情况。“有些商铺,我们已经撤离了,但是系统还没有更新;也有些商铺搬迁了,但我们这边没有及时核实。因此可能出现顾客过去后找不到机器的情况。一般来说,我们推荐去商场的机器还,商场的机器比较多,也基本不会动。”

5月31日,红星新闻记者多次拨打“来电”科技的官方客服电话,试图转接人工服务,但均未成功。通过查询天眼查,记者找到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其他电话号码,但多次拨打也无人接听。

6月1日,记者联系上视频发布者。据其表示,“来电”方已联系过她,要求赔偿200元,还在协商中。5日下午,记者再次联系视频发布者询问解决结果,对方称已经私下协商好了,现不方便接受采访。

通过检索关键词,记者还发现,共享充电宝“易借难还”的案例并不少见。此前,市民王先生就曾向红星新闻反映,在2021年4月17日下午2点,他由于着急出门未给手机充电,便在某商场附近一家门店租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但当他到另一地方时却发现,该充电宝微信小程序上显示的可归还点位却并不存在。最终,王先生只好返回原商场将充电宝归还,并且最终支付了12元的费用。“充电1小时后,手机电量就已经到达了85%,足够正常使用。但因为难以归还的问题,让我多支付了8元。”王先生说。

专家:

共享充电宝“易借难还”,

根源在于行业无序化、野蛮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叶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家将共享充电宝出租给消费者时,应该提供相应的合理回收机制,至少要保证从哪借的就能够从哪还,或者在其中一个经营场所可以归还。“如果消费者归还充电宝的时候,发现所有的插槽都被填满了,而且无法归还的状态持续很久,应该推定商家主观上不是善意的,客观上也使得消费者增加了费用和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如果提出赔偿,多收的费用商家应该予以归还。如果情节更严重,商家通过这种方式骗取消费者的财产,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做出行政处罚。”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在定位点不准确或者多个定位点无空余位置的情况下,充电宝运营商明显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财产权益,“消费者可以通过拨打12315热线进行投诉,或者请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进行维权。用户与充电宝运营商本质上是一种租赁合同关系,后者有义务可供准确的归还位置,若因地址有误而导致无法归还,由此造成的所有损失,充电宝运营商应承所有责任。”

宋清辉还认为,共享充电宝出现“易借难还”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行业无序化、野蛮发展。“该行业因门槛低,且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依,从而导致各路资本一哄而上,乱象频发。这种种乱象也与一些小品牌、小公司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较弱息息相关。”

宋清辉表示,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从而让用户能够以低廉的价格享用这些便捷的资源或服务。但共享充电宝却是统一采购的商品,然后通过缴纳押金、分时租赁的形式给用户使用。“显而易见,共享充电宝未来向前发展的局限性很大。未来,随着智能手机电池续航逐步提升,共享充电宝或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原标题:跑50公里归还不了怒砸共享充电宝,当事人称已协商解决 专家:野蛮发展导致“易借难还”

红星新闻记者 罗梦婕 实习生 谢香园

编辑 郭庄 责编 冯玲玲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