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纳川股份在控制权股权⽅⾯存不稳定⻛险 或影响经营稳定⼤局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综合目前公司情况看,主要的⻛险或在于公司的治理规范程度、持续经营能⼒、日常经营情况等⽅⾯均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宋清辉表示:“就公司情况⽽⾔,在控制权股权⽅⾯存在不稳定⻛险,此举不但会影响公司经营稳定⼤局,⽽且还会给公司的发展战略带来负⾯影响,可能会难以实现既定战略⽬标。”

500

董事长辞职管理层“剧烈震荡” 纳川股份多个风险指标被问询

证券日报记者 李婷

6月4日晚间,纳川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陈志江已提交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身体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这是公司今年以来的第五次管理层人士变动消息。对此,纳川股份称,由于陈志江的辞职,将导致公司董事会成员人数低于法定最低人数,其辞职报告将于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出新任董事后生效。

继公司公布董事长陈志江辞职的消息后,6月5日、6日,纳川股份股价连续遭到重挫,股价逼近1元/股。

核心管理层“集体”辞职

公开信息显示,在此次陈志江辞职前,纳川股份管理层接连发生高层人士变动辞职现象。

其中在5月17日,公司董事熊永、史晟彦均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务;5月15日公司总经理吴晓晖因工作安排辞职,以上三人均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4月16日,董事兼副总经理肖仁建、董事兼副总经理傅义营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职务,不过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2月2日,姚俊宾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这意味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纳川股份包括董事长在内的5位董事及两位核心高管出现“集体”辞职现象。对此,有股民质疑,公司管理团队集体离职或是因为公司有较大的风险。

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通常上市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人事震荡是市场关注的重点,而短时间内上市公司董监高“集体”辞职属于重大人事变动,如董事长、董秘、财务总监、总经理等关键职务的突然离职消息较为敏感。“如果高层人事变动涉及到关键岗位的变动,例如涉及公司法务、财务或敏感业务部门的变动,那么这个变动可能会引发合规风险等。”

500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综合目前公司情况看,主要的⻛险或在于公司的治理规范程度、持续经营能⼒、日常经营情况等⽅⾯均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董事长涉嫌操纵股票

就在纳川股份董事长宣布辞职消息同时,来自交易所对公司的年报问询函亦被送达。据问询函显示,此次拟辞职的陈志江眼下依然处于被监管立案调查的风险中。

从问询函的内容可知,纳川股份2023年年报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中,董事长兼法人代表陈志江及张晓樱等涉嫌共同操纵“纳川股份”股票,于2021年7月8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未收到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对此,交易所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立案调查事项的最新进展,以及对公司日常运营、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否存在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风险警示的风险等。

交易所在问询函中还针对公司多个财务指标风险进一步追问,包括纳川股份营收从2020年的8.95亿元逐年下滑⾄2023年的3.96亿元,且连续多年净利润为负,公司应收账款、负债以及受限资产等情况均被逐一问询,交易所要求公司详细说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情况。

此外,交易所还对公司控制权情况进行追问,从2023年8月份至2024年5月份,陈志江多次因司法拍卖被动减持所持公司股票,截至目前陈志江持股比例为0.68%;而此前信息显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统称“三峡股东方”)合计持股比例为20.29%,交易所要求公司说明控制权的真实状况,及三峡股东方是否有谋求公司控制权的意图及目的等。

宋清辉表示:“就公司情况⽽⾔,在控制权股权⽅⾯存在不稳定⻛险,此举不但会影响公司经营稳定⼤局,⽽且还会给公司的发展战略带来负⾯影响,可能会难以实现既定战略⽬标。”

对于公司上述情况,《证券日报》记者在5日、6日连续拨打纳川股份公开电话拟进行了解,但始终未能接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