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三金药业业绩走弱、内控隐忧:统计数据造假、安全生产存漏洞

500

来源 | 财经九号&九号观察作者 | 胖虎

日前,作者注意到,一向业绩稳健的药企桂林三金在今年一季度突然出现业绩大幅下滑。

1

 

业绩同比暴跌:合同负债骤降八成,

存货推至5个季度新高

一季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桂林三金实现营收4.83亿,同比下降32.59%;实现净利润1亿,同比大幅下降40.9%,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46.57%。

500

与此同时,桂林三金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甚至总资产等财务指标都出现了恶化。

虽然公司方面对业绩的下滑表示“主要系上期销售大幅增加,本期为市场正常供应所致,利润也随收入下滑”,不过作者认为这一说法并不站得住脚。

500

拉长时间线来看,这是桂林三金近四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即便与5年前相比,一季度的业绩降幅也超过了2020年一季度。

如果说2023年一季度业绩基数过高导致今年一季度营收、利润出现较大降幅,那么即便与2022年一季度业绩相比,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也是同比下跌的。

此外,作者还注意到,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除了业绩直观的表现很难看之外,业绩隐忧也不少。

500

比如应收账款同比大幅增加了163.91%至2.09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近1.3亿元,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也加剧了呆坏账风险;合同负债则是大降80.65%,只有1470万元,说明客户拿货积极性在下滑;一季度末的存货继续走高,攀升至2.7亿元,为5个季度以来的最高点。

一边是合同负债下滑,一边是存货走高,通俗点来说,桂林三金遇上了动销不畅,而反映到业绩上出现大幅下滑则是必然的。

2

 

内控存隐忧:统计数据造假、安全生产存漏洞

除了业绩难看之外,作者发现桂林三金的内控出现了较大问题。如果说业绩出现问题是表象的话,内控短板才是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所在。

今年2月份,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向桂林三金的全资子公司白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达了处罚通知,该公司由于未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流向,被公安部门严正处罚。

500

这一处罚事件背后,让人惊讶的并不是金额,而是事件的恶性程度。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本应该严格管理,如果管理不慎造成外流,可能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此次是由公安部门及时发现了,一起被发现的事故背后又会隐藏多少隐患?

500

而在去年7月份,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对白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有8台超期未检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且该公司对这些超期未检的特种设备还在使用,这背后又会造成怎样的安全隐患呢?

桂林三金作为上市公司、医药生产企业,旗下同一家全资子公司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因为生产设备、危险化学品管理等生产管理方面的漏洞居然如此之多,上市公司的安全生产制度和风险内控体系成了摆设吗?

不过讽刺的是,别说子公司,即便是上市公司本身,也存在弄虚作假。广西自治区统计局去年6月底发布的处罚通报显示,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给统计局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被统计部门进行处罚(桂统罚字〔2023〕26号)。

当然,统计部门没有详细披露桂林三金提供了哪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与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否相关。

但是给统计局都提供不真实的数据,我们对桂林三金出现的其他内控问题,是否也要打上问号?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上市公司财报、政府相关部门官网、企业预警通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