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这么放消息出来,唯一的目的就是给自己拉些政绩,提升一下支持率

【本文由“EVA04”推荐,来自《140亿桶储量,韩国要变产油国?“尹锡悦香槟别开太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九条街
  • 对这个行业有一点粗浅了解,抛开政治因素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第一,所谓探明储量,是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做出的研究结果,最终实际如何,要看钻探后的实际情况。第二,“找石油”的勘探方法主要有四种,地质分析,地球物理法,地球化学法,钻探法。最常见的是地球物理法,简单说,就是人工制造振动,比如说爆炸引起地震波,然后利用精密仪器记录下地震波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推断地下构造。地震波在遇到不同的地下构造“反弹”回来的“波”是不一样的。由此可想而知,在陆地上都非常难以判断的一件工作,在海底是多么的难,成本是多么的高。第三,储量是一回事,开采成本是一回事。花一元钱买到价值十元钱的东西和花七元钱甚至更多买到十元钱的东西,概念不一样。可以参考委内瑞拉和科威特的对比。第三,基于以上三点,我想表明的是,完全判定油气储量是一件非常庞大艰巨的工作,从深度到面积,都需要大量的工作。很可能数据完全没问题,结果钻探到相应的地层,结果没有油。所以信誓旦旦有多少是气多少是油,真的是很不负责的态度。

    综上,科学是严肃的,但落实结果是有一定延迟性的。不能否定就没有油气,但是很可能利用“时间差”来政治操作,有利于下次选举就好了,以后的事不用管。

勘探石油,这四种方法都是要按顺序运用的,一道都不能缺,缺一道就完成不了勘探。

物探只是为后续的钻探提供一个大致范围的指导,具体成果要等钻探之后才知道。从商业的角度来讲,这时候应该招标钻探合同了。一般而言,物探时的合作伙伴自然或者优先会拿到钻探的合同,而一直在与韩国合作的澳大利亚公司却退出了,说明物探的成果本身就很不可靠,继续下一步会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商业钻探要努力避免的,除非韩国政府采取国家行为,把为后面的钻探合同全额买单,否则钻探招标怕是要流。

尹锡悦这么放消息出来,唯一的目的就是给自己拉些政绩,提升一下支持率。资本都不傻,真是块肥肉,不用你咋呼,人家自动的就扑上去了;你现在大声咋呼,恰好做实了这块地不行的“谣传”,更没有资本敢来凑乎了。

再退一步讲,你韩国政府要是真能为这个钻探项目全额买单(区区60多亿人民币的投入而已,中国这边仅中石油在2023年就投资了232个项目,总投资超8000亿元人民币),那国际上的大勘探公司们也一样会像疯狗一样自动扑上来投标的(斯伦贝谢什么的各路外资油田服务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干得不要太嗨),可现在大家都在观望,那说明,你韩国政府没钱啊,投不起这个项目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