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放大镜看《我的阿勒泰》中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

500

500

500

想象一下,你骑着骏马在草原上尽情驰骋,感受着风在耳边呼啸而过,阳光温柔地洒在头顶;夜晚,你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感受那无边无际的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阿勒泰这片美丽的地方逐渐走进了观众的视野,无数人的心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深深吸引。

除了那壮丽的自然风光,阿勒泰还有那些热情好客的人民,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更是令人充满好奇。

让我们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同探寻那些迷人的习俗吧。

"有刀者挑着吃,无刀者要着吃

电视剧的开头,苏力坦大叔原本打算坐车前往县里,但在过安检时却被拦下,工作人员要求他把刀拿出来留在车站,然而大叔坚持一直将刀留在身上。

500

哈萨克族作为游牧民族,肉类是他们饮食中最为青睐的部分,有句谚语“吃肉长肉,喝汤润肤”(et etke,sorpa betke),足以看出哈萨克族对肉类的钟爱。

500

在哈萨克的待客之道中,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煮上一锅肉,并盛在大盘中,是对客人最崇高的礼遇。

根据客人的辈分不同,煮的部位也有所讲究。

例如,羊头通常献给长者,羊头放在盘子中央,鼻头朝上,开饭前请长者说一些“祝福”,祝福结束后,长者先从羊的右脸割下一块肉享用,并分给周围的人。

然后再把羊耳朵和羊舌割下来赠给小孩或者年轻人,这是祝愿孩子听话和能说会道。

还有胯骨也是为长者或者尊贵的客人准备的,地位不亚于羊头。

前腱骨,俗称“老骨头”,同样是专门供年长者享用,不适合年轻人。

而前胫骨则是年轻人的佳肴,吃完后的骨头还可作为羊髀石供小孩子们玩耍。

500

还有一句谚语是“有刀者挑着吃,无刀者要着吃”,这反映了哈萨克族的文化习俗,即每个人在享用肉类时,应当使用自己的小刀。

没有小刀的人则需要向他人请求帮助。

然而,一盘肉最多由两人用刀割取,大多数情况还是由长者负责。

这把小刀不仅是餐具,更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500

500

跳舞的羊木偶

在剧里一闪而过的乌尔铁克舞,是哈萨克族古老的文化艺术瑰宝。

其表演者赛里克·哈德尔毛拉来自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同时也是哈萨克族乌尔铁克艺术的传承人。

500

在乌尔铁克舞表演中,绳子的一端巧妙地与冬不拉弹奏者的手指相连,另一端则与栩栩如生的木偶山羊紧密相连。

随着冬不拉弹奏者指尖的轻轻拨弄,悠扬的曲调如流水般倾泻而出,而木偶山羊则在这旋律的引导下,宛如获得了生命的精灵,开始了它曼妙的舞蹈。

500

每一个音符的跳跃,都仿佛为木偶山羊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的每个动作都精准地对应着曲调的起伏,观众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木偶山羊内心的情感波动,仿佛看到了它在冬不拉的旋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灵魂。

500

纯手工黑药皂

在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中,羊尾油被誉为“包治百病”的神奇存在,身体任何不适的部位都可以涂抹羊尾油。

500

黑药皂的核心成分也是羊尾油,其次是晒干的茴茴草、荨麻、土荆芥,制作黑药皂时,需先将晒干的茴茴草、荨麻、土荆芥烧成草木灰,再用水洗涤草木灰,洗涤之后得到的滤液需进一步蒸干,直至形成土黄色的粉末。

接下来,将土黄色的粉末与羊尾油混合,在火的温度下,羊尾油逐渐融化并与粉末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黏稠的糊状物,这便是黑药皂的雏形。

最后一步,就是用湿布包裹住糊状物以固定形状,一颗黑药皂就这么诞生了。

黑药皂不仅具有强大的去污能力,还具备治疗痘痘、消肿的功效,并能滋养头发、减少头皮屑。其功效与大牌护肤品相比毫不逊色。

500

色彩艳丽的花毡毯

剧中的“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呀”这一台词戳中了很多的人内心,在剧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转场的生活异常艰辛,但哈萨克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毡房内,色彩艳丽的花毡毯和精致的刺绣映入眼帘,女士们身着裙子,佩戴着闪亮的首饰,从不马虎,真正践行了“闪亮”二字。

500

花毡毯的制作过程并不轻松,它耗费了制作者的不少心血。

花毡毯上的花纹和颜色对比鲜明,每一张展开的花毡毯都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作,对生活的热爱在这张花毡毯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500

凝结着祝福的花毡毯

在牧区生活中,花毡毯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装饰作用,它最大的功能是防潮保温。

夏季牧场通常雨水充沛,环境潮湿,为了防止身体受凉,使用花毡毯有效减少因受潮受凉引发的疾病。

此外,在转场时,花毡毯还可以用来裹住被子等生活用品,驮在牲畜身上,防止损坏或变脏。

500

500

伸张的生命

《我的阿勒泰》播出以后,很多人表示“人在工位赛博醉氧”“看完整个人没有了班味”等,阿勒泰的夏天因此被许多人所向往。

剧中的慢节奏生活、独特的生活方式以及仙境般的景色吸引了众多观众,同时也让人们对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有了一些了解,产生了前往这片广阔天地的向往。

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游牧民族如同一曲永恒的旋律,世世代代与自然和谐共舞。

他们顺应自然的节奏,感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

对于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与挑战,游牧民族从不挑剔,而是以一种泰然自若、豁达乐观的态度全盘接受。

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仅塑造了他们的坚韧与智慧,更赋予了他们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

与此同时,阿勒泰的壮美景色也为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

那些奋蹄奔腾的骏马、在旷野上自由散游的牛羊,以及那些用力生活的人们,都成为这片土地上蓬勃生命力的象征。

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共同演绎着生命的赞歌。

500

▲图源:新浪微博:我是西蒙周

-END-

主      编:阿布德吾力、刘美仪

副  主 编:艾孜则、许露琪、穆尼热

版      块:迹忆新疆、疆来电台

版      主:爱特肯、米合热阿依

作      者:阿依波塔

校      对:阿迪莱

主      播:潘诗樵

排      版:沈菲凡

后      台:艾丽菲努尔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