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编书要有底线:《爱阅读课程化丛书》有多烂

市面上有很多给中小学生编写的经典著作,随便走进一家书店,都能看到装帧得花花绿绿的各种版本的名著。小孩子没有版本的概念,有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名著还需要有“编者”呢?这些编者是什么人?靠谱吗?名著本身水平很高,可是那些编辑“名著”的人,水平有那么高吗?他们“编写”名著的时候,会不会私自改动内容却不告诉读者,造成读者的误读呢?

偶然的原因,最近翻了一本《爱阅读课程化丛书》中的《骆驼祥子》,读着读着,迷糊了。万万没想到,我担心的事情真的出现了,而且比我担心的还要严重很多。

这套书有什么问题呢?别的书我不敢说,我先用这本《骆驼祥子》来向大家演示,这些所谓“专家”编出来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首先,故事的逻辑读不明白。

在本书第六章的最后,有一段“延伸思考”,向读者这样提问:祥子在书中讲了一段话:“不管刘老头子是有六十辆车,还是六百辆,六千辆!他得马上离开人和厂,跟他们一刀两断”,这段话体现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征?我一看,祥子还说了这话?细细翻找全文,书里根本没有这句话。

经过对比其他版本,才发现,原来编者在这一章里,先后删除了两大块内容,前一块删除了三段,后一块也删除了三段。前一段是祥子喝醉酒的情节,后一段是祥子拉着埋头思考事情的情节。这三段删除后,读起来就非常迷糊,故事情节变成了,祥子回到人和车厂,和虎妞喝了一杯酒,第二天,祥子开始害怕虎妞……而更离谱的是,由于编书的人没有注意到这几段已经被删除了,还在最后的练习题环节,把已经删除的部分又加了回来,要学生分析祥子这段话的意思。

可是你编的书里,根本没有这段话啊!

接着比较其他章节,发现原来每一章都被删除了一些内容,有的是把心理描写删除了,有的是把开篇的衔接部分删除了,有的甚至把关键情节删除了。删除的地方没有规律,也没有标注,让读者莫名其妙。

为什么非要删除这些内容呢?我一看书的版权页,写着“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老舍的书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这本《骆驼祥子》明明就是在老舍版权期结束后出版的,何来版权所有呢?恐怕奥秘之一就藏在这无规律无逻辑的文段删除里了……

其次,编者在每一章的开篇,总是要用几句话把后面的剧情全部“剧透”。例如第五章,祥子在杨宅拉包月,受人使唤,读者自然会好奇,祥子能不能受得住。可是编者在第五章一开篇,读者还不知道祥子去了杨宅的时候,编者就写了这么一段话:“祥子在杨宅拉上包月,终不堪欺凌侮辱而辞了这份工”。就这么一句话,小读者的一切好奇没有了,一切阅读趣味也都没有了。

我真不知道编辑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专家”,竟然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小说阅读的乐趣、小说的吸引力,绝大部分就在于故事情节吗?老舍先生写作时苦心孤诣的铺陈,不就是要让读者感受故事的魅力、命运的无情、生活的艰辛?编辑开篇几句话,全把这些剧情概括完了,然后还要逼着孩子去读一遍被删节后的剧情。这些给孩子编书的人,到底是有什么毛病?

第三,名著阅读本来是让孩子体会阅读之美,文学之美,本意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可是这本书,每一章后面都配上了“习题”,最后还有“真题演练”。我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尤其爱看小说,但是要让小时候的我来读这种到处是粗暴的剧透和虚伪的考题的名著,我恐怕早就视之如仇寇了。

如果文学变成了做题,文学到底还能留下多少吸引力呢?

究竟是让小读者和祥子一道经历那些希望与失望、新生与幻灭,从而体会他人的生活与阅读的乐趣重要,还是回答那几个破题目重要?

我手边的这本《骆驼祥子》,是《爱阅读课程化丛书》的其中一本。这套丛书得到了很多所谓“专家学者”的推荐,封面上写着的人,就有:顾之川、靳忠良、郑立平、解淑平、金波、张抗抗、韩小蕙。丛书由成都天地出版社出版,主编叫“立人”,出品人是杨政,责任编辑是姜枫。

这套书一共有102本,2016年第一次上市,到2023年已经重印了12次,可以想见全国已经有多少小朋友读了这套书。倘若书商再和某某学校签订协议,恐怕已经有不少同学被迫阅读了这本堪称“恶意编辑”的烂书。也因为这种“恶意编辑”,使读者误以为老舍就是这么写的,从而损害了老舍先生的声誉。

因为自己做了老师的缘故,看到这些以潦草糊弄的态度来编辑儿童读物,用粗暴无趣的方式来应付教育的事儿,总觉得有些闷气。想跟那些推荐学生阅读自己都没读过的书目的所谓“教育专家”“知名作者”、那些在市场上圈钱的图书编辑说一句,挣钱无可厚非,但吃相也别太难看了。

教育毕竟是一项真正的立人的事业。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