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易過 明日難捱

作者:張志剛,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500

美国即使出生人口少,但是很容易就吸引到“人才”移民就是保持其良好的人口结构的方式之一。而人口结构毋容置疑就是经济体里的最关键因素和表现之一。

500

香港發展論壇在上周再一次舉行公開的研討會,題目是「拼經濟,如何拼?」。

拼經濟已經是當下香港社會的共識,問題只是如何落實執行。

與會的三位講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問題,本欄嘗試總結一下他們的觀點和分析,和讀者分享。

與會其中一位嘉賓王于漸教授長期關注香港的宏觀經濟發展。

在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他亦為香港的轉型和發展提出眾多建議,其中許多建議也得到落實。

但在本次論壇中,王教授指出香港目前面對最大的挑戰,相信比香港過往遇上任何一個問題都要難處理,那就是香港人口結構的問題。

500

在亞洲金融危機時,香港面對的困難是明確而清楚,那就是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和失業率不斷攀升,而這兩個因素又相互作用而形成惡性循環。

高失業率令到業主被迫賣出樓宇,進而令到物業價格不斷尋底。

而當時一眾經濟學家就針對這兩個突出的經濟問題,提出了自由行、CEPA,和優質國企來港上市作為解決辦法。

這三招分別針對金融市場、專業服務、貿易、製造業,以及旅遊零售等幾個主要支柱行業。

為這些行業注入新的動力之後,經濟形勢馬上逆轉,失業率轉頭向下,負資產的最大壓力也迎刃而解。

這三招不但救香港於危難,也為香港帶來長達近20年的繁榮。

但時至今日,香港經濟有甚麼問題?

看數字,樓價比最高時只是跌了兩成,遠不如亞洲金融危機時的七成,而失業率就更有天淵之別。

現時失業率只有3%,正是充分就業的指標。

負資產的情況存在,但主要是那些所謂包按的「呼吸plan」的成交個案。

個別置業者的確受到影響,但卻不是1997年至2003年時期的模樣。

而近20年的持續繁榮,令到那一代香港人累積了非常豐厚的財富。

大家可以看看,長短假期到日本、其他亞洲以及內地城市旅遊消費的人數有多少。

在過去20年累積了財富的香港富裕階層,其財富如何分配,個人手上沒有統計數字,但憑個人的認識,香港富裕階層早已全球佈局,也不再是20年前那個模樣。

香港面對最嚴峻的問題,不是「今日香港」的問題,而是「明日香港」的問題,也就是我們未來發展前景的問題。

500

如果以目前香港的人口結構,就算外面世界不出現大變,大家仍然是玩舊經濟的遊戲,香港這樣的人口結構也難以為繼。

更何況當今世界大變,國家大變,經濟面貌大變,新經濟需要新產業,以香港現時的老化人口去應付新環境、新產業、新科技,那就更是文不對題,漸行漸遠。

王于漸在會上分享了幾張本地人口的統計數字,王于漸甚至表示,目前這些數字其實在20年前已經可以預見。

500

因為人總是一日一日長大,20年前的40歲香港人,今天就是60歲。

而近幾年的移民潮,只是令到這些人口結構再進一步惡化。

因為不但人口老化,甚至總人口也減少,香港目前的經濟在下行周期,但失業率仍然在3%的水平,其實某程度上是反映了勞動力減少的問題。

本欄在過去一年,已經不斷指出香港常住人口減少,勞動人口下跌,都是香港的嚴重問題。

而王于漸教授在會上指出,這個問題講了20年,但還沒有扭轉過來。

把移民這因素首先剔除,只從目前人口結構去推測2031至2041年這段期間的人口組成,大家參照王于漸教授編撰的附圖,再自行用計算機計一下,就知道香港在10年和20年後,人口有多老,老年人搞新經濟,怎樣搞呢!

除了人口老化惱人之外,香港的平均教育水平也是煩人,如果和新加坡比較一下,那就更是丟人。

王于漸比較了香港和新加坡的平均教育水平。

500

25歲以上人口,那大概就是工作人口,新加坡在2011年就趕過香港,到2021年就再進一步甩開。

王于漸認為,香港要「有得搞」,就要盡快「增加300萬名後生仔」!

王于漸教授可能是一時「戲」言,又或者是一時「氣」言,且不要去到300萬名後生仔的水平,就算是30萬,香港去邊度搵!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500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