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是中华文明登峰造极的丰碑

——兼评南溪先生《破除“汉承秦制”迷障,切莫夸大秦朝的历史贡献》

500

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也就今天的新中国或许能与之相媲美。

最最第一条,最伟大的功绩,就是确立了中央集权这一伟大的封建社会农耕文明无与伦比的国家制度。自此以后。大一统的国家统一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儿女,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为了追求国家统一,从来没有边沿化过这一终极的民族和国家目标。复旦大学葛剑雄写了本《统一与分裂》的小册子。他是定量分析中国历史的统一

分裂的数量概况,我却读到了,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维护统一追求统一的历史。秦全面推广的郡县制,直至今天,仍对我们的政治制度拥有巨大的影响,对全世界各国的治理亦有重大影响。

最最伟大的第二条。奠定了文明文化统一的基础。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一伟大的文化制度的确立,使得中华文明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保持了延续的绵延不断的文明。试想,没有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中国这片土地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会不会发展成为中亚欧洲非洲那种部落林立语言千万种文字五花八门的状况?假如发展出字母文字,按今天中国方言来字母注音,中国会有超几百种文字?朝鲜越南缅甸老挝,其实都是从前的中国方言,用了别的文字后,就永远脱离中国。这一功绩,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助力中华文明重新走向巅峰。

第三是社会生活制度。从村镇制度到婚姻制度到田产制度,一直延续至今。秦发扬了管仲的乡村基层制度,里长伍长以及村长等制度,在郡县制基础上,乡村成了一个国家政府指导下的乡村自治。今天我们还有村民委员会自治法。可见秦全面推广和发扬的这一农耕文明的基本社会制度的深远影响。秦确立了基本的婚姻制度,影响至今。秦确立的自由民拥有土地的制度,至今仍是我们的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如村民小组拥有名义上的集体所有权但包产到户,都还有这一基本的土地制度的影响。

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不足以支撑广大农村的建立类似城市管理的社会制度,所以就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一个县官带一个师爷两个小童就能上任当县官,就是因为乡村自治这一社会和文化政治制度支撑的。中央集权下的分权制,就是中央管税赋军队政权司法(大案要案司法权)大江大河灾害治理救济,乡村自治是基础教育和乡贤议事裁量权。这种分权制,在就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

今天的各级预算与司法,大江大河流域治理,都有其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的重大转。但我们实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制度,以及我们能用七十年能用来追赶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都得益于这个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度。

500

作者的谬误在于把什么是本什么是末搞错了。什么是本?劳动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分析的基础。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分析人类社会的一起活动,离开了劳动,一切将成为不可能。所有的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都是劳动这一活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所以你所列举的所谓“周政”所谓王道德政,都是记述历史的人的以儒家粉饰装点门面而已。汉初的文景之治就推崇的黄老学说,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中后期,才有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法。但董仲舒的儒家,已经与孔孟荀的儒家天渊之别,是已被改造后的儒家和儒术,而且历史上除了成就帝王心术,走向歧路外,没什么正面作用。

秦早期改革的耕战制度,是战时的经济制度。这个制度比如苏联斯大林时期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制度,就是现代的战时经济制度。我党夺取政权之前实行的供给制,也是类似这种耕战制度。土地革命,就是围绕农民的土地权的革命。商鞅变法,就是供给制和农民拥有土地权的源头。此前诸侯各国的分封制和井田制,都是贵族直接拥有土地。拥有土地这一自由民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其本质就是劳动。至于后来的大地主雇工制度,是派生出来的有贵族复辟性质的分封制度,有分封制是遗迹和影子。土地兼并是经济、加权力寻租、加腐败政治倒退。作者把秦统一战争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和和平时期的选贤任能制度混淆,是极大的谬误。请问,刘邦的亭长一职时立了什么功劳?

秦始皇的焚书,主要时焚烧的周王朝的所谓宫廷记录的史书或者流水账;坑儒,是儒家往自己脸上贴金,主要杀害的是术士--江湖骗子,计360余人。作者没能透过史书迷雾,看到秦汉的政治文化经济司法社会本质,就成了刻板的搬运工。秦汉,秦汉,由于反动的力量非常强大,秦始皇逝后,天下纷乱,复辟的烽烟四起。但代表旧贵族的项羽还是败于草根崛起的刘邦。即使如此,刘邦政权建立初,仍要分封异姓诸侯。这是对强大的旧势力的让步。这种分封制随后被消灭。刘氏宗族分封制也在晁错削藩的政策下,逐步消亡。“狡兔死,走狗烹”,是封建世袭思想的残留的余音或回响,本质是历史的反动。史说“推恩令”是天下第一无解阳谋。但这些都是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中后期的一种说法,汉武帝的三策之问之一。至于作者所罗列的那些引文,要么是由定居民族的组织关系派生出来的比如孝,要么从来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起过或占据主导地位,比如独尊儒术,并不是尊的儒,而是尊的儒家里面的术,忽悠人民忽悠百姓的术。秦的以吏为师,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巨大进步,所谓”以吏为师“,主要是传授教导推广普及秦朝中央颁布的司法和经济制度。官员主要是管理司法和分派劳役。劳动者自由农,要从管理这里知晓这些制度。

以吏为师,不是秦首创。“以吏为师”的传统。从西周时期开始,典章文物,俱掌于官府;礼、乐、舞器,皆藏于宗庙。民间无书无器,学术专为官有,教育自然也非官莫属,非官莫能了。所以当时的教育制度,叫做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繁荣,官学衰落,私学兴起,教育冲破了事实上“以吏为师”的局限,走向民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在全国正式确立了“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

今天回望,中央集权,郡县制,耕者有其田,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仍然是中华文明的里程碑性质的功绩,仍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牢固根基。但透过重重历史迷雾,耕者有其田的本质是劳动。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用马克思在唯物史观改造的现代化的中华文明,将护佑中华民族重回文明巅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