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德未来经贸合作的一些想法

德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此的:

1)在俄乌战争导致其工业存续困难的背景下,其头部企业对外投资需要一个良好的锚点。

2)全球新型产业竞争中落于下风,使得其头部企业面临压力,下面的中小企业更是遭遇危机。

德国要解决其国内的经济问题,必然是要稳住其中小企业的生存。而其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其依附的大企业息息相关。所以此次访华,首要的问题自然是其头部企业加大对华投资的问题。

500

要么是像巴斯夫之前那种直接性投资;也有像大众那样入股小鹏的战略性投资。

总之,德国的企业界很清醒地认识到,自家的工业老本快吃不动了,在干不趴中国的前提下,不如趁自己现在还有点身价,大家合伙一起喝汤。

站在德国人的角度,这其实也是为数不多的一条正解。跟美国绑一起搞脱钩搞对抗,死路一条。俄乌战争还没被美国人坑惨?要是特朗普上来了,那更是让你坐冷板凳去。

我在德国的时候就听过朋友吐槽,他说公司里的德国中层跟他感慨道:“你们中国发展得太快了,我们跟你们脱钩是快死,不脱钩是慢死。

不过现在来,德国人似乎找到了快死与慢死之外的第三条路,那就是入股中国的发展,投资中国,跟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搞合资。

说实话,挺有趣的。我虽然经常嘲讽德国在面对美国时的被动,但德国的商界是真的有脑子的,人家是看的清楚世界的形势的。

说真的,看不清世界形势的,也就中国那群恨国党公知吧,呵呵。

说一下我对中德经济关系未来走向的判断:

1)德企加大在华投资,大企业在华求得存续,回头反哺德国国内的中小企业

2)德企大量入股优质中国企业,谋求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属于打不过就加入

3)中国公司通过与德国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到德国市场,这也是避开欧洲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巧妙的方式,即将我们去对方的地盘挣钱转化为我们跟对方一起在他的地盘挣钱。

4)在俄乌局势大定之后,德国的中小企业跟中国企业的合作、收购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第一点:这是基本盘,就是德国的头部企业肯定是要谋求存续的,而我们国家也给他加大投资的空间,算是厚道。

第二点:新型产业这块,德企打不过中国企业,打不过不如加入,利用自己尚有的技术优势去分享中国优质企业的发展红利。这个无可厚非,只要大家都能从中获益就行。

第三点:我们的高附加值产品一直被欧美市场给限制封锁,这些老牌西方国家是有产业方面的傲娇情节的,而且你去抢了别人的市场,别人怎么活?我们没法让一个傲娇了一两百年的国家突然放下身段对你俯首帖耳,务实地看,中国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要准入他们的市场,需要与其分享利润。

故而,合资后准入,算是一种思路。

第四点:前几年国内对德中小企业收购挺多的,但俄乌战争把很多类似的对德投资给搞黄了。我相信短时间内,大多数风险承担能力较弱的中国企业是不愿意大量对德投资的,这需要欧洲局势大定。

不过一旦大定之后,这种趋势又不可避免,为什么呢?因为德国的头部企业对华投资,那相应的上下游是会随着产业链走的。德国的中小企业能否像以前那样吃大企业的红利,这得打个问号,也许他们的饭碗会被中国国内更为优质的上下游给替代。

除开那些确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德企外,我相信大多数德国中小企业最终的归宿仍然是与中国的产业链深度绑定。

四点分析完,我想说的是,德国人是把自己的经济绑在中国的发展上了。即便他嘴巴上还要配合美国恶心一下我们,但身体是诚实的。

站在中国的角度,与德国的合作并非坏事,因为他本身就是欧亚大陆地缘整合/陆权压制海权的大战略的一环。

中国国内当下最棘手的经济问题是高端产能外出不畅而引起的内卷。这种内卷对民生以及地方的财政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面对西方时,我们要清楚民族主义的边界在哪里,要既修复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也要维持对外交流的开放性。

最终是要让这一切服务于一个明确的战略目的,就是重构欧亚大陆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边缘化海权搅屎棍们,以此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说完我上述的话,基于美西方媒体必然地唱衰中国的逻辑,一定会有人说德国还在印度、东南亚那些地方投资,中国经济不好,你看国内消费下降了,股市都起不来。

讲真的,都多大年龄了看问题还不能完整一点。

1)东南亚、印度那是资本可以长期投资并且获得投入产出比的地方吗?

2)国内消费下降,你是跟谁比?跟之前人人背房贷,人人花呗借呗的比?你本身就是超前消费了,物极必反,月满则亏,代谢增长懂不懂?

3)少炒股,多干实事,人要是载进了钱生钱的空转之中,那三观必然扭曲,认知必然枯萎。有这个精力,还不如去云南种阳光玫瑰,在劳动与实体的经营中感悟世界,你才会发现自己是真正地活着。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