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分析,中美贸易战的原因很显然

中国企业的习惯是强调奉献,压低工资,要求加班,使商品白菜化,性价比高。平均工资较低,实际购买力有加成。进口商品相对来说比较贵,不太受欢迎。缺点是打工人比较辛苦,而且出国消费划不来。

西方企业的习惯是工资、福利较高,工作时间少。技术优势不大的话,商品价格高,市场竞争力和中国产品没法比。

所以中国出口多(包括劳动力)进口少,顺差严重,难怪西方人眼红。西方国家很尴尬,由奢入俭难,学中国企业不容易,只能加关税设壁垒,搞贸易保护。发展中国家倒可以学习中国企业。

房地产由于有政府参与,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这应该是泡沫产生的根源。各地不能为了GDP竞争,仍由其膨胀,否则经济就会像地上悬河一样危险。不妨制定一条GDP竞争规则,根据当地(甚至区内)历史平均收入,制定房价上限,比如特大型城市20年(再过十年)买一套40平,大城市15年买一套60平,中小城市15年买一套100平。对于低工资-低物价模式来说,尤其要注意泡沫,否则严重损害社会公平,会让经济看起来像一场骗局。在被泡沫彻底绑架,水涨堤高的恶性循环失控之前,需要尽早清淤。有时候在承受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戳破相对小的泡沫预防大泡沫,长痛不如短痛。

另一方面,问题根源在于金钱焦虑和过度的物欲,如何走出误区?也许是经过通胀发现生活依旧继续的从容淡定。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有饭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凡事勿过度,经济和GDP可能也是如此。收入从本质来看,是对人社会价值的一种附带奖励和证明,不可舍本逐末、自欺欺人。可持续幸福主要源于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成就感,而非消费(拜金)主义。

随着物质方面的富足,下一代对于赚钱的热情会降低,加上劳动力减少和对个人主义的追求,待遇方面的要求会提高。中低端产品会逐渐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相关制造业外流。只保留门槛较高的研发设计岗位(包括时尚、流行文化产品),高精尖产品制造,通过技术垄断获得一席之地。蓝领工人也需要精益求精,追求独门绝技。受贸易影响较小的服务业要求低一些,未来解决就业问题越来越依赖服务业。随着人口减少、服务业劳动力不足和工资提高,应该会需要适量引入外劳和移民。

​市场规律是物以稀为贵。过去只有发达国家能生产工业品,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资源很多;现在研发设计能力,技术专利集中于发达国家,利润大头被其拿走,市场上能提供加工制造服务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或者劳动力比较多。想比别人更富,苦干蛮干效果较差,需要和市场争夺定价权。要么技术性垄断,要么政策性垄断。对于前者,既要鼓励创新又要遏制贪欲;后者通常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扶持,竞争不够,从市场角度看有些违反公平,可以考虑向符合必要条件的民企开放。

树立自信意识,释放创造力,追求技术优势,能为人所不能,可能是唯一的发展方向,无论从现实压力还是从进取心要求的角度来看。否则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落入中等收入陷井。不过中国体量大,人口基数在那里,不会一下子减少,从简单重复劳动转型为创造性劳动(新质生产力)的过渡时间比较充裕。

需要通过启蒙运动,使民众成熟自信,充分发展个性、发挥潜力特长,提高劳动附加值,游刃有余地成为发达国家。过去,日韩这样卷成发达国家的不让人羡慕(亚洲其它三小龙多少也有类似问题)。过于功利、重短期收益,轻社会效益和事业心,有些人穷志短、畸形发展。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