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3,我人生中“被迫隐居”的11年

木马君的前言:

去年下半年的时候,木马家新招了一个助理小晚(化名),帮着协调一些团购的事务。

她是我的老读者,我和她偶尔会聊几句我的文章,除此之外联系不多,一直躺在我的通信录里。

只言片语里,我知道她因为独自带孩子,多年居家,总是围着孩子的日程转。

虽然没见过面,但是寥寥数语,已能感觉到她当下的困顿和不自信。 

后来需要招助理时,我主动想起了她,觉得她的表达能力不错,人也踏实,便鼓励她来试试看。

她那时诚惶诚恐,总觉得自己不行,生怕做不好。反而是我一直劝她,不要太担心,我觉得她可以的。

现在小半年过去,她果然如我预想的一样,成了我们小团队里非常靠谱的一员,刚开始的技能短板都很快补上了,工作也越来越顺畅,最重要的是,她的脸上有了光彩,人也更放松坦然了。

和刚开始的怯懦迷茫不自信相比,现在的她有了更多笃定和快乐的样子。

前段时间,她突然给我发了一些文字片段,是她自己的一些真实感悟,我看了之后,非常动容。

我看到一份工作给困守家中多年的全职妈妈带来的变化,心里很是欣慰。

当初坚持选了她来做这份工作,如今我们互相成全,心存感激,于她于我,这都是一份美好的缘分。

500

以下分享来自小晚

从烈日炎炎到寒风瑟瑟,每个工作日早上,我都会在同一个站台,等待8:01分的地铁。

在挤得层层叠叠的车厢里处理琐事,采购杂物,看微信群信息……但大多数时候是在阅读。

地铁穿越大半个南京城之后,我走向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可能是很多人厌倦甚至痛恨的上班日常,对我来说,却是这么多年梦寐以求,求而不得的生活。

因为,不久前,我是一名找工作屡屡受挫的全职妈妈。

500

40+,女性,没有特殊技能,职场积累中断,全职在家好几年,眼下恶劣的经济环境……像是叠buff一样,让找到工作变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困境其实并不止是难以回到职场,这些年来,我的整个人生都像是被命运的大手翻转过一般,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但大脑像是有自动保护机制,让我对过往有点儿恍惚,记忆不是非常清晰,也不连续,只有一个个这样的片段闪回。

500

孩子极小的时候,每天的睡眠支离破碎,半夜起来,窗外的天空有时墨黑,有时青灰,有时又嵌着白色和黄色交织的条纹。

在太阳冲破云霞之前,似乎一直是黯淡无光的。

500

带孩子去淘气堡玩,淘气堡里有软包,不用时刻紧绷神经,担心磕碰受伤。

地上时常坐着好几个和我一样的妈妈,面对活跃的孩子,一脸疲惫,大家彼此交换着眼神,但几乎都沉默着不说话。

孩子幼儿园时,我恢复了工作,但需要在假期送孩子去托管班。孩子每次在电梯里都要掉眼泪,不想去又不得不去。

我一时于心不忍,默默扭过头,盯着电梯广告看,我记得那是某购物平台app的广告,同一条广告持续播了两个月。

有次孩子在家不慎头上摔了一个口子,血流如注,我怕得手发抖,把药箱打翻了才找到一卷绷带,让他按住伤口。

开车去医院的路上,时不时回头和他说话,看他是否还意识清醒,看完急诊回家已是半夜,想洗那件带血的衣服的时候,却像是PTSD一般,扔到垃圾桶,再也不敢看它。

……

500

这样的瞬间很多,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

跟随大多数人一样的社会生物钟结婚,生育,想着既然其他人都能应对,我也应该不例外,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帮手。总会很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还能享受到家庭和孩子带来的幸福感吧。

好像在一条大多数人都在走的道路上,心理上是安全的,觉得即使不小心跌落,也会有一张网接住,至少是一张尼龙网。

结果跌落的瞬间才发现,其实那是一张脆弱无用的蜘蛛网,于是,摔了个结结实实,鼻青脸肿,有口难言。

这些年来辛苦、琐碎、重复的家务劳动,育儿照护积累的被消耗感,困于一隅的孤独感,失去工作的被剥夺感和离开原有圈子的失落和低价值感,

这些让我深陷抑郁。

500

我很幸运,今年遇见了木马君。

在我获得工作的那天,这一切,变得不一样了。

而且,在我加入团队之后才知道,和我相似的伙伴有好几个,原来,她不止帮了我一个人。

说回我自己,老实说,之后也并没有什么爽文或者逆袭的剧情。

这中间唯一有点戏剧性的是:我从木马君公众号的一名极为普通的瓜友,变成了她团队的一员,有点儿像是无名粉丝,一夜之间变成了明星身边的小助理。

我也从小木马的云阿姨,变成了真阿姨,可以见到可爱的小木马,用中文聊天,非常有趣。

500

来工作室和爸爸一起工作的小木马

真诚有爱的木马一家,以及友好热情的团队小伙伴们接纳了我,无论我问出什么“白痴级的问题”,都会得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帮忙,我常常感慨,遇见她们,我真幸运。

当然,除了重新回到了社会分配的链条里,获得了匹配的收入以外,还有很多意外收获。这是我当初没有预料到的。

比如在来回通勤的地铁上,我的阅读量竟然比整天呆在家的时候还要多,大约一两周,可以读完一本书,阅读让我更加平静地去应对本该不惑,却仍然迷茫的中年生活。

这里有更适合我的工作模式和氛围。我记得以前工作的大公司,有着层层叠叠的架构,为了八千块的预算要十八个人签字盖章。

而现在,扁平化真是零成本无内耗,一个想法,一个疑问,只要敲敲门就可以获得解答和讨论的机会。

还有,更愉悦的工作体验。我在这几年里,更多地内观自己,理解自己,确定我是那种可以从帮助别人,做后端的辅助支持工作里获得愉悦和满足的人。

用大白话说,我乐于做那个在马拉松的沿途,给拼搏到闪闪发光的选手们递毛巾送水的人。现在的工作,也让我获得了类似的愉悦感。

500

我工作之后,孩子也开始学习和承担部分家务,在很具体的家务劳动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和承担责任。

自己动手做了之后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维持一个家庭的运转,不靠讲道理,也不靠说教。

他不会想当然觉得,衣服和房间会自动干净,冰箱里永远都有满满的食物,一日三餐只需如此这般,手挥目送,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

未来他长大后,如何在家庭中分担这些没有被市场承认价值的无偿劳动,以及如何在关系中看见做这些无偿劳动的人,也许比考试重要得多。

也有很有趣的小收获,比如想要和木马爸爸沟通的更顺畅,我努力把我的塑料散装英语捡起来,孩子看我学,他也对英语更感兴趣了。

我们的日常对话如下:“AI确实神奇,你看这个单词拼错了,它也能正确翻译”,

“原来歪果仁在实际工作中是这么表达的,和我们英语教科书上不一样”……

家人朋友都能明显感觉到,我虽然变忙了,但更充实更开心了。

也许,工作和孩子,是我在哀乐中年阵痛里,那颗救命的布洛芬缓释胶囊。

也许,在快乐和痛苦交织争夺之处,才是真实具体的生活。

500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是怎样陷入黑暗的泥潭里的,又是怎么走出来的。而且,和我一样的女性好像也不少。

现在,更年轻的女孩们,比我进步了很多,她们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即将面临的人生阶段,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充足的准备。

不管是选择成立家庭,养育孩子,还是不婚不育,或者是丁克,都能更清楚地了解这样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无论女性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出来工作,她在家里做的家务和养育工作,都是有价值的。

同时,她的困境也是真实的,我也希望那些和我一样的女性,也能被看见,被鼓励,被接纳。

500

《82年的金智英》的“被囚禁感”是真实的,社会职位更高的公司女性高管,无法平衡工作和家庭也同样是真实的。

我读到一句话,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如今回头看看过去这“被迫隐居”的11年,庆幸自己终于走出了那个封闭的空间。

在每一天上班的路上,感恩着自己的幸运际遇,也更希望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年女性,不需要经历太多的辗转波折就能够重回社会,不再困顿,重新找到那个笃定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