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与创新的关系,有些东西我们需要进一步理清楚。
首先是关于创新的问题。第一,创新是从哪里来的。创新的动力是需求。需求导致问题,问题引领创新。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创新。例如,一个整天在茂密丛林里追逐野兽的原始人,他可能会发明弓箭,但绝不会发明轮子。因为轮子在丛林里无法使用,他完全没有对轮子的需求。他不能发明轮子,与他的生活环境和需求密切相关。第二,为什么大多引领性的创新来自美国,其他国家相对较少。原因很简单,美国在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站在世界的最前端,也招揽了世界上最多的顶尖人才。这些处于顶端环境的顶尖人才面对是最前沿的需求,他们哪怕只是往上走了一小步,也是开创性和引领性的创新。而那些还不能站在顶端的人才,他们要么只能重复已有的创新,要么就是在已有的创新上进行查缺补漏,或者就是将已有的创新进行推广或进行工程化应用。这与这些国家人才的创造力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关于创新与教育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迷思,即假设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或者说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不同的创造力。认同这种假设的人通常有几个的理由:第一是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切能力;第二是欧美的科技领先得益于他们的教育方式对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其他地区的落后是因为教育方式的落后。对于第一个理由,教育是否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切能力,目前至少是存疑的。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能改善人的基本能力,但远没有到可以塑造的地步。比如智商,先天因素的决定性似乎远超过后天的教育。至于第二个理由——欧美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发展人的创造力,通过对历史上世界顶尖人才的教育经历比较可以发现,顶尖人才可能来自不同文明和不同教育方式。而且欧美教育的人才质量与亚洲国家人才质量相比,未见其优。即使可以认为欧美人才质量更高,那么将原因归结于教育资源的丰富也比归结于教育方式的不同更有说服力。最后,从创造思维本身来说,创造力到底是培养出来的还是先天具有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通常认为孩子最具创造力,这似乎已告诉我们创造力与后天教育关系不大。孩子的创造力来源于什么?个人认为是因为知识经验能力的不完备导致大脑神经联接的不完备,以及孩子需要在生活中面对的大量挑战,造成孩子做出不同于成人的创造性的反应。因此,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或者说我们需要培养创造力这个假设,大概是不太能成立的。
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通常都包含会阻碍创新这一条。应试教育真的会阻碍创新吗?应试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能通过应试说明这个人才在知识和智能上没有问题。这种人才将来成功的希望较大。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要选拔培养优秀人才,这几乎是一个优解,尽管不一定是最优解 。经过应试教育人会变傻或者会变得没有创新能力,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有不少人喜欢用某某人在应试上相当成功,但在后面的社会生活中缺乏相应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做例子说明应试教育让人变笨了。这种论证混淆概念,逻辑上是有问题的。不乏人类历史上做出了重要创造的大师在生活中也是笨蛋的例子,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当然,应试的选拔方式也有可能会使我们选拔人才的成本增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确实造成了许多人力、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其他社会问题。但这个问题,以其说是教育问题,不如说是社会问题。目前没有找到靠谱的更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