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钱解决不了“产能过剩”

 

在与网友讨论当前经济是否应该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促销费的问题上,我一直持反对态度,因为有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毁坏正常消费,毁坏经济循环的作用。

但是,不少网友,也包括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处在产能过剩的状态,新货币很快就可以被释放的生产力“充值”,根本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不存在货币贬值的问题。新货币会立刻被释放的产能和增加的产品赋予足额的价值。

然而,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印钱是印不出真实财富的。印出一堆纸,成为信用货币,它本身并无多少价值,却要求按照面值进行交换。市场经济是追求等价值交换的。拿着一张纸,要求按照面值交换产品,资方(企业)能同意吗?用没什么价值的一张纸,就要换走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物资,你要是资方会愿意吗?

印钞机哗哗印这样的纸,直接发给老百姓,拿去市场上要换走商品,你是资方的话,会接受这种交易并扩大产能吗?资方确实产能过剩了,但是面对从天而降的纸片,你就扩大产能?

资方一定不会同意的。相等价值的交换是他不会放弃的交易底线,亏本买卖更是不会去做。他还想多赚你的财富呢。所以,资本要么不会释放产能,甚至终止交易以避免损失,要么就是涨价,且涨价幅度一定大于货币增加幅度。这样才能使同一单位的产品可以获得比过去更多的货币,以此对冲货币贬值,避免损失,完成交易目标,并使自己获利。

也就是,你发钱就发钱。我涨价不但会把你的新增货币拿来,还会把你口袋里的储蓄货币也拿来。发钱给你,好像是你得了好处,但是你太傻太天真,好处其实是我的。货币增发导致的贬值现象,不但恐吓你,让你增加消费,赶紧把货币变成实物财富,而且还让你掏出了更多货币去应对涨价,把你的储蓄财富减少,变成我的利润。整个市场,整个经济似乎都因此恢复了活力。 

所以说,印钱发钱给老百姓这种行为,因为不会增加真实财富,所以在本质上不可能让资方释放过剩产能。它只有把目标盯向老百姓的储蓄财富,切切实实引发贬值、通胀和涨价,迫使老百姓超额花钱,才能以减少他们的储蓄财富为代价来维持资方的利润,维持市场和经济的运行。

换言之,市场的活力,经济的活力,等同于“资本的活力”。资本有利润,经济才有活力。资本没利润,经济就没有活力。资方就要减薪裁员,就要关停产能,就会引起财富减少,以致毁坏经济。

即,决定财富多寡的不是生产力,而是利润的有无。只要没利润,即使有生产力也不生产,宁可让它过剩。哪怕老百姓生活艰难,穷国社会动乱,大量死人,也不生产。 

导致这种扭曲的,反人类的经济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即私有制为主体

此时,发钱释放货币对过剩产能的解决,是被老百姓的储蓄财富数量限制的。不用等到老百姓的储蓄财富被耗干,发钱刺激消费,刺激经济,释放过剩产能的效果就会消失。标志就是——储蓄的异常增加。即一些专家说的“超额储蓄”。 

只要出现“超额储蓄”现象就是在提醒管理者,老百姓的储蓄财富捉襟见肘了。此时发钱释放货币,根本无法产生“良性的”激励作用。百姓消费会继续锐减,以至出现“假通缩”现象。严重的会导致消费降级,甚至低欲望社会。

此时,资方如果还不收手,继续印钱发钱,就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这样,不断靠货币政策把手伸向老百姓的储蓄财富,拿走他们的积蓄,甚至像美国那样,用信用卡,用债务经济让人们背负二三十年的债务,根本不允许他们有积蓄,必须让他们成为消费主义(实为债务奴隶)的“月光族”,那么结果将是,竭泽而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随着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老百姓的储蓄财富一直在减少,而补充财富一直没有出现。即,经济从增量阶段走向存量阶段后,整体没有新增财富来补充普通人的消耗。于是,老百姓被货币增发激起的消费热潮,加杠杆热潮,负债热潮,会随着储蓄财富的减少而最终失去动力,不再积极消费,不再像以前那样快速响应货币贬值,也无力应对货币贬值。他们不得不转而维护储蓄财富,以备不时之需。这就从“消费热潮”进入了“储蓄热潮”,从“消费主义”进入了“低欲望社会”。

这就是杀鸡取卵,割韭菜不留根。最后,屠夫自己也没有收获,快被饿死了。

换言之,在当前阶段,在“超额储蓄”已经出现的时期,要想通过印钱发钱来释放过剩产能,只有两条途径。 

一是,老天爷开恩,科技创新有重大突破,经济重回增量阶段,出现大量新增财富。企业扩大雇佣劳动,扩大薪资规模。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给百姓生活更大的托底。此时货币增加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不会贬值,而是能够让经济正常运行。

二是,敢于吃干抹净,把老百姓榨干,不惜把货币搞成“金圆券”,搞出恶性通货膨胀,激起“恐慌性消费”,拿走劳动者的最后一枚硬币。这种饮鸩止渴也能挤出最后一点释放过剩产能的可能性。它带来的不是美好前景,而是“回光返照”。再往后就是浴火焚身,涅槃重生了。

所以说,那些认为印钱刺激消费可以解决产能过剩的人,那些认为有产能过剩做保证,印钱不多就不会引发货币贬值问题的人,是不懂资本的本性,不懂市场经济的性格,不懂经济规律的。他们对现实状况懵然无知。 

只要经济增量开始下行,从增量阶段转向存量阶段,逆势增加货币供给就是饮鸩止渴。即,为了维护市场活力,维护经济活力,为了保证资方有利润愿意继续生产,继续经营企业,就通过货币洪水卷走人们的储蓄财富,去满足市场中资本的利欲熏心,结果就是竭泽而渔。劳动者的财富减少,消费就减少,产能就过剩,就迫使企业减薪裁员。这又导致劳动者的财富更少,消费更低迷,劳动力再生产无法完成,生育不断下滑,让产能更过剩,迫使企业继续减薪裁员,形成恶性循环,毁坏经济循环,最后导致生产力被破坏,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猛增,引爆经济危机。

这就是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竞争关系,压迫企业追逐利润,哪怕在没有利润的存量阶段也追逐利润的结果。它体现为资本的贪欲,经济模式的贪欲,体现为货币手段的反智,杀鸡取卵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当你把劳动者的生活毁掉后,也就是把自己的生活毁掉了。你不得不面对撕裂的社会,蜂拥而起的民意,以及可能出现的动荡甚至革命。 

我希望人们重新审视经济模式,审视资本,思考在没有利润的时期用市场经济来压迫人们追逐利润所导致的巨大危害。

我希望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到他不意味着计划经济,也不意味着市场经济,而是意味着实事求是,灵活包容,能够在不同的经济阶段采取不同的“分配规则”。

因为,存量阶段的存量财富原本是可以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经济不发生危机的。就因为非要在没有利润的时期追逐利润,人类硬生生亲手毁掉了经济,毁掉了生活,毁掉了和平,毁掉了发展,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悲剧性历史循环!

 

补充论述:

有人说,发钱不意味着印钱,而是可以增加税收,比如直接税,财产税什么的,把富人的钱转移给穷人去增加消费,让穷人代替富人消费,从而释放产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没有通货膨胀。 

我觉得这当然是必要的,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历史不会眼看着经济崩溃而无动于衷。它必然要求恢复公平合理的财富分配,以便劳动者的财富数量足以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让消费和生育恢复健康水平,从而恢复经济循环,恢复生产力,恢复生产,最后恢复经济。

但是,这一切都要求经济模式发生变化。市场经济一定是围绕“资本”这个核心,实施“资本优先获利”这个分配原则的。也就是“资本有利润是经济的第一目标”,不管这个资本是“公有资本”还是“私有资本”。“利润”都成为整个经济,整个分配活动要遵守的底线。

这样一来,向富人增税而不使之反抗的底线是他还有“利润”。如果增税的结果是资方(包括资本家和以资本家为“白手套”的官僚)没有利润了,甚至还亏损了,他们必然反抗。

而经济走向存量阶段就意味着利润逐渐为零。此时,不分阶级,社会上所有人都没有利润。你向谁增税都会使其财富减少。这就是“润人(逃离祖国的人)”大量出现的原因。老百姓生活越来越苦,遭遇的剥削和不公越来越多,他们就会逃跑。而社会不满的日益增长,要求重新分配财富的呼声日渐增高,又让各类“资方”惴惴不安,坐卧不宁,不得不寻找后路,于是也导致“润人”激增。

在特定经济阶段与经济模式相遇后,就会导致“存量阶段和市场经济的矛盾”。它所激发的“零和博弈”和“自我毁灭”是当前社会,当前世界,当前时代,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

在全球化的时期,作为世界性大国,我们不可能重回封闭还能保持先进性。我们的开放是不得不继续的。因此,我们不可能以闭关锁国来防止“润人”的出现。

所以,我们能做的,中国能做的,就是带领人类,重构新的世界秩序。这是中国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无论你去往哪里,历史洪流都会把你送回祖国,送到中国,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虽不完善,却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人类制度。他的历史真谛就是——实事求是,灵活包容,能够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兼容私有制,从而根据经济阶段的变化,适时采用和灵活调整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也就是,相比于私有制社会来说,更具有主动调整分配制度的潜在能力。

 

参考文章:

《资本主义是怎么毁掉经济的——兼论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发展经济要先明白财富的本质是什么》

《“公私之争”是人类历史的最大悲剧》

《说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大舆论战役”》

《经济是怎么运行的——最简洁经济原理》

 

2023.09.16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