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印度若做不好这件事,搞地区霸权和对华竞争都别想了…

作者 | 阿帕尔娜·潘德

编译 | 赵澜清 阿斯兰

审核 | 陈安澜

编辑 | 李梓硕 穆祎璠

编者按

2024年,包括印度在内的五个南亚国家将陆续完成选举。美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阿帕尔娜·潘德认为,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等国选举结果及将影响印度的周边利益和战略决策,“印度因素”也会影响南亚国家选情。作者指出,印度作为南亚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周边策略是对其每一个邻国都采取威逼利诱的措施。贸易、互联互通和投资已经成为保障印度国家安全和南亚霸权的重要工具。对于特别重视印度安全利益的南亚地区政权,莫迪政府往往会忽视西方国家的担忧,给予重要支持和资源倾斜。

面向未来,作者分析称,尽管印度意识到中国在南亚积极推动伙伴关系或将对印度形成包围,但破局的核心在于印度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积累资源兑现给予周边国家的承诺。如果印度无法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则有可能面临地区霸权坍塌的风险。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此文,供读者参考。

500

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中)与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左)、印人党主席纳达(右)及其他成员在新德里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印度人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图源:Getty Images

如果说2023年是印度融入全球的一年,那么在2024年这一至关重要的选举年,印度将其目光收回到邻近地区。尽管印度渴望被视为全球大国,但确保在南亚的优势地位始终是印度的首要任务。

包括印度在内的五个南亚国家陆续在2024年十一月美国大选前完成选举。马尔代夫、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选举结果及印度本国内的民意调查结果,将影响印度的战略决策以及与历来被其视为邻国国家的关系东向。

一、势力范围

印度5000年以来的地缘战略和文化优势塑造了其外交政策。即使在1947年印巴分治后,现代印度外交的制定者仍将南亚次大陆视为一个整体,并寻求与印度文明同根同源的国家建立紧密联系,这对于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南亚地理、社会文化和经济中心,一些邻国一度是历史上印度帝国的一部分;另一些则是庞大的印度文明中独立的王国。然而,边界分歧及印度的体量常搅起邻国对其统治的怨恨和恐慌。

印度的分裂留下了棘手的后遗症,穆斯林占主导的巴基斯坦从一开始就定义了自己的国家认同,站在了“印度教印度”的对立面。巴基斯坦持续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印度追求在南亚支配地位的担忧之情,印度同样要面对来自斯里兰卡、尼泊尔和马尔代夫等国相似的质疑。这些邻国的政客并不承认印度是南亚的“老大哥”。

撇开细微的差别不谈,印度的领导人一直追求优先考虑南亚邻国关系,而不是寻求其领土或剥夺他们的主权。尽管印度没有把追求霸权主义或扩张主义提上日程,但这仍未减轻邻国的忧虑。

二、 威逼利诱

尽管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存在争议,但印度在独立时延续了曾经的边界且基本未作出改变。然而印度的领土边界主张不仅与巴基斯坦,而且与其他国家也存在一些摩擦。如直到2015年,印度才与孟加拉国解决了自1974年起的领土争端。而在尼泊尔,相左的意见仍然存在,加德满都于2020年公布了一张极具挑衅意味的新地图,称对印度北部大部地区具有统治权。诸如此类的挑战在其谋求全球大国地位的背景下使印度所宣称的与全部邻国达成友好化协议的目标变得更错综复杂。

尽管印度一贯的政策是避免军事联盟,且其在联合国维和任务中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维和部队,但其历史上不乏军事参与邻国冲突,不仅仅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在印度邻国的国内政治中,“印度因素”常扮演重要角色,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国政治主导者指责另一国对该区域内的“老大”卑躬屈膝。

在巴基斯坦国内政治中,印度因素在2018年就显现了。当时的候选人伊姆兰·汗(Imran Khan)用“Modi ka jo yaar hai, Gaddar hai”(谁是印度总理莫迪的朋友,谁就是巴基斯坦的叛徒)这一口号讥讽竞争对手纳瓦兹·谢里夫(Nawaz Sharif)。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Bangladesh Nationalist Party)和伊斯兰大会党(Jamaat-e-Islami)常指责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及其人民联盟(Awami League)低估了印度的影响。斯里兰卡及尼泊尔的政客也常给敌方贴上“亲印度”“亲中国”的标签。

三、 印度与南亚

在南亚国家的内政中,“印度因素”近期最显著的表现是在2023年10月马尔代夫的选举中,支持“印度优先”政策的现任政府与支持“印度退出”的反对党展开角逐,最终反对派获胜,新任总统穆罕默德·穆伊兹(Mohamed Muizzu)上任后首次出访的国家选择了中国而不是印度,随后要求印度军队撤离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大选结果对莫迪关于印度在邻国地位的自信愿景构成了挑战。从印度的角度讲,印度是南亚地区的中坚力量,是地区内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且具有日益增强的全球影响力及军事能力。莫迪的策略是对其每一个邻国都采取威逼利诱的措施。

与独立最初的几十年不同的是,印度已不再受向较小邻国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和军事装备的能力限制。贸易、互联互通和投资现在不仅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工具,更可以保障印度国家安全及在南亚范围内绝对优势。

印度支持并捍卫将印度安全利益给予特别重视的地区政权,即使西方对它们心怀担忧。在过去的十年中,莫迪政府降低了非关税壁垒,鼓励投资,解决了邻国对贸易问题的忧虑。提升信贷额度以升级基础设施,并帮助积极处理地区事务的政府减免税务,如孟加拉国的哈西娜政府。

作为与邻国建立紧密战略关系协约的一部分,印度作为地区内人道主义和自然灾害的第一响应者发挥了主导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印度加大对地区援助力度,提供医疗物资,部署医疗快速反应部队,帮助周边国家建设临时医疗点并提供疫苗。印度海军在2004年海啸提供久远,自2008年以来执行反海盗任务,在其全球愿景指导下,最近还保护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船只免遭胡塞武装袭击。

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目前印度是其南亚邻国发展及安全援助的主要提供者(巴基斯坦除外)。自1947年以来,印度已经累计向该地区援助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在过去的十年中拨付了330亿美元。尽管如此,这一数额仍旧远远低于中国给予自2014年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南亚国家大约8400亿美元。

印度意识到,管理势力范围的主要功能不是告诉别人该做什么,而是需要消耗资源以剥夺竞争对手的空间。与中国有所不同的是,印度的援助目标是确保资金为政府的优先事项所服务,并雇佣当地居民参与项目。尽管如此,印度所有的邻国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仍是它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四、 南亚的未来将会怎样?

仅有经济援助,对于推动邻国对印度的支持帮助并不显著,大国的小邻居们通常会寻求外部参与者(比如这种情况下,中国)来帮助对冲大国风险。就在马尔代夫五年前选出亲中反印的总统后,这个群岛国家的经济正处于水深火热中。马尔代夫欠中国的债务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而中国对债务重组毫无兴趣。尽管印度与美国及其盟友共同帮助马尔代夫通过谈判解决了债务危机。但马尔代夫的选民投票显示,民众依然支持“印度退出”的候选人。

印度是马尔代夫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旅游业的主要来源国。但两国最近开始针锋相对,最初是攀比旅游目的地,后来升级为召见使节。2023年12月,因马尔代夫三位副部长对印度及总理莫迪贬损的言论,两国爆发了一场争执。印度向马尔代夫提出了这个问题,导致相关部长被停职。

斯里兰卡今年将选举一位新总统。斯里兰卡一度被印度视为印度可靠的伙伴,但其国内政治已经变成亲印和亲中之间的较量,这直接导致印斯关系动荡。2022年,斯里兰卡面临拖欠国际债务、食品及原料短缺等问题,迫使该国亲中总统在抗议声中下台。随后,印度向该国提供了总和为40亿美元的贷款加赠款用于燃料、药品及食品供应。

但是,如马尔代夫一样,经济及人道主义无法得到保障势必会使选民群体动摇。印度能做的就是准备迎接一个亲中大于亲印的领导人。尽管印度北部的两个邻国,尼泊尔或喜马拉雅边上的小国不丹近期并不会举行选举,但印度也不得不时不时与这些山区国家谨慎商讨中印事宜。2024年1月底,印度外交秘书维奈维奈·莫罕·克瓦特拉(Vinay Mohan Kwatra)访问不丹;2月初访问尼泊尔。种种迹象表明印度密切关注这两个国家发展。

与印度打过四场战争的巴基斯坦仍对印度构成威胁。近期选举中任何一个政党都未能在全国范围内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因此或联合政府权力将会分散,这恐造成国际关系复杂化,包括各国与印度的关系。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或促使下一届政府重新考虑开放与印度之间的商贸,但从长远来看,这一举动是否可以维持与印度的持久性和平仍有待考察。

对于印度而言,邻国的政治体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邻国承认并重视印度的国家利益。目前,中国在南亚积极推动伙伴关系或将对印度形成包围,迅速上升为印度的首要国家安全关注点。因此定于2024年春季举行的印度大选将决定印度未来的南亚政策。

截至目前,印度可能继续将重点放在国家安全上,即便是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之后,这一情况也将持续下去。

五、 几种预测

(一)

可能:继续向地区内深耕以抗衡中国的影响力。

如果印度在南亚的邻居们牢牢记住印度的利益,那么印度将在外交经济等方面支持这些政权。这意味着区域内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提升贸易和信贷额度。如果马尔代夫继续奉行反印政策,那么在债务重组谈判期间,印度将减少在IMF等组织对马尔代夫的支持,并进一步减少对这个依赖于旅游业国家的访问。另一方面,就孟加拉国而言,对人权和民主自由的压制将被印度忽视,印度也将努力确保西方国家或日本等美国在亚洲盟友的经济投资继续下去。

(二)

可能:经济反弹难以捉摸,中国介入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印度发展经济的能力,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国内外各方责任。如果印度经济不能加速发展,那么它将重现1990年前的场景,当时印度向邻国许诺了很多但无法兑现。这导致许多国家都将中国视作更为可靠的合作伙伴。

(三)

不太可能:退出地区参与

无论是哪一个政党或者联盟赢得印度大选,在涉及南亚问题时,政府都不大可能放弃延续七十年的现实政治政策

作者简介:阿帕尔娜·潘德(Aparna Pande),哈德逊研究所印度和南亚未来倡议主任。

本文编译自“GIS”2024年3月4日文章,原标题为:Elections in South Asia key for regional dynamics,原文链接为:https://www.gisreportsonline.com/r/elections-india-south-asia-2024/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