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中国的中字第一次在典籍中出现,是《尚书》:曰中、星鸟,以殷仲春。本意是公平地把一天分为相同长短的昼夜,所以,中国的含义并不是什么地理上的中央大国,而是一个以公平公正为理想的国度,这样的国度在世界上只能是唯一的,因为但凡以公平公正为追求的群体,最后都会和认同中国的理想,从而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那么这个追求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形成的呢?这就要梳理一下先民用神话抒发的浪漫情怀和现实劳作的筚路蓝缕。

在神话的叙事中,远古中国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件重要的事情。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捏土造人,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画卦,女娲补天,神农氏尝百草,炎黄大战阪泉之野,大禹治水等。

在数千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勾勒出的中国史前轮廓,从两百万到一万多年前,完整概述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个阶段,在至少六七个地区各有发展又相互影响,最终逐渐融合的过程。

将远古遗迹和神话传说相互印证,可以发现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火的用途,并且点出了钻木取火的技能。比如:需要烧制的陶器和玉石上的孔洞。

在远古时代把火用到极致的是炎帝和蚩尤。炎帝以炎为名,蚩尤被称为兵主。

在身形体力近似的情况下,传说级的兵器是可以改变结局的重要因素。高温冶炼无疑是炼制传说级的兵器的基础,绝对是当时最高的科技。

就像现代人说起中国的高科技,是高铁和动车那样,能够拿火相关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氏族绝对是一份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的骄傲。

于是,炎帝和蚩尤他们给中国人留下了一个字,“华”。“华”字和火的关联源于华山。只要看到甲骨文的“火”字的字形和华山顶峰的照片就会一目了然,不能说很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现在华山的华准确读音还是源于河洛音的四声。

所谓煌煌者华,华是火中至高的存在,相当于屠龙刀是刀中的至高存在一样。可惜最终能够决定胜负的是组织能力而不是个别传说级武器。

虽然拥有金属冶炼方面的至高科技。最后的胜利者依然是黄帝,因为进入农耕时代之后,天文知识为氏族的实力积聚起到了更为有效的作用,准确的春种秋收极大的提高了氏族的实力。后世称黄帝御六龙,这里的六龙其实指的就是四季中对应的天文星象,每季六个节气,合计二十四个节气。这种只在天子家传播的核心绝密知识,最后在二里头考古的松绿石龙上面得到了体现。原来天子一直就是靠这个松绿石龙的位置来判断一年的不同季节。这条龙在天文学中叫做苍龙星象。龙的样子就是中国的“夏”字。

华夏出现了一千年以后,一直在神学和科学之间徘徊的中国人终于又有了的文明顿悟——周朝横空出世。

中国这个词,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典籍和青铜铭文中出现。

《尚书》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诗经》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上面这些资料都是周人写下或者铭刻的。

前面说了“中”是平分一天昼夜的意思,“中”字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大都会——大邑商一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如果和当代的河南人有接触,就会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中”这个字在人们的交流中是二声,代表可以、行、合情合理、愿意等意思。

周人抛弃了六百年大邑商的称谓,把大邑商改称为中国,因为他们由弱变强走过的路让他们真心的认可“中”的理念。

虽然想得到不一定做得到,理想中的中国在三千年后还需要华夏子孙继续探索,但是你愿意认可华是华丽的衣裳,夏是不能与时俱进的礼仪,中是自认为是的中央帝国吗?

中国人有耕读传家的说法,有勤俭持家的说法,有君子自强不息的说法,有入乡随俗的说法,可是从来没有衣服要穿的好、规矩不能变的说法和老子天下第一的说法。谁家都希望自己觉得自己最认可的科技、科学和理念能够传承下去,过去的中国人给我们留了华夏和中国,我们能给后辈留下的是什么呢?至少不要传错话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