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的很多解读都是过度解读,这不是什么“宝典”,人家写的时候也压根没想那么多

【本文来自《郭松民 | 评《三体》:罗辑,新布尔乔亚的“奇爱博士”》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三体的很多解读都是过度解读,人家写这个的时候,首先想的是写一个极端环境下的环境与科学探索。极端环境的模拟只是一些假设环境,一些社会行为逻辑参考了一定社会文化心理,作者有一定的悲观情绪。

这书不是政治书,虽很多学舌者把其当成了政治书,但其并不是,反而一再的暗示描写群体性的非理性跟荒缪。

事实上,这本书火了以来,对这书盲目崇拜已经产生类似的群体性非理性行为了。这书的受众于是开始向非科幻受众影响。诸多所谓的书迷,某种意义上客观行为逻辑上成了ETO。盲目性大过了对作品的欣赏

哈哈哈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东西,虽然很多人都在有意识的驱动一种叫群体理性的东西,但群体理性可能在天然就压根不存在。

这就是人类组织形态的现实,不论群体理性的塑造是否有可能,都必须得有资源,有能力去引导,领导才能完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局势危难的时刻,这种群体理性会自然的形成组织吗?这种群体理性会产生抵抗,自我保护的组织形态吗?从历史经验上看,如果环境剧变,这是有可能的,但其自我生存能力还是未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