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击败单于庭主力上,卫青和霍去病各自发挥了怎样的特性和优势?

【本文来自《霍去病出击匈奴,从未逢单于主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熊猫儿
  • 你说的与史实不符,真正打败匈奴主力的是卫青等

    霍去病在最后两次战役中,特别是漠北之战中,战损比并不比卫青强,而且他带的精锐比卫青强,面对的敌人比卫青弱

首先,击败单于庭主力的的确是卫青,这点是基础,击败单于尤其是在天气突变这一对双方都是偶然事件的作用下(其实按道理应对这一偶然事件应该单于方更熟悉 更容易应对一点),提现了卫青非常强的能力。毕竟单于庭就一只主力,只能一个去击败,最后一战分兵两路的情况下,的确是卫青遇到了,这是个概率事件,霍去病军团原本也是按照击败单于主力的作战计划构建的,但没遇到谁能说清能不能赢呢?只能说汉军最高指挥集团是觉得能赢的。

那接下来说说作为将军的决策和指挥:卫霍都有非常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明确战略目标,并能够临机应变,完成当下最合适的工作,而不只是完成任务。卫青第一战没遇到主力,于是果断越过长城,打出了战果(四个人只有卫青打出了战果),完成了接触敌人,提振人心士气这一初期战略目标,且是这一战唯一完成这一目标的,KPI第一,升了;

与之一致的是,霍去病最后一战没遇到单于于是彻底摧毁了左贤王部,包括其生产能力,左贤王部不如单于庭但也不是软柿子,锡林格勒和呼伦贝尔虽然不如哈尔和林,二连浩特但也是匈奴顶级草场,左贤王实力地位也都高于带领一群杂号王的右贤王,并且此前的战争中左贤王部受损较少(单于庭丢了漠南,右贤王本部被卫青击退后又被霍去病把散装右贤王部的几个核心杂号王掀了);

接下来,对比来了,没干明白自己事情的是谁呢?马邑王恢,漠北李广,马邑是试探,单于有变王恢怂了没追,你一个大行令这么大的官,只求战术没错,导致战略没完成!死罪!保全主力是韩安国和李广的活儿。漠北是决战,李广又又又迷路了,类比河西公孙敖应该是死刑吧。

将军也不可能一直遇意外,和计划一致的战斗卫青漠南之战,漠北之战都打了,奇袭大胜,硬仗小胜,仗仗胜,作为主将远超预期;霍去病漠南功冠三军,河西千里奔袭击,也是远超预期,考虑到河西局面的复杂,河西之战的超预期程度是最高的。与二位对比的话就多了:李息—基本能胜,超过预期节节攀升,公孙贺—总遇不到人但能按时到地方,常常无功,遇到了的打赢了升了,公孙敖,大起大落,功劳很大过,也延误河西战机死罪过,也无功过,苏建—遇强敌死战无罪,迷路死罪,李广—遇强敌死战无罪,迷路死罪,张骞—支援李广延误战机死罪。总结下的话,卫霍都是超规格完成任务的,霍更是每次都能超规格胜,卫青三子封侯的奖赏和冠军候的声名,都是足以服众的。谁的功劳大?当然是卫青;谁的均值高?霍去病。

最后说说将军们的水平差在了哪,汉匈战争中,除了早期的韩安国王恢本质上是文官,职业将军群体都是不缺乏勇气的,赵信是匈奴人忠诚度差点其他人也不缺乏忠诚。那接下来作为进攻方就是三个事情拉开了差距:行军能力(应对战争迷雾和守时),战术能力(抓战机和抗住战损保持战斗力),战略认知(遇到意外做调整)。行军能力上霍表现出的是S级,看霍去病的战斗感觉像是开了全图挂,而李广苏建等人都困于战争迷雾,李广还能加上个屡屡(作为上个时代起来的老将军的,这方面有短板完全能理解,这也是为啥最后刘彻劝他不上)。战术能力上卫青表现的更好,打的仗多,遇到的情况更复杂,临机应变S级,霍去病没遇到那么多突发情况,唯一有印象的一次就是受降那次,但那次实在说不清效果。

最后战略认知,这里个人要吹一下霍去病了,或许因为从武帝身边长大,霍去病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摧毁匈奴生产力的倾向,这的确和他穿插腹地的目标有关,但同时也要关注到,这是两个不同生产方式的民族,决战中特有的需求;出于如今时代的价值观和立场,我们不太能歌颂毁其牛羊这种断根行为,但这是能彻底摧垮匈奴的。其他将军主要表现出的是歼敌意愿的情况,当然卫青也很厉害,卫青屡屡打出擒王战,虽然都没抓住但都摧毁了敌方指挥系统,正面战果斐然。

最后总结下,同时代同势力的两个将军比不了能力高下 只能说都厉害的离谱,军功老的高。就像近代我们都知道教员最厉害,但粟大将和刘帅就不好比了,分工不同。标题的最好回应是:单于就一只主力,击败了他的是卫青。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