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升学、就业都是副产品,一旦本末倒置,那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本文来自《打破教师“铁饭碗”,退出机制行得通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慕斯
  • 家长评价不清楚,但学生评价在大学里面很普遍,就是所谓的“学评教”。

    就我所经历的“学评教”,说实话客观性很差——当然大学的教学模式和中小学有很大不同,但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每个学期临近期末,学校都会搞一次学评教,学生可以在系统中就多个维度评价上课教师。其出发点是好的,设计者认为可以用以促进教师教学。但实际情况是“水课”教师常常排名靠前,特别是期末会“划重点”(实际上就是考题相关知识点)的老师,学生通常评价较高——我很反感这种模式,既然学了这门课总要有所收获才是,所以通常在第一次课就告诉学生从来不划重点,所谓的重点课堂都会着重讲解,功夫在平时;当然期末会帮助大家复习,但没有划重点一说。总觉得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可大部分学生不这样认为。所以学评教虽不至于拖后腿,但不会太高,只能问心无愧了。

    所以“学生或家长的决定不受其他外来干扰”是不可能的,中小学追求升学率,大部分大学追求通过率、就业率,学习的目的就会异化,对教育者的评价也会异化。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升学、就业都是副产品,一旦本末倒置,那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说得好。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知识,升学、就业都是副产品,一旦本末倒置,那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但是有些人认为上课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考题与解题,“掌握知识”之类都是在忽悠人浪费时间。

有些老师这样上课。他们告诉学生,“这一章一共四节。其中第三节里有两个考试容易出题的知识点,考研卷子爱出第四节里一个知识点的题”。然后用几分钟简介了各节梗概要求大家自己下去看。接下去就直接讲第三节。学生听得十分用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