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个区均已实现社会面清零#

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代价很大的成果。2020年的武汉是面对众多生命损失的代价,最后团结一致,取得的抗疫相对成功的结果。而2022的上海,包括现在的北京,面对的是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打击和对待疫情的疲态,使了吃奶的劲儿争取到的抗疫结果。在结果论的当下,能做到这一步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城市的管理者依旧要总结这些代价巨高的教训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第一,面对三年的抗疫时间,懒政和不作为,防疫层层加码屡见不鲜。对于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也出现了倒退。这都是事实,也是要警惕加以解决的地方。

第二,上海这一次形成了较为负面的舆论风波,这是另一个付出的代价,这种不满等于民众对当前的城市管理者出了黄牌。需要强调的是防疫是精细化管理,不是一刀切的粗暴管理,尤其是本轮疫情阻碍民众的基础民生,这等于用抗疫打翻了老百姓的碗筷。自然会出现不满的声音。

而此次舆论风暴中心出现在上海,影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对上海的观感,这种损害和撕裂要予以重视且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弥补和缝合。

第三,为“动态清零”政策解套是当务之急。“解套”不是放弃,而是回归该政策的本质:守住不出现疫情大规模反弹的底线。

中国之所以在近4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快速成长,核心是四个字:“与时俱进”。当然抗疫也是一样,面对病毒的变化,我们的行为不能一味的“老调重弹”,靠一个“封”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更不能考执念防疫。国家卫健委曾经释疑,“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不能陷入“一封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考验着对于上到各省市,下到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的精准把控。管理是需要智慧的,智慧是需要科学的。

第四,有人总说,现在开放得了。这种心态在当前是要不得的。当前的严格防疫是为了争取主动开放的时间。说白了,开放不是说今天要开放了就开了,面对疫情,需要政府宣导,民众消化,补足医疗资源,加大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等面对开放后的诸多问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等等一系列步骤。而这些步骤是开放前在疫情相对平稳的时间内必须要做的。据我了解,上海的疫情延后了这些步骤,浪费了第一开放的窗口,再加之2022年末和2023年初,已经不是最佳主动开放的时期了。代价很大。

最后一句话:任何事情,行动做满,话留余地,方为务实的精神。

祝大家平安,喜乐,也祝这波疫情早日结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