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吃饭很少,我妈跟她的几个妹妹拿着棍儿守在边上看着我吃,然后吃到吐……

【本文来自《烤鸭只吃皮,鱼只吃鱼皮,牛奶不喝,萝卜不吃……我家孩子挑食得很,喂饭如登天》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甘核平大炸弹

    有些菜是会带有一些不好的味道,层主说的我很了解,我小时候对一些菜的味道也很敏感,比如白萝卜的苦味和臭味,炒茄子时油放得少了就会有一股很重的土味,瓠瓜也觉得有股怪味,很不爱吃,苦瓜就更不用说了,太苦……

    但我不觉得把食物做得像餐厅里那样色香味俱全才是解决小孩挑食的最好方式。挑食说到底就是过于挑剔,要求太高。无论是在食物上,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去想方设法满足小孩过高的要求,只会导致日后其对此方面的不适耐受程度低,说白了就是“娇气”“矫情”。我本科时下铺的兄弟,父母以前都是开饭馆的,都会下厨。这个哥们从小口味就被自己父母培养得很刁,结果来上大学,吃了四年的食堂,抱怨了四年,什么菜的口味太差,米饭太硬什么的,别的同学都没有他那么强烈的不适,顶多只是觉得菜的分量少、肉少,几乎没有人像他那么挑口味。

    我小的时候也是上面说的那些菜,不喜欢吃。有一次还跟老娘顶嘴,说餐桌上的都是“破菜烂饭”,换来的就是老娘把脸一虎,狠狠地把我训斥了一顿,最后就说家里面就是做这样的饭,你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倒,自己饿着。之后和之前也都一样,老娘每顿爱做什么菜就做什么菜,爱用什么方式做就用什么方式做,从来不会因为我不喜欢吃什么菜,或者是我不喜欢吃什么做法,就不去做。唯一一个改变就是炒茄子的时候放了些老干妈调味,让我觉得味道好点了。

    老娘严格要求,让我长大后不挑食,什么菜都吃。当然,我小时候算是比较老实听话的。老娘有个忘年交的朋友,一个阿姨,我高中时还辅导过我数学。这个阿姨说她家是农村的,父母带三个儿子加她一个女儿,她是大姐。小时候家里条件差,饭只能做到勉强吃个七八分饱,菜只有两个素菜,很少能吃到鸡鸭鱼肉。每次吃饭的时候,其他几个孩子都是狼吞虎咽,生怕吃到自己肚子里的少了,唯独三弟嘴特别挑,如果只有素菜,他每顿就吃得特别少,宁愿半饥半饱。只有有肉的时候,他才吃得多一些,但肉很少能吃到,所以她三弟几乎顿顿都吃得很少。父母也根本顾不上,不怎么吃就不怎么吃呗,别的孩子想多吃还不够呢。所以这个阿姨的三弟是几个孩子中最矮最瘦的一个。这种属于“天生美食家”型的挑食,连饿都不怕,那就没办法。

哈哈哈,你这算好的了。我小时候吃饭很少,我妈跟她的几个妹妹拿着棍儿守在边上看着我吃到吐……都觉得我有病。

然后到处给我找中医喂药。我捞着中医配的药里面的那个干的山楂,嚼得嘎嘣儿嘎嘣儿响。

“可能是肠子长歪球了”——这是我灌完中药照样不吃饭,照样逮着干山楂嚼得嘎嘣儿,所有人得出的结论。

外公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不惯我这毛病,直接就是先拿自己的战场经历循循善诱,然后冲着心花怒放的孙辈问到“想不想当解放军啊?”

“想!”我着急上火猛跳脚。

“想?就吃这个”外公从碗里拈了个“油蚱蜢儿”,我嘴张得老大。PS:有点恨恨的,这就是拿手雷搞敌人的节奏不是?

吃了就开始嗷嗷地哭……外公脸一黑“立正”,我立刻就不敢乱叫了——老人家的凛冽杀气,瞬间就能让我这小崽子原地立正。

对了,那个“油蚱蜢儿”是油炸干辣椒拌盐巴,是外公的下酒菜。我除了第一次吃完之后抱着外婆的腿要水喝,以后都是猛涨饭。就那种白米饭,一颗“油蚱蜢儿”至少也是半碗饭。除了屁股疼一点以外,我妈欣喜的发现送回老家过暑假的我长圆了一圈。

这就是爱吧……除了对不起我的菊花,谁都对得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