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消遣,大佬投资足球俱乐部的生意经
前言:近日足协确认,中甲上海申鑫、四川隆发等9支俱乐部均未按时提交确认表,很可能将退出职业联赛,这无疑给中国足坛埋上了一层新的阴影。
投资足球俱乐部,究竟是图什么呢?不妨来看看国外足球资本的生存现状。
2019年12月29日,罗马足球俱乐部官方发表声明证实,美国弗里德金集团正与俱乐部母公司进行收购谈判。据报道,这桩并购交易的总价款高达7.8亿欧元。资本和足球俱乐部的联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毕马威足球基准团队(KPMG Football Benchmark)总结了投资足球俱乐部的四种主要动机——战略考虑、经济收益、社区纽带和球迷情怀。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盘点这四种主要动机。
战略考虑
足球俱乐部有众多拥趸,具有天然的宣传平台优势,这就给了一些资本塑造品牌、改善公众形象的机会。
例如,曼城和巴黎圣日耳曼就分别被视为阿联酋和卡塔尔的形象大使。两家代表国家主权的基金出手收购俱乐部,带有不少政治色彩。
另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是意甲豪门AC米兰,1986年被意大利富商贝卢斯科尼买下,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后者积累政治资源的作用。
老贝一手缔造了米兰王朝
之后的老贝平步青云成为意大利总理,而米兰也步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31年时间29座重要奖杯,一切都随着老贝离开政治舞台而变成了回忆。
同前一种动机类似,俱乐部所有者可以选择再进一步,直接用俱乐部作为旗下其他品牌的广告平台。
纽卡斯尔联老板阿什利就将历史悠久的圣詹姆斯公园球场更名为“Sports Direct竞技场”,而Sports Direct正是他本人创办的体育零售品牌。
中国球迷对这种操作再熟悉不过,利用球队平台进行宣传是中超俱乐部股东当前的主流做法。这其中属恒大集团最有心得,“世界500强”深谙俱乐部球衣的广告之道。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恒大球衣
2015年至2017年,在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掀起了一波海外俱乐部并购潮。
从久负盛名的米兰双雄到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俱乐部,一时间中国资本的版图遍布欧洲联赛。
中资力量促成武磊留洋
然而随着发改委《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的制定,境外体育俱乐部投资受到严格限制。海外并购市场迅速降温,近两年鲜有新的境外俱乐部投资,多了不少出售的案例。
经济收益
随着足球赛事转播权和俱乐部商业价值的蹿升,加上各联赛财政公平政策对狂热消费的限制,足球俱乐部不再是“赔钱”买卖,而具备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欧洲足球向北美体育联盟取经,这自然吸引了精明的美国商人。
这其中的佼佼者非格雷泽家族莫属。犹太人早在1995年就涉足体育,买下了NFL橄榄球队坦帕湾海盗,尝到甜头后于2005年杠杆收购了英超豪门曼联,并在2012年运作后者登陆纽交所。
2012年格雷泽成功运作曼联上市
弗格森麾下所向披靡的红魔积累了无可比拟的商业价值,为格雷泽提供了可观的回报。
别的豪门俱乐部还在依靠股东输血以保证竞技实力,曼联上市后已经累计为股东分红近九千万英镑,这还是在排名英超同期转会净投资第二的情况下,着实令人羡慕。
类似资本市场的一二级市场价差,顶级联赛和次级联赛足球俱乐部的价值也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这一点在英格兰体现得尤为明显,17/18赛季英超俱乐部平均营业收入(不包含转会收益)高达2.4亿英镑,而第二级别英冠俱乐部的平均营收仅有3,000万英镑。
升级对英冠俱乐部来说将意味着至少1.7亿英镑的收入,如果可以成功保级,这个数字还会上升到3亿英镑。
英冠升级附加赛被称为“亿元大战”
于是一些“Pre-IPO”类型的投资者应运而生,他们低价收购英冠俱乐部,加以投入以期升入英超。然而在这个魔鬼联赛里,投机成功的玩家还是少数。
郭广昌和他的复星集团就是这少数的成功者之一。在2016年7月以4,500万英镑收购狼队之后,复星凭借与足坛第一经纪人门德斯的特殊关系,引进多名身价实惠、潜力巨大的葡萄牙球员,两个赛季后升入英超,并在升超首年一鸣惊人,获得了欧战资格。
狼队的崛起要感谢复星和门德斯
若以同为英超中游的纽卡斯尔联3.4亿的估值作参照,复星这笔投资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郭广昌的野心不止于此。
部分投资者的目光还投向了全世界,利用可复制的职业足球管理经验,打造国际性的足球集团,统一管理,集中调配技术和商务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曼城的母公司城市集团是目前旗下俱乐部最多的国际足球集团,阿联酋人的足迹遍布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八个国家。
城市足球集团的主要俱乐部版图
社区纽带和球迷情怀
足球诞生于社区,其社区情感纽带的作用无可替代。尤其是在鲜有利润可图的低级别联赛,所有者更多的考虑是回馈社区,而非谋取利益。
2015年收购英格兰第四级别联赛球队阿克灵顿-斯坦利的安迪-霍尔特就曾多次表示,家乡俱乐部对他来说绝不是生意。
另一部分投资者则纯粹是因为一腔球迷热血。
在德甲,“50+1”政策的存在保证俱乐部会员拥有着俱乐部的绝对控制权,投资人无论持有多少股份也无法拥有大多数表决权,支撑着投资人为俱乐部砸下巨资的动力大多是情怀。
“船王”屈内曾为汉堡队付出良多
小结
足球行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因为充足的资金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而资本逐利,足球俱乐部的所有者追求回报无可厚非。
俱乐部的价值和竞技成绩往往成正比,其实投资者和球迷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是一致的。
金元时代,理想和情怀早已无法支撑球队庞大的开支。球队蒸蒸日上,老板有利可图,球迷乐在其中,才是最理想的局面。
毕竟,俱乐部老板也是人,一样要恰饭的嘛。
——End——
作者橘乐,CFA/CICPA,曾就职于四大审计及并购咨询部门,现供职于国际足球管理公司,业余时间从事足球方面写作。运营公众号橘猫看球(ID: jumaofootball)。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