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智库|全球展望:美国经济预计将在今年陷入衰退【走出去智库】

500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

近日,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的2025年7月《全球展望》报告认为,受地缘政治、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创下自2020年疫情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将在今年陷入衰退。

走出去智库(CGGT)观察到,据联合国预测,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从2024年的2.8%放缓至1.9%,创下发达经济体最大跌幅。 特朗普上台后推动多轮关税,企业投资意愿骤降,供应链中断拖累生产率,甚至引发盟友反制。除关税以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推高全球航运成本,迫使企业调整布局,推升避险情绪压缩投资,资本流动受阻与市场效率下降进一步抑制全球经济增长。

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如何?今天,走出去智库(CGGT)刊发经济学人智库报告的重点内容,供关注全球经济趋势的读者参阅。

要点

1、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促使投资者对美国未来前景进行更全面的重新评估,尤其是在政府力图巩固个税减免措施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也在上升。

2、美国经济下行将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市场。尽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益于出口前置以及转口贸易,但这一途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很可能会在2025年下半年减弱。

3、关税可能推高通胀,这意味着美联储在劳动力市场初现疲态时可能不会立即行动,预计要到9月才会重启1月暂停的宽松周期。

正文

伊朗-以色列危机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新负面冲击。迄今为止,这场危机的影响仍然可控:自以色列于6月12日至13日发动袭击以来,油价仅温和上涨至每桶约75美元。区域航运路线仍在运行,尽管运营商更加谨慎。然而,伊朗政权愈发认为其政权生存受到威胁,可能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爆发规模更大、更具破坏性冲突的尾部风险正在上升。如果霍尔木兹海峡这一重要战略通道遭到封锁,或伊朗加速推进核武器计划,将可能引发地区战争,并在短期内将油价推高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能源成本飙升与供应链中断将加剧全球通胀压力,进一步压缩各国提振疲软需求的政策空间。在基准情境下,这场危机将迫使伊朗政权让步,并同意无限期暂停其核计划。此外,也存在较小的概率伊朗将成功拥有核武器。

中东局势的发展加剧了现有的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抑制企业和消费者信心。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下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虽然美方已暂时撤回部分关税,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开展谈判,之前激进的保护主义立场略有缓和,但即便如此,特朗普的10%普遍关税和多项行业性贸易措施仍在实施中。缺乏明确的政策目标和多项悬而未决的法律挑战使得双边贸易协定的前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促使投资者对美国未来前景进行更全面的重新评估,尤其是在政府力图巩固个税减免措施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也在上升。

500

我们预计,不确定性将对企业信心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关税和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干扰,正在促使企业重新评估自身规划,包括暂停招聘、重新配置供应链以及调整定价策略。关税议题几乎普遍出现在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标普500公司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消费品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企业甚至将关税带来的成本量化为数亿美元。尽管全球经济活动迄今保持良好,但我们认为对资本支出的影响将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愈发明显。在特朗普总统首个任期内,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美国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欧洲大陆因不确定性上升而导致投资停滞,或许值得参考。

500

不确定性是我们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创下自2020年疫情衰退以来最低水平的最主要原因。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实际GDP增速(按市场汇率计算)为2.1%,低于2024年的2.5%。如果法院判决美国政府降低现行关税,我们的增长预测将面临上行风险。然而,我们仍认为下行风险依然突出,因为近期与关税和地缘政治变动相关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二阶与三阶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其中包括全球债券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更高的利率可能削弱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并收紧包括美国在内多个经济体的流动性。

美国经济预计将在今年陷入衰退。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出现下滑,但企业和消费者为了规避预期中的关税而提前加大进口,内需仍保持强劲。然而,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消费者面临更高物价以及投资陷入停滞,第二和第三季度的需求势头预计将明显减弱。我们对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仅为0.5%。到2026年,随着不确定性较当前有所缓解,且降息措施带动需求增长,预计经济将实现1.3%的增长。

美国经济下行将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市场。尽管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益于出口前置以及转口贸易,但这一途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很可能会在2025年下半年减弱。届时,经济增长动能将取决于政策支持的有效性。在政府发放的消费品券推动下,零售销售增长已呈加快趋势,但结构性通缩仍将是一个长期制约因素。我们目前4.4%的经济增长预测面临上行风险,但要达到官方设定的5%增长目标,依然具有挑战。

500

其他主要市场的经济状况喜忧参半。在欧洲,受美国针对特定行业征收关税及未来可能加征额外关税的影响,短期内经济活动预计仍将低迷。不过,随着德国转向财政扩张政策——考虑到其较低的债务率,这一政策获得了债券市场的认可——投资者情绪有所改善,我们认为这将增强经济增长势头,并在2025年年末至2026年间逐步反映在经济数据中。相比之下,日本的经济增长前景上行空间相对有限。其贸易部门面临全球贸易环境恶化的冲击,而近期工资增速虽有所加快,但持续的食品价格通胀可能会削弱其带来的积极影响。

新兴市场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美国的关系。拉丁美洲国家虽然避免了最具威胁性的对等关税,但它们对美国需求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发展中亚洲国家的出口前景同样受到贸易不确定性的困扰。中东和非洲国家与美国的直接联系较少,预计将在2025年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但它们仍将受到美国需求疲软带来的间接影响,以及伊朗与以色列持续对峙局势的波及。低油价已经导致沙特阿拉伯缩减其部分经济转型项目。对于非洲而言,全球风险偏好减弱和美元借贷利率高企将增加公共债务负担。

500

关税可能推高美国国内物价,但在其他地区则可能带来价格下行压力。尽管目前美国通胀形势相对温和,我们预测今年晚些时候美国将出现“滞涨”现象——即关税在推高价格的同时也抑制了需求。大规模遣返非法劳工可能会通过扰乱劳动力市场而进一步推高物价。与此同时,在其他地方,美国需求的减少将导致全球供应过剩,随着产成品(特别是来自亚洲的商品)难以找到目的地,库存将不断增加,这将拖累全球物价。然而,鉴于低价进口商品的涌入可能冲击本地供应商的市场地位,这种局面也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贸易摩擦。在欧盟与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绿色科技产品贸易关系中,这种紧张局势已初现端倪。

500

价格走势的分化将使许多央行在决策上陷入“两难平衡”。关税可能推高通胀,这意味着美联储在劳动力市场初现疲态时可能不会立即行动,预计要到9月才会重启1月暂停的宽松周期。我们的核心预测是,美联储将在2025年年底前累计降息三次,总计75个基点,并在2026年年初再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在全球其他地区,尽管各国央行将密切关注美联储的动向以及中东局势的发展,但随着产出放缓、物价压力减轻,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其中包括欧洲央行可能进一步降息,日本央行则可能暂缓推进政策正常化。此外,美元走弱也为新兴市场提供了降低利率的空间,不必过于担心汇率稳定问题,例如印度在6月初果断降息。

500

相比之下,财政空间将受到限制。 在疫情过后公共债务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多国的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显示出市场对财政扩张持怀疑态度。目前,美国的预算进程正面临债券市场前所未有的严格审视,原因在于这一进程不太可能实现财政赤字的实质性缩减。欧洲债务负担较重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也将难以找到财政空间来满足更大的国防支出需求、支持促进生产力提高的投资和应对不断上升的福利成本。

500

2025 年之后,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保护主义将导致世界经济处于一个更为不利的长期均衡状态。考虑到更高贸易壁垒带来的持久性伤害,经济在2026年及以后出现强劲反弹式增长的前景黯淡;我们的假设是,在特朗普的任期内,美国加权平均进口关税税率将达到约 15%,而此前仅为 2%。研究普遍认为,更高的关税通常会导致长期产出和生产率下降。此外,政策和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确定也将制约诸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积极因素带来的生产力提升。

(预测截止日期:2025年6月19日)

来源:经济学人智库TheEIU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走出去智库立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