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与减税:特朗普经济政策下的系统性财富转移

关税与减税:特朗普经济政策下的系统性财富转移

撰文:雅礼学人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特朗普的关税与减税政策,看似一套提振美国经济的组合拳,实则上演了一场系统性的财富转移大戏。这场大戏的背后,是普通民众的利益被悄然输送给了富人和大企业。

关税:说好的 “别人买单” 呢?

特朗普总说关税由贸易伙伴承担,美国能 “赚大钱”。2025 年 5 月,美国 “关税及特定消费税” 收入破 223 亿美元创新高,他更是将其当作政策成功的证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深入看看进口价格数据和经济学模型,真相就藏不住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才是关税成本的最终买单者。

 从价格传导来看,2025 年 5 月非燃料进口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 1.7%,远高于 2023-2024 年 0.5% 的涨幅,这说明关税成本已经转嫁给了消费者。再看特定商品,铝制品进口价格飙升 5.4%,机动车辆及零部件价格上涨 0.7%,这些都是特朗普关税重点针对的商品。服装类商品价格虽下降 2.9%,但中国服装面临 54% 的关税税率,出口商只吸收了不到 6% 的关税成本,剩下的还是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

 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 2025 年 4 月的研究指出,美国政府 2025 年实施的关税措施短期内推高物价 2.3%,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损失约 3800 美元购买力。更让人揪心的是,低收入家庭受的冲击是高收入群体的三倍以上,因为他们把更大比例的收入用在了基本商品消费上。

 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冲击还不止于消费者。4 月 3 日关税新政宣布当天,美国上市公司市值就蒸发 2 万亿美元,创五年最大单日跌幅。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企业首当其冲,耐克暴跌 14.4%,苹果下跌 9.2%,百思买重挫 17.8%。行业也出现分化,零售商、航空公司和科技企业损失惨重,而美国汽车制造商因供应链本土化程度较高,受损相对较轻,通用汽车跌 4.3%,福特跌 6%。

 摩根大通警告,关税计划相当于 1968 年以来最大规模增税,可能让通胀率额外上升 1.5 个百分点,同时抑制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国会预算办公室分析预测,特朗普关税政策虽可能未来十年削减 2.8 万亿美元联邦赤字,但会使年均通胀率上升 0.4 个百分点,美国实际 GDP 年增长率永久性下降 0.06 个百分点。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模型更悲观,认为长期 GDP 可能萎缩 6%,工资水平下降 5%。所谓 “外国支付关税”,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美国企业和工人才是真正的税负承担者。

财富转移:从工人到亿万富翁的 “精准输送”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一边通过关税变相增加工薪阶层负担,一边又用 “大而美法案” 给富豪和企业提供巨额税收减免,形成了从普通劳动者向资本所有者的系统性财富转移。

 “大而美法案” 被《纽约时报》称为 “反派版罗宾汉:从穷人手中拿走数千亿美元,然后分给富人”。它将特朗普 2017 年推出的企业税率(从 35% 降至 21%)永久化,还扩大设备投资和研发税收优惠,未来十年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 9180 亿美元。对于富人,年收入 20 万 - 50 万美元家庭抵扣州税 / 地方税上限从 1 万提至 4 万美元,遗产税免税额从 1100 万提高到 1500 万美元。最富有的 1% 美国人将获得 9750 亿美元税收减免,顶级 0.2% 富豪额外获得 2110 亿遗产税豁免。

 但对社会福利,该法案却大刀阔斧削减,大幅削减《平价医疗法案》及医疗补助计划,要求 19-64 岁健全的医疗补助领取者每月工作 80 小时,否则就失去补助,这导致 1200 万低收入人群可能失去医保,800 万人失去食品券。

 桑德斯参议员揭露,最富裕家庭平均将增加 12,000 美元收入,而最贫困家庭仅增加 1,600 美元。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显示,2017 年特朗普税改后,企业利润增长 45% 而工人工资仅涨 6%;此次法案通过后,企业股票回购规模可能突破 6 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 “贡献” 2.2 万美元给富豪的财富游戏。

 把关税政策与减税法案放在一起看,一个完整的财富转移闭环就很明显了。前端通过关税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当于对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征收累退性消费税,抑制他们的实际购买力。后端用关税收入为富人减税做 “资金掩护”,特朗普就曾宣称 “我们将(通过关税)赚很多钱,这些钱将用于减税。我们将获得大幅减税”。而巨额减税造成的财政缺口,又通过削减社会福利和提高国债来填补,法案将联邦债务上限提高 4 万亿美元,未来十年国债至少增加 3.3 万亿。

 这种政策组合对中低收入阶层是双重挤压,一方面关税推高生活成本,另一方面赖以生存的社会保障被削减。耶鲁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联合研究警告,法案拟议的削减措施可能造成每年超过 5 万美国人 “不必要死亡”。

“大而美” 的谎言:政策名称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反差

“大而美法案” 这个名字本身就很讽刺,它的政策效果既不宏大,也不美丽,反而暴露了美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层问题,资本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换取政策特权,让经济政策系统性偏向富裕阶层。

 特朗普政府辩称,通过减税吸引制造业回流,通过关税 “保护美国工人”,能实现经济繁荣,但现实并非如此。关税推高了进口零部件和设备价格,削弱了企业资本开支意愿,独立经济学家菲尔・萨特尔警告,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已促使企业高管重新评估约 1 万亿美元的人工智能投资计划。美国家庭支出占 GDP 的 70%,而高收入阶层(占支出 50%)的财富高度依赖股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加布里埃尔・乔多罗 - 赖希估计,2025 年股市下跌 20% 可能使经济增长减少 1 个百分点。德意志银行测算,若 2024 年股市未反弹,消费增长将只有 2% 而非实际的 3%。

 法案还取消电动汽车购车抵免和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同时扶持化石能源开采,这种逆向补贴遭到特斯拉等企业反对,马斯克直言法案 “令人作呕”,“使本已巨大的预算赤字大幅增加”。

 法案通过也暴露了美国民主制度的代表性危机。德州 160 万家庭依赖能源补贴,该州共和党议员克鲁兹却力推法案;肯塔基州 85% 的医疗补助受益者为共和党选民,却面临乡村医院关闭潮。能源、金融、制药行业为共和党 2024 年选举捐赠 12 亿美元,法案中化石燃料税收抵免、药企专利保护条款正是对这些捐赠的 “精准返点”。法案通过当晚,华盛顿游说者在四季酒店享用 “鱼子酱配金箔”,而 #FoodBankLines(食品银行长队)却登上社交平台趋势榜。德州与联邦政府因移民问题对立,25 个共和党州支持 “刀片铁丝网”,舆论场甚至出现 “国家分裂” 的讨论。

 美国政治学者拉里・巴特尔斯曾说 “民主的失败,始于多数人的苦难不如少数人的利益耀眼”。当 1370 万人可能失去医疗保险,退伍军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福利缩水,社会动荡的风险正在加速累积。耶鲁大学研究预测,仅医疗补助削减就可能导致每年超过 5 万美国人 “不必要死亡”,这就是 “大而美” 标签下的残酷现实。

制度背后的深层逻辑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与减税组合不是偶然的政策失误,而是美国政治经济体制深层矛盾的必然产物,这套制度设计有三个相互强化的特征。

 在政策制定上,资本利益优先。法案通过后,1200 亿美元军费流入与特朗普家族关联的国防承包商,化石能源公司获得大量税收抵免。长达 1200 页的法案文本现场宣读耗时 16 小时,复杂的法律术语掩盖了利益输送条款,比如私募高管税率腰斩至 25% 的隐蔽条款。当前富裕阶层享受减税红利,而新增 3.3 万亿美元国债却由子孙后代承担,马斯克尖锐批评 “国会正在让美国破产”。

 在经济叙事上,存在政治操纵。把福利削减包装成 “打击懒惰”,要求医疗补助领取者每月工作 80 小时,将单亲母亲的困境说成是 “个人责任”。特朗普还把关税称为 “字典中最美丽的词”,宣称 4 月 2 日关税启动日为 “国家解放日”。财政部将海关关税与特定消费税合并统计,夸大关税贡献,却回避近几月关税收入仅占联邦收入约 4% 的事实(历史平均水平为 2%)。

 在全球经济层面,呈现自我孤立。关税针对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越南等长期贸易伙伴,还系统性无视世贸组织规则,如对加拿大能源征收 10% 歧视性关税,将欧盟、日韩等传统盟友纳入 “肮脏 ” 名单,钢铝 50% 惩罚性关税引发强烈反弹。

 这种制度设计导致一个根本性悖论,当政策制定被资本利益集团深度俘获,其产出必然偏离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桑德斯参议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 “腐败的竞选融资体系的直接体现”。当亿万富翁阶层通过政治献金换取政策回报,普通劳动者的利益在立法过程中被系统性边缘化,最终形成了这场规模空前的财富转移。

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与减税组合,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系统性财富转移。表面上,关税被宣传为 “外国支付” 的爱国税,实则是对美国消费者的变相消费税;减税被包装为经济刺激工具,实则是向富裕阶层输送利益的管道。两者联动,关税为减税提供政治掩护,减税的财政缺口通过削减福利和增发国债填补,最终负担落在普通劳动者和未来世代肩上。

 “大而美” 这个名称很讽刺,法案既没提升宏观经济效率(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 GDP 增长将永久性下降 0.06 个百分点),也没改善社会福祉(1200 万人可能失去医保,800 万人可能失去食品券)。它的 “美丽” 只体现在顶层财富积累的数字上:最富有的 0.2% 美国人获得 2110 亿美元遗产税豁免,企业股票回购规模可能达 6 万亿美元。

 这种名实分离暴露了美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层问题,当资本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献金获得政策制定特权,民主制度就失去了调节社会公平的机能。德州众议员科尔特斯控诉 “他们给导弹的拨款,比贫困儿童的午餐费更慷慨”。当政策选择持续背离多数人福祉,社会契约的根基就会动摇。历史教训表明,当顶层收入占比超过 23.5% 的警戒线(当前已达此水平),社会动荡就可能成为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注:德州即德克萨斯州的简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