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怒全网、害人无数,还在继续……

作者 | 小飚

来源 | 视觉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街头,前面的行人手夹半截烟,正吞云吐雾,这些烟雾猝不及防地被你接住,落在你的头发上、衣服上、吸进你的肺里。

你屏住呼吸,加快脚步,走到吸烟者前头,可是对方一口烟,正好又喷在了你的后脑勺,烟味不减反增。这正是,你逃,烟追,你插翅难飞……

天下人苦二手烟久矣!

500

500

就在今年“世界无烟日”,有志愿者参加徒步捡烟头活动,步行短短三公里,就捡了满满一袋子。而这里还是中国控烟最严格的城市上海。

500

500

北京有网友计算,自己出门短短 5 分钟,已经吸了6个不同烟民的二手烟,出楼梯口1支,路边2支,等红绿灯时 2支,公园门口1支。更讽刺的是,该网友出门是路跑的,目的是为了健身。这一边跑步一边吸二手烟,这简直就是健康对冲啊。而这还仅仅是一线城市的街头“游烟”。

走进办公室,如果你拥有一位有吸烟习惯且“随地大小抽”的老板,恭喜你,半天下来你就基本能被二手烟腌入味了。

有网友吐槽,一个办公室里,她是唯一不抽烟的人。而她的领导和同事们从上班到下班,随时可以在办公室点燃一支烟,本来通风就不好的屋子一整天都烟雾缭绕。有同事劝她“打不过就加入”,她只能采取无声抵抗。每天早上从踏入办公室起,就要戴上防毒面具,戴好帽子,穿上固定的防二手烟外套……

500

而在不少禁烟还算严格的城市,虽然办公室里不许吸烟,可楼道依然免不了被烟雾笼罩;

有的公司把吸烟点设在室外,周遭的地面上也满是散落的烟头,开门关门之间时不时有烟味飘散来。

500

而饭店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估计很多人都有在饭店被烟味熏到的经历。

当你找到服务员,并指了指墙上的禁止吸烟标识时,服务员很可能会推三阻四地说,他们马上就吃完了,要不您换一桌?

而饭店里的烟雾报警器也是形同虚设。

500

如果你鼓足勇气,直接走到吸烟者面前制止吸烟,好脾气的会说,等我吸完这一支烟。

更多的吸烟者会觉得,怎么就你这么多事儿呢?#闻不了烟味就别出来吃饭#的词条还上过热搜。

如果你气不过,拍下对方抽烟的证据,打算拨打12345投诉,对方则马上会说你侵犯肖像权。

二手烟公认的重灾区,还有球场的厕所和火车站的站台。

500

球场的厕所,尤其男厕似乎永远是口痰混杂着烟蒂。

而在火车站台上,列车刚停靠,总有人一脚还在车厢里时,就迫不及待地把烟点着了。

更离谱的是,在一些酒店的无烟房,“禁止吸烟”的标牌旁边直接放了个烟灰缸,这也太抽象了,咱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行为艺术?

500


500

有人说,为了自己的健康权益,应该在公众场所勇敢对吸烟者说不,并第一时间出面制止吸烟行为。

勇敢的人值得敬佩,但是我们也很难对制止吸烟有所顾虑的人们苛责太多。

去年演员徐娇发微博诉说自己在餐厅遭遇二手烟的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关注。徐娇是在长沙某餐厅用餐时,发现邻桌抽烟。她请服务员劝阻无效,对方放话“把这支抽完”。徐娇随后自己上前交涉,并试图录下证据,抽烟男子抢了徐娇手机,还直接把烟头扔进她的饭碗。

500

这件事的最终的处理结果是,警方仅对抽烟男进行了口头教育,对男子和餐厅都没有进行处罚。而在徐娇微博下面,骂她矫情的网友也不在少数。明星尚且遭遇如此对待,作为平头老百姓的我们恐怕也很难得到更好的结果。

网上有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为的就是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却遇到在公园里一边遛弯一边抽烟的大爷。宝妈喊来公园保安制止,保安的意见是,公园这么大,带孩子离抽烟的人远一点不就行了。更让人无语的是,保安自己手里也掐着烟。

500

职场孕妇每次路过楼道都能发现有人吸烟,投诉物业十次之后,终于有安保人员在楼道出面制止吸烟。可笑的是,保安管理的仅仅是孕妇所在楼层,而烟民们都跑去其他楼层大抽特抽了。

最后保安们也是管了个寂寞,烟味依然各楼层弥漫。而不想被二手烟伤害本来是每个人的权利,却神奇地成为了孕妇的“特权”,吸烟者会觉得怀孕的同事又多事儿又麻烦。

500

有专门拍摄“灭烟头行动”的博主曾谈到:当你觉得制止吸烟者的阻力过大,会遭到嘲讽奚落,甚至谩骂殴打时,你当然可以选择回避或忍受,毕竟人身安全更重要。

而说到底,人们制止吸烟行为时的胆怯、犹豫和顾虑重重是因为各种法规没有给非吸烟者的权益撑腰。

500

有媒体报道,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某城市,控烟条例实施 10 年中,仅开出 23 张个人罚单  ,多数场所一直处于零处罚。投诉处理率不足 10% 。

而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吸烟者的认知偏差和不吸烟者要求禁烟时的“底气不足”

中国疾控中心曾对吸烟人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超半数的吸烟者都认为“吸烟是个人自由”,他们拒绝接受公共场所的吸烟限制。

所以当非吸烟者指出他们的行为不当、或制止他们吸烟时,这类烟民总会有百般借口,或是出奇的愤怒。


500

吸烟到底是不是个人自由呢?可以肯定地说,当然不是!

“吸烟有害健康”早已是经过科学证实的常识,并且印刷在烟盒上。不吸二手烟是每一个非吸烟者的权利。

二手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烟雾的背后是近百种已经明确的致癌物。所以可以说,每一个抽烟者释放的二手烟都堪比一个毒气弹。

500

更重要的是,烟民们释放的二手烟,比他们本人吸入的烟雾更毒。因为二手烟中八成都是侧流烟。

一个人抽烟时,通过烟嘴吸入的是主流烟;而在末端燃烧的烟蒂释放的烟雾,就是侧流烟。主流烟是燃烧充分的产物,而侧流大都没有燃烧完全。

拿中学化学举例,木炭在燃烧充分时产生的是二氧化碳;而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则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

烟草也是一样,燃烧不充分时有害气体会呼啸而来。

500

相比于主流烟,侧流烟雾危害更大。所以当一位烟民自己抽爽后,侧流烟对周围人的伤害还在继续。

有人觉得,有二手烟,开窗通风就行了啊!事实上,室内烟雾需通风16小时以上才能清除PM2.5。

而二手烟还会沉淀在头发上、衣服上、墙壁上、家具上、地板上、甚至灰尘里,成为三手烟。三手烟更难被清除,它们可以通过皮肤或者呼吸,重新进入身体。

500

二手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所以吸烟者去阳台或楼道抽烟,也不能规避二手烟危害。二手烟会顺着窗户缝隙、空调潜入室内。有人在阳台吸烟,邻居们也免不了要闻味儿了。

500

不久前,一则#从不吸烟的肺癌医生罹患肺癌#词条冲上热搜。

罹患肺癌的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林彦峰,他的研究课题就是“为什么不吸烟者也会患肺癌。”讽刺的是,他成为了自己研究课题的典型案例。

由于全球控烟行动,肺癌在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发生率都在下降,可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生率却在持续上升,在亚裔群体里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罹患肺癌之前并没有吸过烟。

虽然这些人没有主动吸入烟草,但如果所在的区域密布着吸烟者,他的呼吸环境就是接近吸烟者的。

500

在一些国家,医生在问诊肺癌患者时,会详细了解病人的伴侣和家人的吸烟史。因为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长期高强度的二手烟暴露史在临床诊断中可以视同吸烟史。

而我国类似的悲剧更多。一50岁女子因丈夫长期吸烟确诊肺癌!结婚的三十年中,丈夫不分场合每天抽两三包烟,医生指出二手烟是该病人患肺癌的重要诱因。

500

而孩子更难逃二手烟的伤害,河南郑州一名11岁男孩因反复发烧咳嗽,被确诊为肺恶性肿瘤。医生追溯病史发现,其父亲长期在家吸烟,导致孩子被迫吸入二手烟长达数年。这也说明儿童作为被动吸烟群体的脆弱。

500

当最亲密的人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当家长用自己的权威牺牲着孩子健康,家庭这个本应承载了温暖和爱的地方,却因二手烟变得面目狰狞。


500

健康还仅仅是吸烟危害的一个方面。

就在今年五月,北京市一栋高层居民楼的27层突发火灾,火势猛烈,如此高楼层救援十分困难,万幸该户居民家中无人。

后来事发居民楼楼下安装的拍摄高空抛物的摄像头,监控视频揭开了起火的原因——竟是一个小小的烟头。

500

要知道,燃烧时的香烟中心温度可达七百摄氏度。

500

而一般可燃物的燃点在三百度左右,远低于香烟点燃后的温度,。所以一根随手丢弃的烟头足以摧毁一座大楼、一片森林,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更过分的是,还有人把烟头丢向文物。有游客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内游玩时,把烟头丢进了兵马俑坑中。

500

网友们大呼离谱,纷纷谴责这名游客的行为。

500

500

当然有些时候,乱扔烟头,可不是被网友谴责几句就能了事的。

同样是游客,在草原游玩时乱丢烟头,造成草原过火面积达2119公顷。当地政府一纸诉状把该游客告上法庭。

2119公顷的过火面积,已经构成了失火罪。被告人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三年。所以千万别以为随便丢烟头是小事,分分钟让人牢底坐穿。


500

值得高兴的是,人们对于吸烟的态度还是有改变的。早在2019年,在人流最密集的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竟然设立了一个超过70平方米的豪华吸烟区,位置紧邻紧急疏散通道,这里有舒适的座椅,精致的柱式烟缸,俨然是“吸烟者的乐园”。

500

如今这个大型吸烟区早就被拆除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碍眼设施的消失,更是一次对公共空间定义权的夺回——它本应属于每一个自由行走、畅快呼吸的生命,而非烟雾的领地。

而最近的上海也开始对“游烟”动手了。在武康路、豫园商城、新天地、外滩、南京路步行街等地,街边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位志愿者对正行走中的抽烟人士进行劝阻,引导吸烟者到固定室外吸烟点。

500

而所有吸烟点,都不设置在休息区、等候区和行人的必经通道。同时,室外吸烟点面积不大于6平方米。不应设置座椅、自动售卖机、电子屏等。就是让吸烟者减少吸烟时长,也尽可能减少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

500

而深圳有个神奇操作:他们搞了负压吸烟舱——像科幻片的透明玻璃房,烟雾一冒头就被吸走,路人完全闻不到味儿!有烟民调侃:“蹲里头抽,感觉自己像实验室标本。” 虽然有点搞笑,但总比让全家老少陪他“品烟”强多了。这样的吸烟室建议全国推广。

500

更“刚”的是深圳卫健委,公众号上的一句“二手烟是霸凌”引爆10万人转发。

其实治理二手烟,从来不是“禁止快乐”,而是终结“一人抽烟、全员受害”的荒唐戏码。

同时二手烟受害者也不分性别,男性同样是二手烟的受害者,面对二手烟只有一个分类:吸烟者和非吸烟者。

回想新闻中,那位因丈夫三十年吞云吐雾而罹患肺癌的妻子,她应该正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和高昂的医疗费,而病床之外,吸烟者竟然还在为“纳税贡献论”振振有词。这是何其讽刺?

当生命权与所谓的“经济贡献”被放在天平两端,该倾向何方?答案早已刻在深圳卫健委的宣言里——二手烟是赤裸裸的“谋财害命”。烟草税收填补不了医疗资源的黑洞,更赎不回被烟雾吞噬的鲜活人生。

500

行走时不必突然屏息,用餐时无需仓皇换座,怀抱婴儿时不会被迫吸入毒雾。 这并非奢望,而是现代文明的及格线。

500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飚

视频号: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