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轻人,在海南打响了国产榴莲保卫战

500

如果翻开“中国吃货人的终极梦想”,清单里,很可能会有四个字:榴莲自由。

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就进口了156万吨榴莲,占领了全球贸易总量的95%。不过,在中国“买空全球榴莲”的豪迈消费欲望中,也悄悄催动了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外果商们不断抬价。

以至于,曾经一个正宗的“猫山王”单果榴莲价格就能飙升过800元,普通的金枕榴莲也动辄上百元起步。得益于气候、温差、地理风貌的综合作用,东南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让当地榴莲在甜度、口感、质地上,一度对国产榴莲遥遥领先。再加上,一般榴莲,从嫁接、种植、再到结果往往需要大约5年时间,各类严苛的生存条件导致产量稀少,客观上加剧了国外榴莲的紧俏。于是,价格高企的进口榴莲,这几年,也成为了国内消费者,一直难以绕开的钱包刺客。

不过,热爱美食虽然一直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可中国人同样追求实际。尤其这些年,国内的饕餮们,也逐渐对进口榴莲的高溢价产生了不满。于是,近年国产榴莲“保卫战”也顺势吹响,其中,海南凭借着相近的地理气候风貌,逐渐成为国产榴莲的核心产地。而在今年6月底,一场由农业大学为科技小院举办的毕业典礼上,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毕业生们培育的首批国产榴莲,在直播间一经售卖,就凭借亲民的价格、过硬的品质,瞬间吸引了大量网友围观,正式开售后则被迅速抢爆。

500

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的学生戴杰,直播时就开心地谈到,自己所在的科技小院今年培育的首批国产榴莲将在7月底正式上市,相比不完全成熟就得采摘、长途运输时容易产生“臭”味的进口榴莲:“(我们)所有国产榴莲都是树上自然成熟,希望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榴莲独有的清香”。

除了这款卖爆的国产榴莲,这次直播中,包含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富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等数十种品相上佳、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纷纷集合在直播间,一时间,全网3000万观众也相继涌入其中,消费的热情被源源释放。

那么,这些农产品究竟如何诞生,又有何奥妙?

一、助农提质增效的逻辑

升级好吃的、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要如何更广泛地触达消费者,让参与多方又能实现价值共赢?

说到这,不妨将视野转向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今年6月底,中国农业大学为科技小院筹办的一场别样“毕业典礼”上,就主导了本文开头这一场直播购物的狂欢。深入农业一线三年后,来自北京、河北、云南、海南、山西、内蒙古等全国各地21个科技小院的学生,在这个夏天从乡村回到母校,以一手培育出的50多种农产品在直播镜头中,向全网观众交出了在农村基层助农、落地生根后的“毕业作品”。

500

而在拼多多“千亿扶持”的补贴和流量加持下,这些在科技加持下,风味、品相、营养成本俱佳的农产品,也瞬间点燃了直播间群众的消费热情。其中,一经推出,就被迅速抢爆的国产榴莲,是三亚优旗科技小院学生们的三年来的辛苦结晶。

三年前,这批农学生来到中国的天涯海角,一头扎入农业基层,在榴莲种植技术上大胆创新,多次尝试后,这批学生们惊喜发现,若借助当地新鲜深海鱼类提炼出的鱼蛋白肥料,就可极大加快榴莲树生长,并且,还能全方位提升榴莲风味。“对比试验表明,施用鱼蛋白肥料后,榴莲树生长发育明显加速,且果型更好,果肉更饱满,口感香甜软糯。

”直播时,优旗榴莲科技小院另一个学生于天祥谈到,虽然现在科技小院的榴莲产量有限,不过团队正在剖析鱼蛋白化肥生物学机制,并将尽快推导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施肥方案,未来,有信心让国人都能吃上国产树上自然成熟的榴莲。事实上,以科技手段在深层改变国产农作物的质地口感,一举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不单单是三亚优旗榴莲科技小院的绝活。

多年前,首届科技小院大赛一等奖的团队成员,也在这次毕业典礼中,从西槐庄科技小院带上了当地科技赋能改良后的新“土特产”:冰淇淋萝卜。产品一亮相直播间,就吸引了消费者大量关注和好奇。500

说起“冰淇淋萝卜”,则极具字面意思上的“含金量”:来到西槐庄后,科技小院学生们就用独有的科研方案与当地“土特产”萝卜深度结合,一举挖掘出了极大的经济价值,扎扎实实让老乡们的钱包鼓了起来——小院学生王雯欣谈到,从小院建设至今,西槐庄村村集体收入就翻了4倍。助农项目实施多年来,产、学、研落地关键难点之一,不仅在于技术与农业一线结合,更在于如何找出当地差异化农产品,并借此形成独有的生产优势。不过,以上难点,也被西槐庄科技小院学生们顺势“拿捏”了:这支冠军团队2020年来到西槐庄村后,就在选育、改种新品种,引入水肥一体化设备、病虫害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彻底扭转了当地常年种植的土萝卜口感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品种经过改良培育后,则摇身一变,成了“冰淇淋萝卜”:口感脆甜多汁,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喜爱,也重新打造了西槐庄村萝卜产业的招牌。

而当西槐庄科技小院重塑当地产业头牌后并不知足,几年来,这批年轻人还把力量集中在了土地利用率的提升上,加上引入了西红柿、哈密瓜等作物进行矮化密植,也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户的“发财面”。“我们的西红柿甜度比普通品种高30%,可生熟两吃,且具备‘割茬迅速再生’特性,种植效益高。哈密瓜也进行精细管理,每株瓜藤仅保留一颗,确保果实充分吸收养分,我们的哈密瓜甜度则可达18度以上。”谈到自己的“毕业成果”,王雯欣十分欣慰。

500

不单单是树上熟榴莲、冰淇淋萝卜,这次科技小院“毕业典礼”上,全国各地科技小院学生们搭建的农研成果大集,几乎都有过人之处——从玉露香梨汁、妮娜皇后葡萄,再到硒黑小麦粉、低升糖指数鲜食玉米,每一个学生们“毕业作品”都把农产品从源头定向改良,将农产品的价格、品相、口感等提高不少,市场流通中,也变得更有竞争力。

并且,这些农产品也因为有了拼多多的定向扶持,在品牌打造、销售链路等环节都有了更大助力,产品顺势得到了大量曝光,不少产品更是成为平台爆款。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青年在中国蓝天白云、各色土地上深耕奋斗,将科技与汗水结合的青春故事,起源于2009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在河北曲周建立起的科技小院,其旨在为小农户提供 “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 的科技服务。16年后,拼多多大力扶持的科技小院,现在已经突破1800个,覆盖了全国各地乡村,从最初帮扶小农户,到助力脱贫攻坚,再到如今为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服务模式也实现了全面升级。

而以上种种举措,也让全国多地的老乡们,实实在在吃到了农业创新的科技红利。并且,以拼多多为首的电商平台助农事业走到现在,一场商业的逻辑嬗变已悄然发生:这次毕业典礼上,几乎每一个科技小院学生们的助农故事,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早期助农,往往聚焦解决农产品供给侧的问题,即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可到了当下,拼多多大力帮扶的科技小院,已经搭建出人才—科研—市场的完整闭环,更多以科技小院学生为领头的新农人,已经将助农从“销售端”延伸至“生产端”,商业逻辑已经完成根本性升级。

二、拼多多助农的“三重共振”

当天农研成果大集展后,回到农大的毕业生们,随后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晚宴——当晚,农大用各个科技小院的成果作为食材,制作出了玉露鸭腿煲莲藕汤、果蔬斑节虾沙拉、黑椒蒜蓉牛肉法棍、干烧竹节虾、豉油罗马生菜咔啦虾、芝士焗榴莲、羊奶椰子布丁等特色菜品。

而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是一个毕业生们鲜活的故事。

比如,晚宴上端出的法棍面包,就来自河北曲周刘庄科技小院同学们的“毕业作品”:用中国小麦品种生产的强筋面粉。刘庄科技小院博士生付山,谈到这款面筋时无不自豪:“现在我们国家自己产的面粉,也能做出口感和弹性非常好的面包,一点不输进口的小麦粉。希望我们的面包早日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反哺前端小麦的种植。

”实际上,这一款面粉的诞生与铺开,正将进口优质麦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渐渐撕开了一道口子。时间回到2024年。彼时,曲周科技小院响应国家食品安全号召,与当地各股力量一道,集中参与攻关了“绿色吨半粮”的目标,并在大量尝试后,最终实现了增产、减排、节能的综合管理,也让当地粮食周年亩产达到1.52吨,比全县平均增产42%。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项粮食攻克任务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绿色智能肥料”,就来自拼多多支持研发而来:2023年,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设立研究基金,其中200万元用于支持“绿色吨半粮”专用肥料研发。除了对科技小院大量资金支持,拼多多从2021年到2025年,还在全国举办了三届科技小院大赛,极大丰富了科技小院的人才储备,并推动了科研进步:仅前两届科技小院大赛,就在这些年带动约1500名农学研究生深入农业一线。

并且,这批农学生在中国农村的成长故事,也与这些年科技小院的成长逻辑共通:事实上,三届科技小院大赛没有停留在单纯的竞争排名中,而是致力于帮扶更多毕业生走入农业一线,最终才能让更多理论层面的助农方案,得以扎扎实实在全国农村的广大土地上,生根发芽。也是在以上种种支持下,科技小院的存在有了更多的意义,并逐渐释放出“技术试验田+人才孵化器+模式示范窗”效应,在社会上释放出更大能量。例如,在今年4月底,由拼多多支持,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联合建设的数商兴农科技小院在大理古生村正式揭牌。

这个聚焦于“数字商业+新农人培养”的科技小院,到现在,已经落地1个养分智慧管控平台项目、支持了7个农业高质量科研课题、协助20多个科技小院的优质农产品“触网”。不仅如此,数商兴农科技小院,还为更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了机会。“既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学习平台,也为我们搭建了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这次晚会上,云南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的毕业生杨静,分享自己毕业回乡创业历程时,就谈到拼多多了自己很多支持。事实上,在杨静扎根创业成长的古生村科技小院,这些年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202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带领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师生进驻古生村,成立了科技小院,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到了现在,这个人口不足1000的小村落,已经有11个科技小院,100多名农林院校师生在洱海边,不断用现代农业技术“爆改”乡村,已经将过去小农耕作的传统模式,变为了当下水稻、烟草、蔬菜等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综合一体的现代乡村。

500

经历多年增效提质发展,洱海边的古生村在当下也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现代农业示范模板,更是在近期“国内开花国外香”,吸引了不少国际友人的瞩目——今年的5月底,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与浙江大学、拼多多联合主办的“2025数字农业创新训练营”上,来自肯尼亚、乌干达、秘鲁等8个国家的16名青年农业创业者就来到大理的各个科技小院里“取经”,与当地农户一起走入田间地头,深入考察了中国现代农业最新发展成果。

由此,这一场由拼多多主导的助农生态,也从“本土实践”走向了“全球经验输出”:若从2019年算起,拼多多更是连续支持了四届“全球农创客大赛”,并累计发掘或孵化了600个青年农业创业项目,覆盖五大洲75个国家,也相当程度促进了国内外农业交流与进步。不仅如此,历经多年发展的科技小院,也已从教授科学种地、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的1.0版本,到成立合作社、助力产业兴农的2.0版本,逐步升级到了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3.0+版本。

这也是拼多多成立科技小院的初衷所在:即从聚焦“农产品上行”到探寻“源头深度赋能”的探索,通过资金、技术、市场的持续投入,将助农从销售环节的提质增效,转化为“响应国家战略、农业技术创新、青年人才培育、乡村生态共建””的系统性工程。十多年来,科技小院的路已经越走越宽,科技小院更是紧紧围绕“三农”发展的重要需求,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农业强国贡献了自己独有的力量。

三、乡村振兴中,拼多多给出全新答案

过去三年,全国各地驻村的科技小院学生们,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与很多高校生在学校热情洋溢、荷尔蒙与多巴胺分泌旺盛的青春相比,科技小院学生们长期驻扎农村,时常头顶烈日,背靠大地,艰苦和坚守,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

500

这一次,这群扎根基层多年的毕业生,带上自己一手培育的农产品回到母校,再次重聚,这既是他们学生时代的结束,也是辛苦耕耘三年的农产品,必须面对市场的检验的开始。谈及支持举办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的原因,拼多多负责人王鲁阳表示:“值此毕业季,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一种温情的方式,鼓励同学们继续前行。同时,拼多多也在站内搭建了科技小院专区,为大家创办线上毕业展,让全国消费者都能看见同学们三年耕耘的毕业成果。”

为此,科技小院将成为拼多多“数字农业实验室”,更多青年将带着技术、市场与情怀回到土地,而拼多多将继续“扶上马、送一程”,通过多种方式帮助科技小院高质量的农产品更顺畅地对接市场,打响品牌。“如果说小院学子们是默默耕耘在中国乡村最深处的星星之火,我们则想成为吹旺这星火的东风,拼多多接下来将继续赋能农业生产、销售、运营的全产业链,继续携手小院师生,让中国乡村变得更好。”王鲁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批科技小院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时,又一批新生正踏上奔赴乡村的第一站:当前,来自多所高校的2025级研究生,正在云南大理、河北曲周、北京平谷等地,开启为期45天的科技小院新生入学实践教育。从这点上说,当这些年科技小院培育出一批又批毕业生深入农业一线时,真正的意义不止于一个接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农产品走向市场,更是一个又个年轻的、鲜活个体可贵的成长故事,去不断激励更多的人,去看见、发现中国越发美好的乡村生态。

“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展示科研成果的直播,更是一场情感浓烈的告别。”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副教授、古生村科技小院负责教师金可默表示,她有幸陪伴同学们走过三年驻村科研的时光,见证他们从青涩新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三农”人才:“在这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上,我们不仅展示了榴莲、玉米、羊驼绒这些‘毕业作品’,也向社会展示了小院学子的担当与创造。”正因如此,在以人为本核心思路下,乡村振兴行也不应再是一句口号,而或许是一桌菜、一群人、一条路的多年的坚守,和自我实现的故事。

如果要将贯穿多年中国大量青年助农的故事做一个总结:那么,记录个人的成长、真正尊重作为一个人的原本的价值,或许将是永恒的主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