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南》回春,这次小学生拯救的是中年危机
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尽管总不能从小学毕业,柯南依旧经历着自己事业的高峰与低谷。可见上学虽能作为逃避但无用,该来的总会来。
喜讯是这次《名侦探柯南》显然迎来了事业新高。从线上到线下,走哪都能看见柯南的联名,堪比“大宝天天见”。肯德基、雀巢咖啡、Keep、泡泡玛特……“柯南怎么又火了?是因为电影吗?”可能是路人近期最好奇的问题之一。
虽说“柯南”作为IP常青树,年年都有大量周边面世,但今年的联名数量明显远超往年。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1月开始,国内与柯南联名的品牌已超过20个,再加上日本品牌,总共超过30个。
日本品牌联名暴增可以理解。因为最新的剧场版《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自4月上映以来,在日本狂揽143亿日元票房,来到日本影史榜第17名,且还在持续爬榜中。
但咱们这边《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的表现,却有点未映先火的意思。待真上映了,口碑倒也并不如何炸裂。反而因为“近十年最好剧场版”的口号抬高了不少人的期待,看完觉得不过尔尔。
与其说是口碑传播引爆了柯南票房,不如说是联名火热将新片上映充分告知。截至7月6日,上映10天的《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票房已达2.78亿,马上追平去年的系列冠军《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猫眼专业版给出的预测票房更高达4亿。随着票房表现超预期,《独眼的残像》映后又新增了多个联名。
那么问题来了:每年一部的柯南剧场版早成定例,为何今年局面如此热闹?
代理巨头的中年焦虑
事实上,正因为日本的版权方、中国的代理商、中国的引进方,似乎人人都在经历自己的“中年危机”,才有了这一次共推“柯南”IP的不谋而合。
仔细观察“柯南”联名图,会看到最下面一行以@开头的版权信息。相同的是都有青山刚昌(Gosho Aoyama),即创作《名侦探柯南》的漫画家。不同的是青山刚昌名字之后的一组署名。
有的是shogakukan,即小学馆;有的是shogakukan,YTV,TMS,即小学馆、读卖电视台、TMS娱乐;有的是DETECTIVE CONAN COMMITTEE ALL Rights Reserved,即《名侦探柯南》剧场版的制作委员会。
日本的版权划分相当复杂,国内品牌方联名的源头也各不相同。“柯南”漫画版权归属小学馆,剧场版电影版权归属每部电影的制作委员会,最受欢迎的TV版动画版权则归属小学馆、读卖电视台、TMS娱乐。
而本次柯南剧场版引进方路画,其入局谷子经济的路子,是找制作委员会拿电影发行权的同时,顺带拿下了电影的衍生版权,故而能靠卖电影周边赚钱。
去年,路画通过《间谍过家家代号:白》的电影授权,还跟德芙、北京市政交通等搞起联名。但今年路画做“柯南”联名,又绕不开SCLA新创华的logo。
通常来说,日本版权方都不会直接给授权,而是通过他们信任的一级代理商去做授权。而这些代理商之所以能被信任,大多是因为有日资或者日企高管背景。曾经在日本引进片市场扮演重要中间商角色的欧桦文化,背靠的就是日本欧力士集团。
新创华的大股东与法人孙剑,曾任日本玩具巨头万代的亚洲区战略顾问。新创华的前身上海世纪华创的董事杉浦幸昌,曾任万代社长。
这关系,明显比代理集英社版权的翻翻动漫更“铁”。翻翻动漫大股东与法人沈浩只是一个曾在日本读研、工作过的日漫迷。
这种关系亲疏,可能也决定了利益分成多寡。这些年,新创华专注做代理商赚得盆满钵满。而翻翻却在积极拓展其他业务,又是进军动画制作,又是做衍生品品牌三月兽。路画做《间谍过家家》的衍生并不需要带上翻翻的授权logo,但做“柯南”的衍生,处处都得带上新创华的授权logo。
其实,新创华最早代理的王炸IP并非柯南,而是奥特曼。从2001年起,新创华就获得了“迪迦”奥特曼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代理权,其后陆续拿下了“戴拿”等多个奥特曼IP独家版权。而新创华拿柯南IP,都是十年后的事了。
前些年,奥特曼因为卡游在小学生群体里又火了一把。但群众刚感慨完每一代少年都“相信光”,从2023年开始,奥特曼IP逐渐“过气”。2024年,取而代之的王牌IP是《小马宝莉》。去年,卡游向新创华的采购额从2022年的2.88亿下滑至1.58亿元。
与此同时,奇奥天尊授权的低价奥特曼产品,一直在持续扰乱奥特曼衍生市场。奇奥天尊拥有的经典奥特曼版权来源于泰国导演辛波特,而他的版权来源于一份饱受争议的《1976年合同》。相传,奥特曼公司圆谷闹财务危机的时候,将9部奥特曼作品的海外著作权无限期转让给辛波特。
尽管很多国家的法律不认这份合同,但偏偏最赚钱的中国内地市场目前是认的。因此,面对奥特曼IP的维权泥潭与收入锐减,新创华比往年投入了更多精力到“柯南”身上——奥特曼老矣,柯南可永远是小学生呐!
日本人也松口了
日漫IP联名之严格众所周知,日本版权方对衍生物料的“监修”堪称事无巨细,番位站位穿衣打扮都有限制。但这两年,柯南联名却频繁“出事”。
去年,茶饮品牌柠季挂出“谁才是你心目中的官配CP”的海报,被粉丝痛批不尊重原作,柯南、灰原哀在原作中并非恋人关系。今年,知名玩具厂商布鲁可联名,搞“双女主”营销、毛利兰的玩具设计还“有种没穿裤子”的擦边感。
而且,IP授权默认的行规,是同一个IP不授权同一个品类,“柯南”却在同年授权给两个茶饮品牌。曾批判咱们国内做动漫“榨干”IP人气的日方,怎么也开始能捞快捞了?
这或许跟日漫本身的“经济危机”有关。2016年,因为漫画村盗版网站的出现,日漫三大社集体受创,小学馆更是亏了8个亿。直到2019年,小学馆才扭亏为盈。这一方面是因为2018年,盗版网站漫画村得到整治。另一方面还是靠柯南剧场版,2018年上映的《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虽然口碑不咋样,却卖了91亿日元。
可惜好景不长。2023年,小学馆再次闹饥荒,净利润从2022年的61亿日元,暴跌67%,只有21亿日元,回到2019年水平。粉丝将其归咎为《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情感线争议,导致漫画销量锐减。
但其实,漫画销量下滑是时代所趋。日本传统漫画市场本就受到新媒体冲击,小学馆数字转型不成功、造新IP能力下降,那就只能“啃老”。
所以这两年,小学馆不仅在日本再贩柯南谷子,也在咱们这边疯狂授权,自己亲手把“海景谷”的价格打了下来。
就连日媒也跟风报道“中国实体商场被谷子经济拯救”。讽刺的是,当前以欧力士为代表的日企在中国市场大撤退之际,日漫IP却仿佛成为中国拯救不景气零售业的救世主。
但泛滥的授权,同质化的谷子产出,也导致了日谷的迅速贬值。去年闲鱼发布的数据显示,国谷交易额首次超过日谷。而今年一季度,国谷交易额更是大幅超了日谷。
面对日本IP在中国市场涸泽而渔的风险,日媒却比往常“短视势利”了许多,称应该趁着有需求的时候,迅速确保最大收益——能捞快捞、能捞尽捞,硬糖君没说错吧?等这批熟悉日漫的人都老了,那更是过期不候啦。
谷子拯救电影院?
虽说做柯南周边要通过新创华,路画仍然对其相当上心。从去年开始,《名侦探柯南》漫画连载30周年纪念展,先是在上海,再到北京,现在开到深圳。
自打去年,《排球少年》《间谍过家家》让路画赚到周边的钱后,业界看路画都不是单纯的电影公司了。作为日本引进片方面的第一梯队玩家,路画首先要面对的是日片版权水涨船高。随着日漫电影在国内票房屡创新高,内地引进方纷至沓来抢夺IP,头部IP价格都被哄抬至近1000万美金了。
于是,路画想出了新的解题思路——与其竞价下去,不如换个方式给钱,高价打包拿下电影衍生品版权。既高价竞下了发行版权,又能靠卖衍生品,弥补高版权费带来的票房风险。情况类似,2024年末引进了不少日片的华策,也宣布进军谷子经济。
而且随着“电影院被抛弃论”不断兴起,电影人的危机感前所未有。既然谷子经济能盘活实体商场,那是不是也能盘活电影院?
前不久,万达电影总裁陈祉希提出“超级娱乐空间”概念,似乎想借“谷子热”重塑电影院功能。近来其动作包括但不限于:万达系电影院与乙游《光与夜之恋》进行了联名活动,万达电影全资子公司北京影时光与关联方上海儒意星辰共同投资了潮玩公司52TOYS。万达电影去年就曾在互动平台表示,将通过与头部影视、游戏、潮玩IP联名合作,打造限定版谷子系列产品。
但影视公司做了这么多年衍生品,当年各个将“中国迪士尼”喊得山响,现在换个名字与噱头,就真能做起来吗?
电影IP本身热度期短、长线购买力弱,加上国产影视都高度依赖一锤子买卖。当年也曾满街“胡巴”(《捉妖记》)堪比“一吒难求”,如今恐怕提起名字都得仔细回想下是啥。也不是上游不舍得花钱,当年华谊还没把“狄仁杰”IP运营好,就着急砸钱修了好几年的主题乐园。结果等修好了,粉丝都跑没了。
那别指望自己创造、运营长线IP了,直接拿日漫、乙游成熟IP来做,哪怕授权贵点呢。但电影圈和二次元圈是两个圈,电影人又哪懂二次元的“敏感肌”。去年6月,路画举办的《排球少年》粉丝节几乎收获了二次元群体的全差评,从主持、翻译到活动策划都达不到初级二次元考核水平。今年《独眼的残像》特殊场也是水平参差,赶上什么全凭运气。
其实那些首映礼尬演和电影院服务,搁平常看电影也就忍了,多尬的路演硬糖君都见过。但人家二次元是高客单价、高强度冲浪用户,既然要卖特殊票价和周边产品给人家,要求自然就上去了。日漫IP与谷子本质都是粉丝经济,和面向路人大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传统电影营销全然不同。公关危机、口碑塌房是流量热度、多元变现的孪生兄弟。
而眼前热闹的谷子经济背后,也是一波又一波的谷店倒闭潮。但无论如何,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是胜利。重重中年危机之下,也只能集体向小学生“借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