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人,爱所有的人才对
【本文由“华纳王”推荐,来自《不再靠“绩效”吃饭,是人类的未来》评论区,标题为华纳王添加】
- 金刚狼之刃
不要光谈权利,不谈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不参与劳动的人,保障其基本生存的消费能力(权利)可以,但如果给得太多,绝大部份的人都不会去劳动了,而机器人、AI并不能生产和服务一切。你自己想想,人都不用劳动、工作,直接给每个人就发3000块以上的退休金,那还不98%的人躺平,都去玩乐去了?上学也没必要了,上学本来学的也是知识和工作能力。但是,玩乐也得有人提供服务啊!比如菜谁来种,谁来做?凭什么少数的精英要辛勤工作,让别人只管玩乐享受?精英也不干啊!如果我是精英,我恐怕更想把那些多余的人干掉,只留那些愿意提供服务的人,让这个世界更清静些,让自己辛勤工作后好好享受。最好的风景和生活,首先人不能多。
你是把所有的劳动都当作“不得不被人来做”的苦差事,把社会当作一个资源永远稀缺、劳动永远苦役、技术永远无能的静止结构。这种“恐吓性推理”,与其说是在讲现实,不如说是在预设一种精英对他人控制的幻想剧本。
你说“3000块退休金人人发,98%的人就躺平”,这个推论极度简化了人类动机结构。人类不是因为被鞭子抽才愿意劳动的。在满足基本消费之后,人们依然愿意参与工作、学习、协作,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劳动是人的表达和社会参与方式。无数人在非盈利的公益组织中努力,在开源社区无偿写代码,在豆瓣写万字长评,在知乎日更回答,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表达、影响、连结。
创造性劳动本身就是人的自我实现。牛顿、爱因斯坦、陀思妥耶夫斯基、马斯克,他们做的事常常不是“为了活下去”,而是“为了活得有意义”。反而是那些被逼迫为了温饱而打三份工的打工人,最缺乏学习与创造的空间。人人发3000不是为了让人玩乐,而是为了让人“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从而有选择工作的自由。
你说“如果没人去上学、没人服务怎么办”,恰恰说明当前上学和服务是被逼的,是为生存而“义务劳动”,这是隐性奴役。
说到底,“没有义务就不能有权利”,这种说法是对权利的误解。真正的文明社会,是通过保障人权来激发自愿义务,而不是用义务绑架权利、用绩效筛选人类。
你说:“机器人AI并不能服务一切”,没错,但正因为不能服务一切,所以社会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那不是靠压迫大多数人“别玩了,回来干活”,而是通过两条路径:
第一,优先让技术替代一切有害劳动。体力苦活、危险职业、重复机械劳动,理应由自动化承担,而不是继续靠“激励穷人干活”来填补空缺。
第二,建立“服务换服务”的保障型制度,而不是“劳动换生存”的惩罚性制度。你可以不做菜,但别人种菜你也做别的贡献,比如社区维护、文化建设、知识传播、照护老人等。不是每个劳动都要量化为“绩效”,很多劳动是社会协同的不可量化结构。只有先保障了消费权,劳动才有可能回归为“自由参与”,而不是“迫于绩效考核”的表演。
再说精英“辛苦工作,为什么要养别人”的逻辑,那你干脆说:医生要不要治陌生人?老师要不要教不认识的孩子?这不是“辛苦了还被剥削”,这是文明社会的共建。因为“有些人不工作”就说“那我们都不服务他人”。那你还要社会干什么?全世界每个人都只服务自己?那你说的不是社会,是野兽林。
而你最后那句“最好的风景和生活,首先人不能多”,更是暴露了你潜意识的技术—精英—淘汰论的残酷内核。你不是在担心“制度不合理”,你是在为“社会要被控制”找正当性。你幻想着:如果能少点“多余的人”,社会效率会更高,精英享受更多。但你有没有想过——谁来定义“多余”?你如何确保你不是下一批被算法归为“冗余”的人?
“不愿服务‘不劳而获者”是假想‘不劳而获者”无用,是你用错了衡量的标尺,如果一个人不能开发操作系统,但能讲故事、创作艺术、育人教书,研究科学,艺术,宗教,他就对系统“无效”吗?如果他激励了别人、安慰了家人、培养了孩子,他就该被清除吗?
技术控制者无法单独维持全部系统:你再会造机器人,也不可能自己教育下一代、制造文化、创造人际网络;他们的生存质量、精神满足、安全保障、技术延续,都依赖于一个有组织、有协作、情感健全、人口多样的社会系统。
技术系统不是封闭的小作坊,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产能本质上依赖于——多样的消费主体、复杂的需求结构、文化与心理的支撑网络,才能使技术充分运行。否则即使是机器人生产,也可以因为需求单一化,少量化而导致技术统治者本身的福利、丰富性,多样性下降。
如果你只服务自己和仅仅参与机器生产和维护的人群:那么需求种类骤减,系统功能退化;创新路径枯竭,文化活力消亡;无人对抗风险,系统脆弱性暴露。
多数人的存在,本身是未来价值与潜能的池子,你无法预知谁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组织者;保障所有人消费权与发展机会,是对未来创新、文化活力、技术延续的投资。
技术控制者不是永远不可替代,他自身也面临更新问题,终将面临:衰老、错误决策、他人挑战,他需要为自身和子孙购买未来。
哪怕技术统治者能够控制整个机器人队列,也控制不了:爆炸的孤独感,新一代的离心力,系统无法自我更新的停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