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点:高考不应该录取那么多人!

【本文由“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推荐,来自《高考该改革了》评论区,标题为美国霸权必将被打倒添加】

  • 印加节度使
  • 我早就跟晨大说过了,他这个思路需要配合的是社会全面放开非法移民,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不知道为什么始终觉得这些好像都是可以相互割裂的……而且晨大国内的母校就是651-654工程的参与者之一(晨大母校是652),当时中央要求全国四个顶尖院校去三线各办了一个分校,事实上这些分校都发展得一塌糊涂。

    晨大这篇帖子,比起毛远新在张铁生那个辽宁日报上登过的信上的批示,就少了个毛主席万岁,精神内核是完全一样的,视角都和张铁生那封信是一模一样的:

    尊敬的领导:

    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虽然很浅,但我印象也很浅,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

    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并非可耻,可以勉强地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白塔公社考生 张铁生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

    说得玩笑一点的话,这个帖子和评论区的斗争,就是21世纪的、邓副主席贯彻毛主席以统一文化考试选拔工农兵大学生最高指示的教育革命红线与四人帮特权思想教育黑线之间的路线斗争……

我的观点:高考不应该录取那么多人

当同龄人中20%能上大学的时候,大家不会歧视落榜的80%,但是当同龄人中60%都能进大学的时候,那40%落选的没法不被大家鄙视。

试图让所有人都能上大学,不会讨好所有人,只会得罪所有人。因为这等于把上大学的好处给废除了。

说个扎心的事实:10年前我去职称培训时,发现签到簿上本科生成了珍稀动物,比博士都少!明明每年本科毕业的是研究生毕业的10倍,为什么在专业晋升的时候比例完全倒了过来——这又没人数限制!我们的本科教育直接就成了鸡肋。

最后,我最诧异的是,晨大这个高考的绝对收益者,一个推举制腐败年代的亲历者,居然给出了推举制这个方案,我表示完全不理解!不是说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历史教训么?晨大,你当年到底读了点啥历史书啊?——哦,晨大当年没读过像样的文科书......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