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9.2,灾难级翻车了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有什么名字平平无奇但巨好看的剧集吗?
你很可能一眼略过了。
Sir看的时候反复瞪大了眼睛:
这是真的?这也是真的?这……最好不是真的。
彩排 第二季
The Rehearsal Season 2
制作人内森·菲尔德,来自加拿大的喜剧鬼才。
此前制作的《救援高手》系列,评分清一色的9分。
两年前上线的《彩排》第一季,它的宗旨只有一个:
借助虚构的彩排,来更好地应对和掌握现实。
在上一季成功后,金主HBO开出条件。
新一季,预算无上限,但,要拍喜剧。
但要不说内森是鬼才呢。
他立刻就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一点都不喜剧的议题——
空难。
01
受控
内森研究了过往许多空难的黑匣子数据,发现一个特点——
在很多时候,导致空难的原因,是机长的一意孤行。
但别忘了,机舱里的操作系统是有两套的,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在空难发生前,副机长去了哪里?
为什么他们没有反对机长的操作,甚至直接夺权?
所以,内森假设,是驾驶舱内的交流出现了问题。
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彩排的方式,为飞行员培训沟通技巧。
内森分了三步走。
第一步,选人。
内森的彩排,一贯遵循方法派的理论,讲究的就是一个完全模仿。
所以,他需要一些飞行员来近距离观察。
就比如穆蒂,副机长,与人和善,工作认真。
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个异地的女友。
一个完美的老好人。
第二步,是砸钱。
为了观察穆蒂的工作日常,内森希望能跟随穆蒂拍摄。
但机场以他是喜剧演员为由,拒绝了拍摄。
这怎么难得倒背后有金主撑腰的内森?
他二话不说,起手就建了一个新航站楼。
每一个细节都原样复刻,还请来了一大堆演员,每人找准一个机组成员观察,只为百分百地演出人员的神韵。
什么叫花金主钱不心疼啊?
最后一步,是正式彩排。
穆蒂很擅长演出,他在新机场里,复制了他飞行前的准备。
但在观察中,内森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穆蒂,是个沉默的人。
在工作前,他从不跟休息室里的其他同僚多说一句话。
也没有和要搭班的机长提前说话的兴趣。
这种沉默,也延伸到了穆蒂的情感关系里。
他很担心女友的打工会让她离开自己,却从不肯直说。
因为在他的想象里,说出真实感受,等同于把那个糟糕的结果提前摆在面前。
亲密关系中的后果,是分手。
工作关系中的后果,是失业。
机长身份带来的权威,让副机长们往往难以在关系中挑战机长。
哪怕明知那个决定有可能是错的。
于是内森把他的女友请到了片场,想让他俩进行第二次彩排。
二人要进入驾驶舱,然后分别扮演机长和副机长,穆蒂要向女友说出自己的不安。
事实证明,彩排很顺利,穆蒂敞开了心扉,女友表示了理解。
彩排完毕,穆蒂和女友都显得很开心。
可下一秒,他们的拥抱,都是那么的勉强。
发现了吗?
这种彩排,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的表演。
内森看似笨拙,实则游刃有余地掌握着一切。
从头到尾,穆蒂都是情景实验的小白鼠。
一场游戏里,有一个上帝不可怕。
可怕的是,这个上帝时时刻刻都会亲自下场。
有种违和感,始终挥之不去。
02
失控
违和感,来自于剧本。
内森是制作人,却明目张胆地在镜头前指导剧情。
他似乎从不在意真实,反而追求的,就是一种分不清虚构和现实的模糊感。
而且,他还故意让你我都看见这点。
譬如第一集开头,他在公园里,看到了一个受伤的小丑。
小丑很痛苦地请求着围观路人的帮助,但路人只当他在耍宝。
内森于是发出感叹,像他们这种做喜剧的,天生就不被人信赖。
以至于他想认真做些什么,都不会被严肃地对待。
可镜头一转,他喊了一声咔。
原来,这些人都是演员,他们只是在表演“小丑不被信任”的场景而已。
这是一场彩排,但已足够让Sir感到后怕。
在第一季里,内森就已经在探索影像的真实边界。
通过剪辑,彩排与真实影像的拼接,达到欺骗观众的效果。
△ 上图为演员,下图为真委托人。
而第二季一开始,他就在观众们心里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
他在强调的,是他作为制片人的权力。
他要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是有着改变叙事方向的能力的。
同理,内森的这些彩排,都对飞行员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冒犯。
而且,看看他们与内森交流时的场景。
那种表情,就像是他们在机舱里面对机长似的。
第五集里,内森终于有机会,去面见一位关心飞行安全的议员。
这位议员同时是自闭症群体的关心者,也是航空小组委员会的成员。
内森为此,还专门去了趟自闭症协会,拿了个董事头衔。
他事先彩排了很多次,但始终没办法做好,于是他决定放弃彩排,硬着头皮上。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议员没有重视他的看法。
再看看内森此刻的状态。
和飞行员们在他面前也没什么区别。
在这一刻,故事完成了某种绝妙的闭环。
副机长与机长,飞行员与内森,内森与议员,甚至是内森与屏幕前的我们。
每个人,都时刻处在不同的权力错位里。
有时候,内森是上位者,就比如他面对飞行员,或是面对观众。
有时候,内森是下位者,如同他面对议员。
前四集里,他一直相信,沟通技巧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
副机长们在机舱内的失语,只是他们还没有掌握技巧,或不愿去掌握。
但在第五集上,他,与观众们都明白了。
与事先有没有预演无关。
也与技巧的高明与否无关。
那是不同人际关系在权力结构下的一种必然的失语。
当人际关系中存在权力的错位时,这种沉默变成了一种自保的手段。
而彩排,并不能真正地帮他们处理这些。
03
真实
说到这,想必你也发现了。
虽然《彩排》第二季一直在讲空难,但实际上,内森想要深入挖掘的,远不止飞行安全。
它在问你,在现实的压力,人情的交际下。
你还能不能保有最本真的自我?
举个例子。
到了最后一集,内森做出了一个最大胆的决定。
他要以身入局,买一架飞机,真正地成为一个飞行员。
为此,他做了很多训练,考下了所需的所有资格证。
但,正式飞行之前,他还有一项考验:
填写联邦飞行局的体检问卷。
对于民航飞行员来说,他们是不能示弱的。
一旦在航空局的体检表上坦白了自己有问题,哪怕只是小小的情绪问题,都肯定会被停飞。
内森想要坦诚地面对自己。
虽然是个喜剧演员,但哪怕是在镜头前,他也从来不快乐。
相反,他羞涩,内向,焦虑感严重。
但,成为一名民航机长的诱惑太大了,他无法抗拒。
于是,他没有如实汇报,只是抽空去做了体检,并赶在结果出来前,带着一众演员和副机长,飞上了天空。
飞行过程相当平稳,事先的预演和训练起了效果。
当他降落时,所有人都在赞美他,甚至鼓励他去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内森自己也颇为得意,他从中获取了信心,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毕竟,飞行是一件太孤独的事情,只要能带乘客们升空,并平安降落,没有人会在意驾驶舱里发生了什么。
相比平安落地时,乘客们把他当成英雄的成就感,飞行过程中的交流缺失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这才是机长们一意孤行的源头。
因为他们从来只相信自己。
也只能相信自己。
飞行成功后的成就感,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奖赏。
反过来,这种长久持续的正反馈,也迫使他们越发地把自己塑造成人们心中“英雄机长”的形象。
即使真实的自己也许不是那样的,那也没有关系。
就像内森在最后,收到了来自体检中心的短信,他的体检报告出来了。
但。
他摁下了删除键。
他已经确信了自己的能力,他不需要关注那些可能会带给他负面影响的东西了。
他终于被自己想要战胜的东西给战胜了。
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内森真的成了一名飞行员,业余时间负责给波音公司从世界各地回收空余的波音737。
他开始像一个真的飞行员一样思考,去享受飞行带给他的快乐与平静。
他不再去想那些情绪问题,那些沟通障碍,那些原本让自己如坐针毡的焦虑感。
是他忘了?
不。
只是因为,民航客机的驾驶难度太高,所以,飞行员们都会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
如果有问题。
他们是不会允许人进入驾驶舱的。
所以既然你进来了,那一定是没问题的。
但别忘了,内森的本色没有变。
他依然是那个拘谨,笨拙,说话不动听的喜剧演员。
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模仿,学习怎么去更合群。
学着变得更真诚,学着变得更像一个被外界所接受的人。
有时他成功了,有时他没有。
可他内心的那些不完美,从来没有被这些所疗愈。
甚至,就连《彩排》这个秀本身,也是一种模仿。
因为它本质上,就是向参与彩排的人说,为了更好地应对事件,更顺畅地完成社交;需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学习和规训,这样才能与这个世界和平共处。
但。
就算真的有茫茫多的演员,有百分百复制的场景,有精心设计的剧情,那又怎样?
彩排能无限接近真相,但那永远不会是真相。
所以,回到开头,《彩排》第二季关于空难,又从不止于空难。
它是一面镜子,时刻都在提醒我们:
当我们想要变得事事完美的时候。
当我们想竭尽全力让自己变得更合群,更符合普遍的标准的时候。
请也别忘记。
模仿他人久了,会忘掉真实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