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信家的第四代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是栽在自作聪明,想要破坏买办家族利益均沾轮流坐庄的游戏规则。
作者的观察有一部分是对的,即佩通坦/他信家族并不是因为反华的原因下台的,他信家族的对手们在“亲华”上并无污点,甚至你剖开整个泰国政坛来看,几乎无法找到成气候的反华势力。
而不反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泰国上流社会普遍具有华人血统,那只不过是他们攀附今日中国的一个便利借口罢了。
核心原因在于,这些把持泰国社会命脉的名流都是“买办选帝侯”。买办的属性决定了他们首先要找到一个实力强大的境外势力作为自己的靠山,与之签订“代理统治”协议后,通过垄断某一领域的利益来盘剥一般国民实现稳定获益。
这种买办模式,在被大英帝国染指过的地区属于政治常识,是不言自明的规则。
但这套玩法在今天,是无法持久循环下去的,无论是境外势力还是内部买办愿意相互勾结的基础只有一个:底层百姓能够被持续抽血而不反抗,或者说为了镇压反抗的成本要少于抽血的收益。这个前提在今天已经完全不成立。
而在殖民时代,宗主国至少还有一个最终选项:把殖民地人民当耗材使,做好他们总要造反的准备,定期削减人口。
正式因为这个最终选项今天已经不合时宜,导致了他信家族即便丑闻缠身,还是能够三起三落(他信/英拉/佩通坦)的根本原因:他信家族的基本盘,就是买办政治的暗面——被全方位盘剥的本国一般国民,他们的痛苦一定会寻求代言人在议会政治中寻求释放。
在其他买办家族眼中,你他信家族算什么东西,不遵守买办的规矩天天想着“为民请命”?你那是请命么?怕不是借着请命的借口想要垄断给中国当买办的机会吧。
按一般情况来说,中国是不太愿意和买办政权过从甚密的,因为买办政权天生就有两面三刀、反复无常、拜高踩低的倾向。
而他信家族呢?不得不说,作为泰国买办里的一个“异类”,他信家族真的愿意把泰国对中国的一些核心利益,买断式的交易掉。
我DS了一下他信家族三代和中国落地的中泰战略合作项目,挑选最主要的一些:
1. 他信时代:克拉运河(2001)、中泰FTA(2003)、农产品0关税(2005)、泰星一号(2005)、曼昆铁路(中泰铁路前身)
2. 英拉时代:全面战略合作伙伴(非准盟友的最高级别)(2012)、湄公河联合执法协议(2011)、大米换高铁(2013)
3. 佩通坦时代:命运共同体宣言(2024)、中泰铁路深化推进、重申克拉运河计划有效、强力打击电诈、新能源产业链落地泰国。
桩桩件件,都是中国最关心的,最切身的利益。无怪中国政府独独对这个买办另眼相看。
相比之下,非他信家族的总理,基本上不会和中国新开重大合作项目,仅仅是有选择的重申部分他信家族的合作项目依然有效。
佩通坦这次触雷,就是踩到了电诈的雷区,要知道很多东南亚国家的电诈园区,本身就是买办家族的产业。
你泰国卖中国的面子严打电诈,给边境的他国电诈园区断水断电断网,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什么往日情谊那还不是说断就断。
佩通坦这次大概率是凶多吉少的,中国对于他信家族的承诺基本上仅停留于提供避难,押注他们家族的下一个候选人。
只要某个搅屎棍对泰国意兴阑珊(目前来看大概率如此),他信家的第四代卷土重来就只是时间问题,中泰利益捆绑并不会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