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黄圣依终于露出“真面目”

作者 | 余二三

来源 | ins生活原创

500

 FIGURE 07/01

500

黄圣依又上热搜了,词条还蛮让人眼前一亮的。

#黄圣依妈妈一直全力托举女儿#,这次的词条主角不是黄圣依,而是黄圣依的妈妈——邓传理。

500

500

邓传理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线中,是在不久前的综艺《是女儿是妈妈》。

节目播出第一期,她就顶着“控制欲极强、且固执己见”的形象,上演了一场令人窒息的“中亚式母女相处”。

从言行到理念,处处透露着属于虎妈的强势。

邓传理瞬间被推到舆论中心,被无数网友指责。

没想到的是,随着节目陆续播出,邓传理的口碑急剧反转,甚至一跃成为大家心中最喜欢的妈妈,开始探讨学习她的教育理念。

最新一期节目中,邓传理和女儿黄圣依的一段对话,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当工作人员问她“还能陪女儿多久”时,74岁的邓传理冷漠打断女儿希望自己“永远健康”的愿望:

“不可能永远健康。”

“没有人能一直健康,我现在尽力地活着就是对你最大的帮助。”

500

500

她在录综艺前的半个月,狂减8斤,每天雷打不动养生运动,把“健康活着”当任务:“这就是我对圣依最大的支持。”

清醒到近乎残酷的理性,揭开了“虎妈”标签背后隐藏了半个世纪的托举式母爱——

不道德绑架、不矫情煽情,穷尽一生,都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女儿的退路。

如果大家看过邓传理的“生活事业路线”,就不难发现,“内卷”这个词放在邓传理身上,第一要义从来都不是卷孩子,而是卷自己。

黄圣依小时候要学英语,邓传理自己先学一遍,再陪着女儿练习、英文故事、听录音带。

女儿长大的过程里,邓传理一天不落地详细记录下成长日记,一坚持就是18年。

黄圣依组建家庭后,即使并不喜欢“北漂生活”,邓传理也选择只身前往北京,默默承担了10年照顾外孙的责任。

500

500

事业上,邓传理更是将“鸡娃先鸡自己”的理念贯彻到底,努力为女儿创造更优渥的经济条件和人脉资源。

1983年,黄圣依3岁,邓传理自学拿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凭。

而后进入新民晚报,拿到了J2探亲签证,前往美国。

在美国生活期间,去过尿布厂打工,做过中餐馆服务生,当过住家家庭教师。

回国以后,自学3年,又在44岁获得上海电视大学英文系文凭。

500

500

在她看来,“只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成功了,我才有机会可以帮助她。”

“如果她在事业上走不动了,我会竭尽全力准备好,接住她。”

500

500

“接住她”,三个字虽简短,背后的分量却不言而喻,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多少人一辈子身后都空无一人,而黄圣依却拥有一个随时准备接住她的母亲。

500

500

在这种严苛教育和托举理念下成长起来的黄圣依,并不是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小白花。

500

节目播出的过程中,邓传理曾形容黄圣依的性格是“人乖主意大”。

回顾黄圣依的前半生,也确实如此。

2001年,不顾家人劝阻,执意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逐梦演艺圈,其有主见的性格已初见端倪。

2004年出演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因哑女一角一炮而红。

此后几年,她拍戏、获奖、开演唱会,事业蒸蒸日上,赤裸裸将野心写在脸上。

500

500

2009年摇身一变,与杨子高调认爱,当上了巨力影视传媒的执行总裁,完美实现了从演员到资本的转型。

能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毫不犹豫为自己争取到最优解的女人,想来无论是在婚姻还是在生活中,都不会是一个毫无反抗力的弱者。

且黄圣依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都是思路清晰、很会表达、有修养又独立的人物形象,根本不是杨子口中没文化的样子。

在一个早期的访谈节目中,就曾提到过,黄圣依是大学同学中第一个买房的人。

同期的贾乃亮还在蜗居的时候,黄圣依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

并且,当时她强调的买房三要素“地点、地点、地点”,还一度被当作成功案例来宣扬。

500

500

如今的北京,房价已今非昔比,也从侧面佐证了她的长远眼光。

而这份眼界、见识、做抉择的魄力,必然与她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当面临众多岔路口时,无论黄圣依选择往哪一个方向走,背后都有一双手能稳稳托住她,让她不因失误而坠入谷底。

她拥有足够的空间喘息、选择、试错。

这种家庭教育下出来的孩子,身上就会拥有天然的松弛感,只要她想,任何时候都能心无旁骛地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也更容易成功。

黄圣依如今被网友称作《玫瑰的故事》中的玫瑰原型。

除了黄圣依之外,被无数人羡慕的互联网姐妹谷爱凌、王诗龄,无不如此。

妈妈们下意识对女儿的托举,女儿们便拥有了主动创造的能力。

500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今年年初,关注度和口碑双双拉满的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

编剧对三代女性的代际托举进行了详细且细腻的描述:

“外婆在海里游,妈妈在地上跑,我才能在天上飞。”

500

500

战争饥荒中勉强维生的外婆光礼,终日劳作,却竭尽全力给予女儿爱纯配得感,坚定地告诉她:

“可怜的是我,不是你,不要退缩,要尽情享受人生。”

500

500

多年后,当爱纯成为妈妈,她同样竭力为女儿金明争取自由——当婆婆认为女孩不该骑车,爱纯站出来大声说道:

“如果连这都不能骑,她一辈子就只能呆在厨房了。”

“我不想让她做收拾桌子的人,而是成为可以掀桌子的人。”

500

500

女儿金明长大后同样没有让妈妈失望,她就读于名校首尔大学,工作体面,前途无量。

面对富二代妈妈要求她放弃工作,做一个贤内助的要求,金明不负妈妈的期待,成为了那个敢于掀桌子的女人:

“是,我是不满足,因为光是找份工作对我来说还不够,我还想出国念书,想当经理、主管、CEO。”

“这没什么好丢脸的。”

500

500

每一代妈妈对下一代女儿的无声托举,让女儿们一步步走出原有困境,得以站在更高的台阶上展望世界的辽阔,去体验妈妈们不曾体验过的人生。

无论是邓传理和黄圣依、谷燕和谷爱凌,还是李湘和王诗龄,亦或是其他千千万万的母亲与女儿。

这股母女间的传承之力,会在无声中滋养、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

就像作家崔恩荣在《明亮的夜晚》一书中所描述的,女儿视角的备受鼓舞:

“她一生都是这样,即便浑身颤抖着,也要牵着我的手往前走,妈妈是我一生中最爱的人,即使她怕得发抖,还是步履不停。

我想变得像妈妈那样。”

当妈妈和女儿的手交叠在一起,不仅交握了延续的命运,也交递着抵抗命运的韧性和勇气。

这股韧性和勇气,必然在一次次交递中深入骨血,最终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500

点击「ins生活」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