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查看婴儿监视器,发现儿子身旁出现神秘“大猩猩”,回家才发现真相……
(图源:网络)
撰文 | 苏澄宇
如果你通过家里的监视器,看到有一只大猩猩出现在婴儿房里,你会怎么想?
图源:tiktok
2024年,亚利桑那州梅萨(Mesa, Arizona),玛迪·摩尔(Maddy Moore)将一岁的儿子Weston安顿好午睡后,走出家门晒太阳。她通过婴儿监视器例行检查时,屏幕上的画面让她心跳加速:客厅里似乎站着一只巨大的大猩猩!
她回忆道:“我从未如此快地冲回家去看个究竟。”然而,当她推开家门,却发现客厅空无一物,只有一个小小的玩具大猩猩静静地躺在靠近监视器摄像头的位置。
图源:tiktok
原来,这只玩具因距离摄像头过近,在屏幕上被放大成了一只“巨兽”。玛迪将这段乌龙经历录成视频,上传至TikTok,迅速引发热议,视频在一小时内观看量突破720万,最终超过3000万次。
图源:tiktok
这场误会的核心在于光学错觉,具体来说是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这种现象源于人类视觉系统对物体大小和距离的判断机制。
当一个物体靠近摄像头时,它在视网膜或屏幕上的成像会显著放大,而背景中的其他物体则显得较小。这种大小错觉在婴儿监视器等广角镜头设备中尤为明显。
图源:VCG
婴儿监视器通常使用广角镜头,以覆盖更大的监控范围。广角镜头的透视畸变会使靠近镜头的物体看起来异常巨大,而远离镜头的物体则显得较小。这种效果在摄影学中被称为“前景放大效应”。
在玛迪的事件中,玩具大猩猩恰好被放在靠近摄像头的位置,导致其在屏幕上呈现出夸张的大小,足以让玛迪误以为是一只真正的巨型动物出现在室内。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广角镜头的焦距较短(通常为2-4毫米),视场角较大(可达100°以上),能拍到更多场景。但这也带来了“副作用”:靠近镜头的物体看起来巨型,远处的则显得袖珍。
图源:网络
根据透视投影原理,物体与镜头的距离(d)越小,其在成像平面上的投影尺寸(h')越大,公式为:h′=h⋅f/d。
其中,(h)为物体实际高度,(f)为镜头焦距,(d)为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当(d)趋近于零时,(h')会显著增大,导致玩具大猩猩在屏幕上看起来像“巨兽”。
说到监控器搞出的乌龙,怎能不提网上的经典老梗——“鸽子为什么这么大”?
图源:reddit
“鸽子为什么这么大?”,起源于一段2007年的监控录像,一只鸽子靠近室外摄像头,镜头放大效应使其看起来异常巨大。加上后方的一群游客做对比,巨兽感就特别明显。
图源:Reddit
评论区就出现一种略带调侃的言论:“道理我都懂,但为什么鸽子这么大?”。这同样是广角镜头透视畸变的结果,鸽子靠近镜头导致画面夸张。
后来,“鸽子为什么这么大?”逐渐成为一个梗,在Reddit、Twitter(现为X)等平台传播,衍生出表情包和搞笑视频。这是题外话了。
图源:Reddit
根据Ames Room实验,人类大脑依赖透视线索(如大小和距离)来判断物体。当这些线索被扭曲时,比如在广角镜头中,大脑容易产生错误的感知。玛迪的经历正是这种错觉的典型案例。
而且玩具大猩猩背对光源,这会降低对比度,使物体边缘模糊。婴儿监视器分辨率较低,形成模糊的暗影轮廓,掩盖了细节,让它更像“真大猩猩”。
加上焦虑或紧张会增强对威胁的感知。作为一位母亲,玛迪在担心儿子安全时,看到“大猩猩”更容易引发恐慌反应,从而放大错觉的影响。
广角镜头就是个“放大狂魔”,心里有数就不会慌。
参考资料:
Adelson, E. H. (2000). The Ames Room and Visual Perception. Journal of Vision.Stefanucci, J. K., et al. (2008).
The Role of Emotion in Distance Percep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Kingslake, R. (1992). Optics in Photography. SPI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