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2客机刀削式相撞 一波音客机切开另一飞机机尾

2025年6月27日下午2点23分,越南河内内排国际机场发生了一起罕见的"刀削式"客机相撞事故。这起事故的惊险画面被涉事飞机上的乘客用手机完整记录下来,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引发全球航空界的高度关注。

从现场视频可以看到,一架注册号为VN-A863的波音787-9客机在滑行过程中,其右侧机翼如同利刃般"划破"了另一架空客A321客机的尾翼。撞击瞬间,空客飞机的垂直稳定器被整个撕裂,尾翼从中间断裂,机体甚至发生了明显位移。波音客机的翼尖也出现严重损坏,现场散落着大量飞机碎片。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让目击者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令人庆幸的是,这起看似严重的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波音航班上载有259名乘客,空客飞机上有127名乘客,所有人员都安全撤离。越南航空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旅客和行李全部转移至T1航站楼,并迅速安排了替代航班。

500

事故发生后,越南民航局立即成立专项调查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源于两架客机在等待交叉起飞时,未按规定在指定位置停靠。具体责任认定仍在进行中,但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最终确认是飞行员未遵守空管指令导致事故发生,相关航空公司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

这起事故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年2月美国西塔科机场发生的类似事件。当时一架日本航空客机在滑行时,因未注意到右侧的达美航空客机,导致机翼撞裂后者尾翼。两起事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在机场地面运行阶段发生的非正常接触,且都涉及到大型宽体客机。

航空安全专家指出,这类"刀削式"碰撞虽然罕见,但危害性极大。波音787-9的翼展达到60米,空客A321也有34米长的机翼,在狭窄的滑行道上,这些"庞然大物"需要极其精确的操作。现代客机虽然配备了先进的防撞系统,但在机场地面低速移动时,这些系统往往不会激活,主要依赖飞行员目视观察和空管指挥。

值得注意的是,内排国际机场作为越南最大的航空枢纽,近年来客流量持续增长。2024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航空专家表示,随着航空运输量快速回升,全球各大机场都面临着运行压力加大的挑战,这对地面运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技术角度看,这起事故暴露出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飞行员对停机位置的判断可能存在偏差;其次是机场地面引导系统是否需要升级;第三是繁忙机场的航班调度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航空业深入反思。

目前,涉事的两架客机均已停飞接受全面技术检查。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这类事故调查通常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完成最终报告。越南民航局表示,将及时公布调查进展,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改进措施。

这起事故也引发了对飞行员培训的讨论。资深机长表示,现代航空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飞行员的基本驾驶技能和情景意识同样重要。特别是在繁忙机场的地面操作,更需要飞行员保持高度专注。

航空安全记录显示,虽然空中相撞事故极为罕见,但地面碰撞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数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数据表明,2015-2024年间,全球共发生87起客机地面碰撞事件,其中大多数发生在亚洲和北美地区繁忙的枢纽机场。

对于乘客而言,这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航空旅行中最危险的阶段可能不是飞行本身,而是起飞前的滑行和降落后的滑行阶段。专家建议乘客在飞机移动时务必系好安全带,以防突发情况造成伤害。

越南航空公司表示,将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并已启动内部安全审查程序。该公司强调,乘客安全始终是最高优先事项,未来将进一步加强飞行员培训和运行管理。

这起"刀削式"相撞事故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全球航空业敲响了警钟。在航空运输快速恢复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运行效率与安全底线,将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随着调查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安全经验被总结出来,为预防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截至发稿时,内排国际机场运行已恢复正常。越南民航局表示,将考虑在机场增设更多地面监测设备,并研究引入更先进的地面防撞技术,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起事故的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