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男神回归,没想到这么虐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近期有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闻——成都27岁女子家门口遇害案。
凶手是同小区一位35岁女子,患有精神分裂症,与受害者素不相识,也没有任何交集。
受害者母亲只有一个诉求,判处凶手死刑,凶手因精神疾病,其违法行为被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能力,很有可能减轻处罚。
事发后,凶手父母写给受害者母亲的道歉信毫无诚意,“你的女儿失去了生命,我的女儿失去了自由”。
政府找到搬出小区的凶手父母时,他们抱怨“因为这件事我连夜从家里跑出来,我现在还要每天晚上花一两百住宾馆”。
凶手父母的自私、冷血,无疑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了二次伤害。
随着公众对精神病犯罪事件关注多起来,近期类似案子也浮出水面。
21年中南财大副教授在家属院,突遭精神病人袭击头部死亡案;今年3月,广东某村一精神分裂患者闯入邻居家中,将祖孙三人残忍杀害案,这类案子对受害者来说简直飞来横祸。
他们都处在公认的安全地带——门口、家属院、家中,突然被精神病人闯入,无差别杀害,怎么不令人惊骇。
当我们开始讨论精神病是不是免死金牌时,说明大众已经意识到我们进入了不得不与精神病患者长期共存的时代,与他们同搭一趟地铁,同乘一辆电梯,同进一座商场。
这也是飘今天推荐《我们与恶的距离2》的原因,如何接住、处置这些精神病犯罪者,台剧比我们先拍出来了。
6年过去了,《与恶》系列关注的议题必定会变。
如果说第一季聚焦一场无差别杀人案背后不同个体的声音,那么第二季则把重心放在——谁纵容了精神病无差别杀人?以及受害者家属如何救赎自身?
《与恶2》前两集,披露了两起精神病患者无差别杀人案。
案件一:
胡姓男子蓄意点燃一辆电动车,火势蔓延至附近居民楼,造成5死12伤的惨剧。
本剧男主角精神科医生马亦森(周渝民 饰)正是此惨剧的受害者家属,其妻子和7岁儿子都葬身于火海。
检察官认为胡姓嫌犯形同无差别杀人,手段残忍,至今无悔意,依纵火杀人罪起诉,求处死刑。
而嫌犯辩护律师则要申请精神鉴定,被质疑是要帮杀人犯脱罪。
案件二:
一精神分裂中年男子罗自强,发病时刺死好心法警,一审被判无罪,民众哗然。
其妻子陈又茗(谢欣颖 饰)崩溃后失踪,留下无家可归的一儿一女。
-最后悔就是跟你们爸爸结婚,把你们生下来
-是我们逼你生的吗,有病去看医生啦
生在这样的家庭,两个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助,将来很有可能会受精神疾病折磨,或者走上犯罪道路。
故事以这个家悬而未决的节点作为切口,带出两个经历过相似童年的参照样本,以昭示心理引导对小孩人生的影响——
一个是简齐蕙。
小时候目睹疯爸挟持妈妈,两人跟弟弟一起出了车祸,长大后的她一直在接受精神治疗,交往男友都不超过三个月。
这样的悲剧也在开头的纵火案嫌犯胡冠骏身上发生过(后文会细讲)。
所以随着剧集过半,我们能更清晰知道——
虽然开头就是一起高能的犯罪案,但此剧重心显然并不在犯罪本身,而在滋生、培育精神疾病以及犯罪背后的家庭与社会。
故事设定在清云县的五组家庭里,看图就知道他们彼此的关系有多复杂。
比如第一个案子的受害者家属马亦森,好感过第二个案子的嫌疑犯家属陈又茗。
当年因为好基友母亲高张玉敏(杨贵媚 饰)的陷害,陈又茗被简家性侵,后来陈又茗逃离、改名、嫁人,两人才不了了之。
一共12集,前4集才把人物关系理顺。到了第6集,好家伙,直接将剧集掀向第一个高潮。
原来马亦森的妻子牛荷,曾是当初无论如何都没有放弃过胡冠骏(纵火案凶手)的少年调查官。
马亦森当年也是胡冠骏的精神医生,他和牛荷因胡冠骏而相识相爱。
除了感叹命运捉弄外,更引人深思的是——
胡冠骏这个患有多动症的问题少年,如何被信奉优绩主义的家庭逼疯,走向反社会道路的?
胡冠骏的家庭是个典型父权制家庭,爸爸在外赚钱养家,其余诸事不管,妈妈唯一的工作是辅导教育孩子,以及消化常被老公、婆婆无端指责的负面情绪。
胡冠骏小时候被查出了患有多动症,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发展迟缓等,冠骏妈妈听从医生的建议,给冠骏吃药治疗,及时干预。
然而婆婆指责她“什么AD过动,根本就是你不会教”,还怪罪她把孩子送到娘家给教坏了。
冠骏爸爸也并未站在妈妈这边,觉得“什么多动症,那都是药厂的阴谋,他们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
胡冠骏错过了治疗黄金期,也成了被父母拒之门外,任凭他害怕难过得拍打玻璃也无济于事的优绩主义教育下的“失败品”。
长大后的胡冠骏,变成了一个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冲动易怒,偷东西,打架,对抗世界的“超雄”国中少年。
牛荷和马亦森是他人生中唯二愿意伸出手,试图拉住他,防止他坠入深渊的人。
尤其淋过雨也想为别人撑伞的牛荷。
她和胡冠骏一样从小患有多动症,幸运的是,她遇到了鼓励她打篮球消耗多余精力的老师,并且在被父亲认为是“残次品”、进过少管所的情况下,母亲没有放弃她,一直陪伴她,她才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牛荷在胡冠骏要被父亲送进少管所之时,用自己亲身经历,极力劝说冠骏父亲,让冠骏留在学校,继续读书。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
可以关冠骏一辈子
你和你太太
总有一天都要面对这个孩子
得知胡冠骏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他心中的“优秀”,父亲很挫败。
马亦森试图让冠骏父亲明白,不是冠骏天生不受教,你们有没想过是不是从小遭遇的挫折影响了自尊心,他才会用攻击和逃避的方式去生存,以此来让父母看见。
“他不是遇到挫折,他是根本不够努力”
父亲的固执,也是奶奶教育的结果,他成功了便以为他的孩子也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尤其在成绩优异的冠骏哥哥对比下,更加印证了胡冠骏不受教就是不努力。
因为只要归咎为不努力,那就不是家长的错,就代表还可以改变。
严酷的正在于此,如果牛荷、马亦森,甚至冠骏爸爸从来没有努力过,胡冠骏变坏,也许没那么可惜。
就在牛荷搞定法官、学校、老师、冠骏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可以让冠骏呆在一个正常学习成长的环境,冠骏接受治疗情绪也渐趋稳定,在大家以为一切向好发展时,冠骏还是滑向了深渊,那是触目惊心的。
第一次,冠骏一夜没回家;
父亲在用他以为的方式爱他,从以前的丧偶式育儿,变得每天陪儿子睡觉,监督他上网看漫画,接送儿子上学。
父亲打呼,冠骏睡不着,父亲以为他不睡觉就是为了偷看漫画,他解释了100遍也没人信(多动症本身有睡觉障碍)。
第二次,冠骏被女同学家长投诉性骚扰,实际是一场误会,但父亲没有听冠骏解释,在被女生家长羞辱后,对冠骏满是失望和不耐烦:
好好读书有那么难吗
为什么要搞这些麻烦
你能不能让我有一天好好上班
牛荷第二次被叫来就是这样的场景,胡冠骏因抢银楼被警车带走,父亲蹲在墙边欲哭无泪。
原来胡冠骏被冤枉是变态后,就逆反地故意变态给别人看,在家里喝醉酒,脱个精光,把阿姨都气走了,父亲让他走,他就出去抢银楼……
此刻,也多少可以理解冠骏父亲的绝望,我教过,我努力过,可为什么那么难教,“我要把标准放得多低,他才能够长大”。
一个原本可以被治愈的小孩,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还连带烧死了从来没有放弃他,认为他不是天生坏种,试图救他于水火的恩人牛荷?
谁之错?
爸爸吗?爸爸也是被优绩主义教育长大的,他根本不懂如何爱,如何教育孩子。
妈妈吗?妈妈处在一个只会责怪她不会教,从未被理解过的环境,不疯才怪。
社会吗?牛荷和马亦森作为社会公益人士,都试图救过他。
可都远远不够。
一个无法像正常小孩长大的人,父母、家庭、社会却都要求他像一个正常人一样长大,这本身就是悖论。
很少人有能力且愿意走进他人内心,何况走进一个精神病患的内心,然后再去理解、关爱他们的异常,难上加难。
以上,不是在替精神病杀人说话,犯罪确实需要制裁,哪怕凶手被判死刑。
只是,一句“天生坏种,无药可救,该被关进去一辈子”就算了吗?
如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无尽的尽头》编剧所说:
“严刑峻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历史呈现出‘刑事案件上升-严打-案件反弹’的循环”。
“未成年犯罪往往不只是个体的过错,更可能裹挟着家庭、学校、社会的多重责任。甚至很多时候惩罚孩子不如问责家长。”
图源豆瓣@袁国新
透过《与恶2》,你能轻易发现,胡冠骏的家庭问题非常严重,学校、社会给予的理解和帮助也有限,而家庭观念往往还是有毒社会理念的缩影。
今年有部叫《混沌少年时》的网飞热剧,被英国要求在全英所有中学播放。
剧集里,一个13岁乖乖仔少年,因何刺死自己的同班女同学?
杀人动机看似简单:凯蒂的裸照在学校疯传,她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杰米趁机约她出去,被凯蒂拒绝,并在社交网络上公开攻击了他,愤怒之下,杰米找凯蒂理论,最终刺死了她。
在警方调查下,蔓延网络的极端厌女文化浮出水面。
许多青少年深受网红安德鲁·泰特的言论影响,信奉所谓“二八法则”,即80%的女性会被20%有钱有魅力的精英男性吸引,剩下80%的男性则被划分到了incel(非自愿单身)行列。
他们将自身困境归咎于女性慕强与社会不公,这种强烈受害者心态极容易引发厌女与暴力行为。
可见,这类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根本不是简单杀死一个凶手可以解决的。
《与恶2》有良善的发心,它试图给出疗救和希望,每个问题少年都有一个没有堕入深渊的对照组。
陈又茗无家可归的孩子,游走在犯罪边缘,差点被警察扣压之时,老师齐蕙救了他,后来被舅舅带到失去妻儿的马亦森那里……你能想到他们会上演怎样的救赎故事。
《无尽的尽头》任素汐饰演的女主林之桃,儿时被刘琳饰演的检察官带出暴力的童年,并教她用笔掌握自身命运,长大后当上检察官的林之桃也把一个个孩子带出罪恶的渊薮……
面对暂时无解的悲剧,还有比传递善意更好的路吗?
我不知道。
但确定的是,恶意只会滋生无尽的恶意。
而漠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恶意。
我更倾向于相信,一个有温度的社会能更大限度从根源上掐灭恶意的萌生。